第七单元单元拔高三大热考命题主线十大全新押题视角单元针对练三大热考命题主线► ►知识知识主线主线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一主线一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3.发展——蒸汽时代(19世纪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德意志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4.成熟——电气时代前期(1870~1918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时代后期(1918~1945年)(1)战后初期(1918~192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2)20世纪20年代(1923~1929年):经济复苏,相对稳定和繁荣3)20世纪30年代(1929~1939年):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
(4)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945年至今)(1)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2)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联邦德国、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到美日欧三足鼎立(3)1973年~20世纪80年代初: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4)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5)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真题真题优练优练1.(2013·山东高考)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片断一 初创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片断二 发展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他非炸药类产品。
片断三 转型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等 (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答案答案 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采用机器生产;当时战争不断,火药市场广阔(若从殖民扩张或美国西部开发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答案答案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3)据片断三,概括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历史背景答案答案 ①由军用生产为主转向民用生产为主(或由火药生产为主转向化工行业的多个领域)背景:一战后,出现了和平局面;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②扩大海外市场,增加海外投资背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总结提升总结提升资本主义不同时期殖民扩张的目的及手段(1)15世纪末至18世纪晚期:①目的主要是掠夺金银财富,增加资本原始积累;②手段包括掠夺财富、贩卖黑奴、欺诈性贸易。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①目的是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适应本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②手段主要是发动侵略战争和输出廉价商品3)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①目的是适应各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需要,积极抢占资本输出的场所;②手段主要是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和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知识知识主线主线中国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关联一主线二时间推动力历史进程对中国的影响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葡萄牙强租澳门,中国面临来自欧洲的威胁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①荷兰侵占台湾;②西学东渐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①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近代化起步(洋务运动);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新思潮萌发);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①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20世纪4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明显加速①初期中国再次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②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推动了现代化建设;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真题真题优优练练2.(2012·广东高考,节选)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据《欧洲文化史》等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饮冰室合集)(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答案 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答案(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答案 传统手工业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 ► ►总结总结提升提升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侵略: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抗:爱国官兵反抗、太平天国运动反抗: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师夷长技”、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学习西方发展至制度层面社会生活衣、食、住、行、风俗观念近代化近现代中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一主线三► ►知识知识主线主线变化时间历史背景表现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等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中的衣、食、住、行变化尤其明显第二次辛亥革命以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带有民主平等色彩的服饰、称呼、婚丧礼仪逐渐推广第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城市生活有了保障,但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第四次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真题优练真题优练3.(2014·天津高考,节选)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
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三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饰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1)材料二中“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洋气”出现的原因新思路)答案 含义:崇尚西式商品及西式生活方式原因:西方的入侵,西方文化的传入,西方商品倾销;中国人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与更新答案(2)材料三体现了中国人怎样的对外态度,试分析此态度出现的推动因素新思路)答案 态度:主动学习、融入世界并影响改变世界促进因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国际地位提高等答案► ►总结提升总结提升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四个特点(1)地域由于受到列强侵略的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最早出现于各通商口岸城市和沿海城市,并逐渐向内地渗透,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2)过程由西方引进,具有较强的殖民色彩,中西方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经历了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在近代,中西方文化、新旧文化并存,相互影响和渗透(3)水平断发易服运动较为迅速和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地区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较快,但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4)动力每一次社会生活的变迁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影响息息相关;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也起到了一定的社会示范作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向中国的渗透是主要的外部因素返回十大全新押题视角考向考向1 史学热点 史学热点•生态史观审视新航路开辟生态史观审视新航路开辟12345678910解析答案美国史学家克罗斯比在《哥伦布交流》序言中说:“历史学者在探寻新旧世界重新接触的真正意义之时,受到传统的局限生态学者在粗略浏览了16世纪的原始资料之后会发现:哥伦布航行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 在本质上是生物意义上的这表明作者( )A.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B.从生态视角解释欧洲向美洲的殖民C.为欧洲殖民者进行辩护D.以欧洲为中心来评价哥伦布的航行考向考向2 中外比较 中外比较•中西海洋远航的比较中西海洋远航的比较12345678910解析答案有人说,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追求的是“物质财富”,而郑和下西洋则追求“精神财富”,如果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就称得上完美的航行了。
对这句话的错误理解是( )A.强调这两次航行都有美中不足B.郑和下西洋是宣扬国威的政治行为C.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一种掠夺D.同时指出了两次航行的弊端考向考向3 史学热点 史学热点•英国的经济理念创新英国的经济理念创新2345678910解析答案1《大国崛起》:“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国家实行奖励对外贸易的政策B.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考向考向4 史学热点 史学热点•人类文明的多元性人类文明的多元性2345678910解析答案1《文明史纲》:“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作者强调的是( )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考向考向5 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如何看待欧洲历史的发展如何看待欧洲历史的发展2345678910解析答案1有西方史学家建议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
该建议旨在强调( )A.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B.资本主义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居于中心的地位D.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考向考向6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图片史料的价值图片史料的价值2345678910解析答案1下图是1913年的一个香烟盒的封面,作为直接证据,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 A.洋务企业的兴衰 B.民族工业的产生C.实业救国思潮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向考向7 主流意识 主流意识•富国强国梦富国强国梦2345678910解析答案1《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由此可见,张謇认为( )A.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C.中国应该农、工、商业同步发展D.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根本之道考向考向8 近代化史观 近代化史观•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近代中国的工业化2345678910解析答案1下图是依据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绘制的《1936年中国国内商品市场商品值所占比例示意图》。
它表明( ) A.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 根本变化B.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且工业化 水平低C.商品供给因城市化水平大大提 高而扩大D.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粮 食产地考向考向9 主流价值观 主流价值观•消除等级差别,实现人人平等消除等级差别,实现人人平等2345678910解析答案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1考向考向10 史学热点 史学热点•“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经济战略的经济战略2345678910“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沿线各国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材料一 自西汉张骞通西域以来,陆上丝绸之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不断崛起,经常破坏丝绸之路的畅通,使陆上丝绸之路为之阻隔。
中国外销商品如丝绸、瓷器、茶等大都生产于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有众多优良的港口,从海路运输不仅交通方便,而且运输量大通过海路还可以把商品输送到陆路不易到达的地区和港口,如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到了宋代,随着航海技术以及造船业的不断发展,海上运输的安全性及运载量都有更大的提高,海上运输通道逐渐取代陆上运输通道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摘编自孙继亮《海上丝绸之路的 发展与明代银本位制度确立关系初探》23456789101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材料三 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23456789101材料四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23456789101(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2345678910答案1答案 变化: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原因:海上运输优势明显;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干扰;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2345678910答案1答案 做法:海外扩张、武力征服、抢占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评价: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巨大的利益,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和灾难。
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2345678910答案1答案 特点: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贸易比重降低;世界贸易由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且互相依赖;国际分工明显;欧美发达国家主导贸易的局面最终形成原因:①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②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返回2345678910答案1答案 认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在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言之成理即可)单元针对练一、选择题1.15世纪末,一个葡萄牙水手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就到达了卡利库特城(印度)当地王公……询问我们的司令(达·伽马)所需要的是什么司令回答说,他是受葡萄牙国王之命东来的……找寻那些基督徒这说明( )A.该船队是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船队B.该船队是从地中海穿插到印度的C.传播宗教是探寻新航线的理由之一D.印度是新航路开辟最主要的目的地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答案2.新航路开辟后,来自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货币金属匮乏的中国消除了自从北宋以来持续数百年的“钱荒”。
由此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A.部分地区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B.各地区的商业往来和市场扩大C.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D.使国内白银贬值,物价上涨2345678910111213141解析答案3.茶叶于1650年前后被引进英国时,每磅的价值大约为10英镑,然而一个世纪后,它已成为普通消费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B.工业革命的影响C.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2345678910111213141解析答案4.工业革命期间,欧洲居民的食物类支出的比例一直偏高,约占收入的一半左右,但呈下降趋势;其他支出,特别是衣着、居住、奢侈类支出比例则有所上升这表明工业革命推动了( )A.产业结构的变化 B.就业结构的变化C.阶级结构的变化 D.消费结构的变化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答案15.《新全球史》:“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其强大的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接下来是中产阶级……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该材料直接反映了工业革命( )A.推动了经济转型 B.造成了阶级分化C.加速城市化进程 D.激化了社会矛盾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答案16.工厂制和垄断组织出现是近代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都( )A.推动了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需要D.杜绝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答案17.下图是19世纪中期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示意图,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 ) A.中国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B.中国已完成工业革命C.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D.农村比城市更能吸引人口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答案18. 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
这说明开平煤矿(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D.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2345678910111213141解析答案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答案19.下图显示的是1894年、1914年中外资本在新式交通业和工业两大领域的投资总额和比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外国垄断交通运输 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增加C.民族工业逐步萎缩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10.下列关于下面资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答案1A.增强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实力 B.对民营企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C.为抗战大后方经济建设奠定基础 D.加速解放军实施战略反攻的进程11.近代上海人的衣着出行有了巨大变化“几至无人不绸,无人不缎”,“不分贵贱,出必乘舆”据此我们可知( )A.近代上海人打破了以往在消费领域中的等级尊卑观念B.近代上海人已无贵贱之分C.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习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近代上海人生活富足2345678910111213141解析答案12.近代重庆出版的《广益丛报》第84期刊头,其刊发时间标注有“大清光绪三十一年”“西历1905年”字样,其栏目分为政事、学问、文章等,刊载包括“敬告我国资本家”“孟德斯鸠法意”“兴女学以退神权说”“爱国魂传奇(小说)”等内容。
上述介绍说明《广益丛报》( ) ①是一份综合性报刊 ②主要宣扬维新变法主张 ③传播西方民权、平等思想 ④具有启迪民众、改良社会的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345678910111213141解析答案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棉纺织革命与世界市场材料一 先在英格兰发生,很快就席卷整个欧洲的棉纺织革命,事实上首先是对印度工业的模仿,然后作为一种报复,赶上并超过印度——[法]费尔南·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 世纪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2345678910111213141材料二 光绪十二年《遵化通志》记载:洋线盛行以来,价廉易售,玉(田)丰(润)产棉之境苦难销运,种棉倍少,纺线织布亦鲜利益,多至辍业中国“世代传习”与英国“专利保护”材料三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继承的对象稳定可靠,家庭经验不断积累;但同时也变得保守僵化,因循守旧,不求革新和提高……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就同这种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2345678910111213141材料四 近代专利制度开创于英国,1624年英国制订《专利法》(当时称为“垄断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直到国民们学会这件事为止”。
难怪韦伯说,若无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据《大国崛起》《为什么1750年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2345678910111213141(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首先发生于英格兰的“棉纺织革命”主要表现是什么?对印度和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345678910111213141解析答案解析 第一小问回答出“工业革命”的概念即可;第二小问,可从中国、印度与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角度分析影响答案 主要表现: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影响:大量的廉价棉纺织品流入印度和中国,造成当地传统棉纺织业的破产;中国和印度被迫卷入世界市场(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手工传习有何影响?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345678910111213141解析答案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所给信息,可从手艺积累和妨碍发展两个角度分析影响;第二小问,应从官方法令和手工业的局限性入手分析原因答案 影响:保证了手艺的家庭积累;妨碍了工艺技术的革新发展原因:官方以法令来保护世代传习;手工业市场狭小,为了竞争而采取的自卫措施。
(3)材料四中“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有哪些?结合材料说明“垄断法”所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2345678910111213141解析答案解析 从促进工业革命发展入手分析“垄断法”产生的影响答案 珍妮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等答出两点即可)影响:专利制度保护发明的财产权,激发了人们的发明创造力,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14. 工业化中,工业布局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幅图片2345678910111213141(1)材料一反映出了什么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解析答案材料二 1936年前,在西南现代工矿企业几乎是空白……1938年上半年,国民政府确立了“以西南诸省为主要地区,开发各种矿产,建立国营重工业,而于民营工业及乡村手工业为普遍之调整与提倡”的经济建设方针,并在这年6月的经济部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后工矿事业之发展,注重西南各省为已定之方针于是,西南很快变身为新兴工矿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在迁入地的分布上,仅四川、重庆等地的内迁工厂就有430多家,60%以上的内迁厂矿都聚集到了川渝地区。
因此,有评论称:“川渝工业区是后方主要的工业区”……这些新建和内迁的企业在当时就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现代企业的骨干力量之一 ——节选自张守广的《抗战时期西南工业全息图》 2345678910111213141(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决定在西南建立工矿企业及大量工厂内迁的原因,并分析在西南建厂及大量工厂迁居川渝等地的影响 2345678910111213141解析答案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