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消失的海上巨兽(三):无畏舰时代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56MB
约58页
文档ID:20837031
消失的海上巨兽(三):无畏舰时代_第1页
1/58

19 世纪末随着大口径舰炮技术的进展,大口径舰炮在提高射程、射速的同时精度、威力都增加了,火炮瞄准技术的进步可有效提高火炮命中率随着 1907 英国无畏号战列舰的正式服役,主要海军强国纷纷按照无畏号的理念建造新型战列舰,引发了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近代海军史走进无畏舰时代无畏舰时代随着英国无畏号的下水服役,主要海军强国纷纷按照无畏号的理念建造新型战列舰(被称为无畏舰) ,引发了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作为战列舰建造技术的分水岭,在无畏号之前的战列舰被称作“前无畏舰”海上战列舰自此进入无畏舰时代无畏舰时代来临前夜前无畏舰时代是相对于无畏舰时代而言的1892 年,英国人建造出世界上第一艘采用中轴线纵列方式布置主炮塔的全钢质战列舰"君权" 号,君权级的建造代表了英国战列舰发展上的一个分水岭,从君权号开始到无畏号的出现,这一时期被称为前无畏舰时代君权号前无畏舰时代是相对于无畏舰时代而言的1892 年,英国人建造出世界上第一艘采用中轴线纵列方式布置主炮塔的全钢质战列舰“君权”号,该舰随后成为各国战列舰设计的样板如果说无畏号开创了现代战列舰的先河,那君权号则引领了近代战列舰的发展,从君权号开始到无畏号的出现,这一时期被称为前无畏舰时代。

君权”号侧视和俯视示意图君权号出现之后,战列舰普遍采用钢质舰体,满载排水量可达到 12000 吨,采用螺旋膛线的主炮口径达到 300 至 350 毫米,舰体防护装甲的厚度达到 230 至 450 毫米,航速为16 至 18 节此时,舰炮威力、装甲防护力、航速和排水量等,成为各国公认的建造战列舰的四大要素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俄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国的海军纷纷建造或进口大批战列舰此时的战列舰大多装备两种口径的主炮,一级主炮布置在中轴线上,用于对抗敌方主力舰,二级主炮布置在两侧,用于对抗巡洋舰及轻型军舰动力多为往复式蒸汽机总的来讲,君权级是优秀的主力舰,建造质量优异,有相对好的居住条件,设计简单有效与同时代其他国家的战列舰相比,君权级几乎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获胜的把握,并由此在几年的时间里享有无可争议的优势,但飞速发展的火炮以及装甲技术使得本级舰服役不到 10 年就已经显得落后此外,君权级舰也存在两个弱点,但在当时并没有发现,因此也延续到后继舰中其一是在首尾两个炮座之间有一条舰内弹药通道,而这条通道有可能成为火灾和爆炸的传播渠道,其二是(部分原因)为了适应这条通道,在机舱部分增加了中心线防水舱壁,因而一旦受到水下损伤时,战舰容易产生大的横倾。

君权级战列舰设计重量分配一览表虽然如此,君权级仍不失为前无畏时代战列舰的基础,从其基本设计被世界各大海军强国所采用就可看出这点威廉.怀特的划时代设计极大地推动了战列舰的演进并使英国在主力舰发展上远远领先于其对手,而这种优势在多年之后才遭到挑战君权级的建造代表了英国战列舰发展上的一个分水岭,它与早先的战列舰相比,从技术上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从本级舰开始,逐渐使低干舷的战列舰退出历史舞台,战列舰进入前无畏舰时代无畏舰时代大门开启无畏号战列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一艘具有划时代设计的战列舰主要海军强国纷纷按照无畏号的理念建造新型战列舰,引发了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作为战列舰建造技术的分水岭,在无畏号之前的战列舰被称作“前无畏舰”无畏号战列舰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由于舰载火炮射程与射速的原因,当时各海军强国各类战列舰流行混装两种口径主炮的方式,较小口径(6-10 英寸)主炮(速射炮)可以弥补大口径(11-13 英寸)主炮火力不足20 世纪初随着火炮技术的进步,舰载火炮的射速、射程和精度都大幅的提高采用两种口径主炮射击时因弹道、射速不同,弹着点观测、火力控制都不能统一,使主炮射速和命中率都受到影响这种弊病在 1905 年的对马海峡海战表现的尤其明显。

19 世纪末随着大口径舰炮技术的进展,大口径舰炮在提高射程、射速的同时精度、威力都增加了,火炮瞄准技术的进步可有效提高火炮命中率无畏号的大口径主炮1903 年意大利、美国、英国的海军舰船设计师已经提出了统一主炮的战列舰主张取消较小口径的主炮,增加大口径主炮数量,大口径火炮可以在较小口径火炮射程以外开火,通过集中控制火炮齐射对目标区域的火力“覆盖”达到提高命中率的目的随着火力控制从概念转为实用,上述主张也成为可能1904 年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爵士(JohnFisher)出任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牵头组成了一个委员会,提出一个新型战列舰的设计方案:统一型号的 10 门 12 英寸口径主炮,可以长时间内保持 21 节航速运行的蒸汽轮机组这个设计方案就是无畏号战列舰无畏号战列舰视图1905 年 5 月无畏号的设计蓝图得到批准 1905 年 10 月 2 日无畏号在普茨茅斯海军船厂铺设龙骨,1906 年 2 月 10 日下水,同年 10 月 1 日开始进行海试,建造进度出乎意料的快进行长时间新设备的检验,直到 1907 年 12 月 3 日才正式服役,无畏号成为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旗舰一直到 1912 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1916 年 3 月 18 日无畏号在北海海域撞沉德国 U29 号潜艇因为入坞维修错过了日德兰海战1916-1918 年驻在泰晤士河口巡逻1919 年转入后备役1921 年出售拆毁无畏号(Dreadnought)战列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一艘具有划时代设计的战列舰是近代海军史上第一艘采用统一型号主炮的战列舰,也是第一艘采用蒸汽轮机驱动的主力舰,这是一艘使以往的战列舰在一夜间旧式化的划时代军舰无畏号在武备、动力、防护等方面都进行了革新,尤其是火力和动力装置都成为革命性的设计,被各海军强国关注主要海军强国纷纷按照无畏号的理念建造新型战列舰(被称为无畏舰) ,引发了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作为战列舰建造技术的分水岭,在无畏号之前的战列舰被称作“前无畏舰” 无畏舰时代列强概况在对马海战后的区区十年里,海军战斗的方式已大为不同,原先的战斗方式是两支舰队利用混合口径的火炮在两英里半多的距离上慢慢对轰,等待着密集的高爆弹命中并在敌舰上引起大火但在无畏舰革命之后,舰只则往往在 5 英里,经常更远的距离上交换着可能引起灾难性后果的爆炸物19 世纪 90 年代末,随着陀螺仪的技术被引入鱼雷的制造,鱼雷在超过 1000 码的距离上仍将拥有足够的方向准确性,而这一技术革新,直接导致了军方尝试在更远的距离上进行炮战。

1899 年,皇家海军开始将炮战距离延伸到 6000 码很快,人们便发现在这种距离上进行炮击时,最好采用多门火炮同时开火,即所谓的齐射方式:通过对一小片海域实施炮火覆盖来进行射击,这种射击术能够提高火炮的命中率倘若对目标测距正确的话,将很容易对目标形成具有威胁的跨射统一口径重炮战列舰为此,海军发展了一种新的火控方式,以引导军舰进行远距离的齐射1903-1904 年,皇家海军在两艘战列舰,崇敬号和凯旋号上进行了实验,证明了 12 寸重炮进行远距离精确射击是可行的一些具有超越时代的眼光的火控专家,例如一名皇家海军陆战队上校,爱德华哈丁很快提出,考虑到 12 寸火炮的大威力,结合它们相对较易瞄准的平直弹道, 6 寸速射炮作为主力舰主要武器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同时他也指出,在新时代的火控方式中,无论是对于战列舰还是装甲巡洋舰,将统一口径的重炮作为军舰的主武器都将是更好也是更简单的选择:提高了射速的 12 寸炮将是它们的不二之选约翰费舍尔爵士在 1904-1905 年,受到进行中的日俄战争的刺激之后,充满激情的第一海务大臣约翰费舍尔爵士推动皇家海军部,对未来主力舰的设计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决策。

1905 年 3 月,海军理事会通过两件设计预案,分别是建造一艘新的战列舰与一艘新型装甲巡洋舰,两者都采用了全重炮的设计费舍尔原本打算先建造装甲巡洋舰,但他被同事们说服,决定先行进行战列舰的建造无畏号战列舰那艘船,注定将被赋予“无畏”(dreadnought)之名,而这个名字,也将成为一场海军革命的代名词:无畏舰将会使得在其之前出现的任何舰船变得完全过时鉴于其他国家的海军也在为了同样的技术进步而努力,计划进行的速度就显得尤为关键无畏舰下水于 1905 年 10 月 2 日,区区一年之后便告完工该舰排水量略超过 18000吨,蒸汽轮机动力系统使得她的速度达到了 21 节,远远超过了以往舰艇的 18 节;而无畏舰的 10 门 12 英寸火炮令她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舰尽管如此,费舍尔仅仅将她成为“旧思想束缚下的概念验证舰” 在无畏舰之后,他又批准建造了 3 艘取名别有深意的“无敌”(invincible) 级“装甲巡洋舰” ,这些舰船的速度更快,达到了 25 节,并装备 8 门 12 英寸主炮费舍尔原本的战略规划是迅速建造一系列更大更快速的“装甲巡洋舰” ,这样就能同时应付德国的战列舰和法国的装巡。

然而,随着 1904 年英法协议的签订,法国将不再是一个敌手,而潜在对手俄国也随着对马海战的失败而一蹶不振,于是,德国便成为了唯一的主要威胁而德国的装甲巡洋舰数量很少,因此,加速建造大量的新型无畏舰,同时保留一部分“无敌型战舰”作为一个快速分队,成为了更好的选择费舍尔又一次向同事们的观点妥协了,1906 年建造的主力舰是以无畏舰为蓝本略加修改的舰艇尽管如此,费舍尔的基本概念仍然发挥了应有的效果:他希望利用技术上的优势,以更加可以接受的费用给大英帝国带来更长久的海上霸权,这样做远远比简单地建造多于对手的、仅仅基于前无畏概念的改进舰艇要好德国布吕歇尔号与此同时,原本被德意志帝国议会安排得井井有条的德国造舰计划,因为英国的行动而陷入了混乱德国人船坞中无畏舰的第一个对手直到 1907 年夏才被放上船台,即便如此,这些准无畏舰也仅仅是使用往复式蒸汽机的慢速舰船,连 20 节的航速也无法达到而德国对于无敌级的反应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同在 1907 年铺设龙骨的布吕歇尔号仅仅装备了 21厘米(8.2 英寸)的主炮直到 1908 年,第一个无敌级的真正对手冯德坦恩号方才投入建造,直到 1911 年始入现役。

相形之下,英国在 1911 年年底已经拥有 5 个级别不断改良的 10 艘无畏舰,以及 2 个级别共 4 艘与“无敌级”同级别的舰艇在役而新的 13.5 寸炮超无畏舰也已接近完成此时德国人仅仅拥有 2 级 7 艘相对较慢的无畏舰,尽管 2 艘新的战巡已经下水,在役的战巡还是只有一艘不列颠将保持着这种海上优势踏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上的一切技术革新使得更长的火炮射程不仅仅带来进攻上的便利,同时也意味着更佳的生存能力日俄战争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指导方向,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采纳无畏舰这一概念无疑是正确的,大口径火炮确实可以对敌舰的舰体造成灾难性的破坏有鉴于此,人们开始尝试采用新技术与新方法,改进火控系统英国狮级战列巡洋舰到了 1912 年,英国的战列巡洋舰分队已经拥有了与超无畏舰相当的狮级战列巡洋舰,此时他们便着手测试在 12,000 码的距离上进行预期战术情况下的火控操练,这些测试中考虑到了高航速以及快速转向的影响综上所述,在对马海战后的区区十年里,海军战斗的方式已大为不同,原先的战斗方式是两支舰队利用混合口径的火炮在两英里半多的距离上慢慢对轰,等待着密集的高爆弹命中并在敌舰上引起大火;或是期待着一发大口径炮弹偶尔命中敌舰,以此击沉对手。

鱼类的攻击距离显得太短,同时也不够可靠但在无畏舰革命之后,舰只则往往在 5 英里,经常更远的距离上交换着可能引起灾难性后果的爆炸物无畏舰详解无畏舰取消了以往战列舰上的用于攻击的第二口径主炮,装备了同一口径统一型号的主炮,保留了用于防御轻型军舰的副炮,以及使用高功率蒸汽轮机做动力该舰成为现代战列舰的始祖,确立了其后达 35 年世界海军强国战列舰火炮与动力的基本模式,战列舰的火炮射程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