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西门豹治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豹、娶"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字,会写“管理、人烟"等12个词语 2. 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 3. 能借助第10至15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4. 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巧妙之处,感受他的智慧 2. 教学难点 理解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惩治巫婆和官绅,而是采用将计就计的办法 学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智慧超群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许多难题,为人们带来了福祉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古代的官员,他叫西门豹板书课题:西门豹治邺) 你们知道“邺”是一个地方吗?(引导学生结合预习或查阅资料了解邺是古代的一个地名)那西门豹在邺这个地方做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
2. 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师展示一些与古代官员治理地方相关的图片或简短的视频资料,如古代的县衙、官员出巡等场景,让学生对古代的社会背景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提问:看到这些图片和视频,你们想象一下古代的官员是如何治理地方的?(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提醒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如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找近义词反义词、做动作等重点理解“管理、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灌溉"等词语) 对于“管理”,可以让学生说说在班级或学校中哪些事情需要管理,从而理解“管理"就是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的意思 对于“人烟稀少”,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个地方人很少,房屋稀疏的场景,理解“人烟"指人家、住户,“稀少”就是很少的意思 对于“提心吊胆”,可以让学生做一个提心吊胆的表情,体会那种心里不安、害怕的感觉。
对于“面如土色”,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或联系生活中人们极度害怕时脸色苍白的样子来理解 对于“灌溉”,可以通过图片或讲解让学生了解是用水浇地的意思 开火车读生字词,巩固读音和理解 3.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 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找出主要人物和事件 课文主要讲了西门豹在治理邺县时,发现巫婆和官绅以给河神娶媳妇为由骗取老百姓的钱财,还残害了许多年轻女子西门豹通过巧妙的办法,惩治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并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灌溉田地,使邺县变得繁荣起来的故事 教师相机板书:调查民情——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 让学生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说,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最后指名说,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确保学生能够说清楚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学习“调查民情”部分(第1至9自然段): 出示课文第1至9自然段,默读思考:西门豹到了邺县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他是怎么了解情况的?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邺县景象的句子,如“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体会邺县的荒凉和破败。
提问:西门豹向老大爷提出了哪些问题?老大爷是怎样回答的?(让学生画出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分角色朗读,体会西门豹的善于思考和老大爷的无奈) 从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了解到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巫婆和官绅以给河神娶媳妇为由骗取钱财,残害百姓,以及河神娶媳妇的具体过程和迷信说法) 讨论:西门豹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从西门豹的言行中推测他的想法,如他没有直接表明态度,而是不动声色地询问,说明他已经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并且要找到合适的时机和方法) 2. 学习“惩治巫婆和官绅”部分(第10至15自然段): 出示课文第10至15自然段,默读思考: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和官绅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 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找出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步骤和关键语句 步骤一:西门豹以新娘不漂亮为由,让巫婆去跟河神说要重新选个漂亮的,把巫婆投进了漳河关键语句:“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讨论:西门豹为什么说新娘不漂亮?(让学生明白西门豹这是在找借口,为惩治巫婆做准备,同时也是在试探巫婆和官绅的反应) 步骤二:等了一会儿,西门豹让官绅头子去催巫婆,把官绅头子也投进了漳河。
关键语句:“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提问:西门豹为什么要让官绅头子去催巫婆?(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是想借此机会惩治官绅头子,起到震慑其他官绅的作用) 步骤三:过了很久,西门豹又让其他官绅下河去催,官绅们吓得面如土色,纷纷求饶西门豹这才让他们回去,并警告他们不要再为非作歹关键语句:“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好吧,再等一会儿看样子是河神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讨论: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官绅都投进河里?(让学生明白西门豹这样做是为了给官绅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引起太大的恐慌,达到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目的) 分析西门豹办法的好处: 巧妙地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巫婆和官绅自食恶果,既惩治了坏人,又教育了百姓 没有直接揭露迷信的骗局,而是用事实让百姓明白真相,更容易让百姓接受,从而破除迷信 不动声色地惩治了巫婆和官绅,避免了冲突和混乱,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分角色朗读这部分课文,让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头子和其他官绅、老百姓等角色,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感受西门豹的智慧和巧妙 3. 学习“兴修水利"部分(第16自然段): 出示课文第16自然段,齐读思考:西门豹带领老百姓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带领老百姓开凿渠道,灌溉田地,使庄稼得到了丰收,邺县变得繁荣起来。
板书:繁荣起来) 提问:从这部分内容中,你能体会到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体会到西门豹不仅有智慧、善于惩治邪恶,还关心百姓的生活,是一个为百姓办实事的好官) (四)深入探究,体会智慧 1. 引导学生思考: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老百姓真相,而是采用将计就计的办法来惩治巫婆和官绅呢?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当时老百姓迷信思想严重,如果直接告诉他们真相,他们可能不会相信,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而采用将计就计的办法,让老百姓亲眼看到巫婆和官绅的骗局被揭穿,事实胜于雄辩,更容易让他们明白迷信的危害,从而破除迷信 这样做可以避免与巫婆和官绅发生正面冲突,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同时,也能给其他官绅一个警告,起到震慑作用,让他们不敢再为非作歹 通过这种方式,既惩治了坏人,又教育了百姓,还为兴修水利打下了基础,一举多得,体现了西门豹的智慧和谋略 2. 讨论交流: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门豹的智慧?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能体现西门豹智慧的语句和段落,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体会西门豹的智慧: 语言智慧:西门豹在与巫婆、官绅和老百姓的对话中,言辞巧妙,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没有引起对方的怀疑。
如他说新娘不漂亮,要重新选一个,看似合理的要求,却为惩治巫婆埋下了伏笔;他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看似客气,实则是让官绅头子自投罗网 行动智慧:西门豹在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过程中,行动果断,有条不紊他先让巫婆去跟河神说,然后又让官绅头子去催,最后让其他官绅去下河,一步步将巫婆和官绅的骗局揭露出来,让他们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思维智慧:西门豹能够深入了解民情,洞察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他知道要想治理好邺县,必须破除迷信,兴修水利,而惩治巫婆和官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步骤他通过巧妙的设计,将这两个问题一并解决,展现了他高超的思维能力和智慧 3. 角色扮演,深化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头子、其他官绅和老百姓等角色,重现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场景 在角色扮演前,让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理解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和台词 表演结束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评价重点包括角色的表现是否符合课文内容、是否体现出了人物的特点和情感、是否展现了西门豹的智慧等方面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门豹的智慧和魅力。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西门豹智慧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情感 西门豹的语气要沉稳、自信、机智,巫婆和官绅的语气要慌张、恐惧,老百姓的语气要从开始的害怕到后来的恍然大悟 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停顿等方面的处理,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出课文的情感和人物的特点 (五)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1. 了解历史上其他智慧人物的故事: 提问:同学们,除了西门豹,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有智慧的人物呢?他们有哪些著名的故事?(引导学生回忆或查阅资料,说出一些历史上的智慧人物,如诸葛亮、包拯、司马光等,并简单介绍他们的故事) 教师选择一两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智慧人物故事进行详细讲解,如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智慧的力量和魅力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关于历史智慧人物的书籍或文章,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2.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如何运用智慧解决: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如何像西门豹一样运用智慧去解决。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如何运用智慧:要善于观察、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不局限于常规思维;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时,可以先了解事情的经过,然后采用沟通、协商等方式,让双方都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化解矛盾;在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时,可以调整学习方法,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提高学习效率等 3. 开展“智慧故事分享会": 布置学生在课后收集一个自己认为最能体现智慧的故事,可以是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生活中的真实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