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8篇)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1KB
约32页
文档ID:502305652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8篇)_第1页
1/32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 8 篇〕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 8 篇〕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 1教学内容:课本 P14 页例 5,练习三第 4、5、6 题教学目的: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的根底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第 1 页 共 32 页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例如 5 情景图〔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老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的根底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根底。

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第 2 页 共 32 页3、考虑:看看例 4 和例 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考虑、比拟、讨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的根底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考虑、比拟,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三、稳固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 14 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挑战园地:〔1〕练习三第 4、5 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展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三第 6 题:写出除法算式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第 3 页 共 32 页学习气氛,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四、课堂总结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 2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在详细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理论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详细情境与理论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法:理论探究法和演绎概括法等教学法,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详细到抽象层层升华,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才能第 4 页 共 32 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师:二〔1〕班准备明天参观科技园,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说给小组同学听各小组汇报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同学们正在为明天的出行做准备看,他们正在分食物呢!这么多分法中,哪种最特别?〔分糖果的最特别,每份都一样,每份都是 4 颗〕2、教学例 1,引入“平均分”〔1〕动手理论,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师:每组选一个代表,把你们组的糖果数量以及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小组 1:我们组有 6 颗糖果,我给他俩都是 1 颗,我 4 颗小组 2:我们组有 6 颗糖果,分给 3 个同学,每个人都有2 颗。

小组 3:我们组有 6 颗糖果,分给 3 个同学,每份各是 1 颗,2 颗、3 颗第 5 页 共 32 页〔2〕老师追问:这么多种分法中,哪种最公平、公正?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糖果分成 3 份,每份有 2 颗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②观察:从糖果分成 3 份,每份右 2 颗,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每份的数量同样多〕出示小精灵的话,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3、稳固“平均分”的含义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8 页“做一做”第 1、2 题徐盛自主完成,集体订正二、互动新授,探究平均分的方法1、教学例 2,课件出示教材的情境图师:要把 18 个桔子平均分成 6 份,你知道可以怎样分吗?让学生分组讨论,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用学具代替桔子,同桌合作分一分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分法学生分,老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学生汇报,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分法 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 6 个盘子里,每盘分 3 个第 6 页 共 32 页分法 2:先拿 2 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 2 个放在第 2 个盘子里,再拿 2 个放在第 3 个盘子里……还剩 6 个,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分法 3:还可以每次拿 3 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 3 个放在另一个盘子里,依次类推第三种分法分得很快,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吗?学生可能会说是根据三六十八,就知道每个盘子里应放 3 个;也可能是想到乘法算式 3×6=18,一个盘子里就是 3 个;或者用除法,18 除以 6 等于 3,一个盘子里就是 3 个……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合理,均应给予肯定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师:假如把这 18 个桔子,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生进展评价师:假如把这 18 个桔子,平均分成 2 份,每份又是几个呢?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生进展评价三、稳固拓展,解决生活问题1、联络实际,练习体验第 7 页 共 32 页〔1〕出示题目:把 10 盒酸奶平均分成 2 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法,然后借助学具摆一摆最后老师根据学生代表的汇报进展展示〔2〕把题目改成“把 10 盒酸奶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几盒?”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有哪些变化〔“2 份”改成“5份”〕,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老师巡视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把题目改成“把 10 盒酸奶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是几盒?”学生在组内自由分老师小结:把 10 盒酸奶平均分,虽然分的份数不一样,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2、稳固拓展〔1〕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 1 题提问:把 8 根火腿肠平均分给 4 个小朋友〔强调平均分〕,下面有三种分法,哪种分法对?学生判断,交流反应:分法 1 不是平均分,分法 2 是对的,分法 3 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 4 份,所以是错的〔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 2 题第 8 页 共 32 页提问:一共有几个贴纸?平均贴在 3 条线上,是指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每条线上应贴几个?尝试解决,并画一画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的平均分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 3[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四册 P18—19 例 4、例 5 及 P20 练习四〔2、3、4〕[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课件演示:〔情境图〕8 个小朋友,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踏青寻找春天来了。

在一片竹林中,小朋友看到熊猫妈妈带着小熊猫挖竹笋,小熊猫请小朋友到家做客第 9 页 共 32 页2、小熊猫挖了 12 个竹笋,想把这些竹笋平均送给邻居的王奶奶和它的三个小伙伴每人送给几个?师: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猫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里,每盘放〔〕个二、分一分,认识除法、除法算式1、师:请你们用△替代竹笋,用小棒代替盘子动手分一分学生动手操作师:请告诉小熊猫:该怎样分?分得的结果,每盘应放几个呢?学生说一说分的方法、过程2、数学王国小精灵:你们真能干!想一想:刚刚这一平均分的过程,这样的问题能不能也用一种方法来计算?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12、4、3 表示的意思,你会列式表示吗?①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引出除法,列出除法算式124=3/*除号〔表示平均分〕算式读作:12 除以 4 等于 3第 10 页 共 32 页②对照平均分的过程,在小组中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3、操作:P18 做一做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结果①师:你知道吗?有多少块饼干要分?要怎样平均分?〔明确:要把 18 平均分成 3 份、2 份、6 份〕学生用长方形分一分,再填写算式。

②交流讨论: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呢?算式怎样写,除号和等号后面的数是怎样填出来的?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4、小结: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一样多,这个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三、解决熊猫妈妈的问题,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1、师:熊妈妈请小朋友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呢?出示:把 20 个竹笋,每 4 个放一盘,能放〔〕盘师:想一想,熊妈妈要分的总数是多少?按什么要求来分?该怎样分?学生动手操作后,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2、考虑交流:第 11 页 共 32 页师:你会用算式来表示分的过程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