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介绍.doc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6.50KB
约12页
文档ID:407933153
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介绍.doc_第1页
1/12

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介绍 摘自:《广州教研》一、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简介经教育部核准,江苏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初启动了与课程标准配套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编写工作目前已编就一、二年级共三册,并先后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2001年秋,该教科书开始在全国12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试用,受到实验区广大教师的欢迎现将该教科书编写的有关情况作如下简介一)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确立了如下的编写思想和思路:1.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精品教材2.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3.坚持“民族化、现代化、简约化”的教材建设方向。

民族化”----教材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讴歌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现代化”----教材要体现时代特点,宣传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成果,渗透现代意识,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关注人类,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要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培养作为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各种语文能力和素养简约化”----教材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烦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使教学目标集中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给教师留有余地,给学生留有空间,要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4.注意从我国丰富的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中汲取精华,从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中吸取营养,并且注意研究、学习国内外其他版本的母语教材,博采众长,兼收并蓄5.坚持选文的高品位、典范性其标准是:(1)选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富有童心童趣;(2)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为儿童喜闻乐见;(3)广开“材”路,多编少搬;(4)选文力求文质兼美6.坚持“集思广益,开门编书”精心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精诚合作、乐于奉献的编写队伍在此基础上,发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和有志于语文教材建设的各界人士参与编写工作,争取知名专家的指导,走编写人员、专家、第一线教师“三结合”的教材编写路子,真正使教材能够凝聚起集体的智慧。

二)框架体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已出版的低年级各册大致有四个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课文和单元练习一年级上册设有汉语拼音部分拟编写出版的中、高年级各册亦有四部分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单元练习整套教科书在结构上力求脉络分明,便教利学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该教科书每册开头都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内容,以图片方式呈现,将小学生应该养成的“听说读写”的习惯生动而又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如一年级上册安排了“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爱惜学习用品”,一年级下册安排了“认真写字”,“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二年级上册安排了“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今后还将陆续安排勤查字典、读报、写日记、收集信息、整理资料以及多种渠道学语文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做,意在有计划、分层次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汉语拼音该教科书汉语拼音教学的内容仍然安排在首册,但内容编排和呈现方式与众不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汉语拼音的教学重点是: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声母、韵母、音节只要求正确书写,不要求默写小学生一入学就要学习抽象的、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汉语拼音,这显然是有困难的,也是枯燥乏味的。

多数孩子入学以后很想学习汉字,而前一两个月却要面对繁而难的拼音应当采取怎样的策略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说得很明确:“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为落实这一要求,该教科书创设了帮助学习声母、韵母的情境图和语境歌把学习拼音字母寓于故事之中,并辅以琅琅上口的语境歌,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的教育例如《b、p、m、f》一课,安排了四部分内容:一幅情境图,一组表音表形图,书写示例和拼读练习情境图的意思是说,小朋友跟着爸爸上山看大佛,爸爸教育孩子要爱护大佛教材配有一首语境歌:“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教学时可以.看看图画,讲讲故事,读读儿歌,让学生轻松学会四个字母,并在愉快的体验中受到爱护文物的教育为有效解决学拼音与学汉字相脱节的矛盾,该教科书在学习程序上采取了学拼音、识字“双线并进”的编排方法,将最常用的80个汉字(大多是独体字)分5组分别安排在5个拼音单元中,每组16个字,4字一顿,合辙押韵,每字均配有精美图示例如:“人口手足,舌牙耳目;金木水火,山石田土这样编排,意在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识字和借助拼音识字两种方法,尽量做到先认字,多认字,同时,通过拼读字音又巩固了拼音,从而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学生在开始时认识了这些部首字,就为他们今后进一步识字、查字典打下了基础3.识字写字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识字教学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随课文识字,二是学“识字课文”识字识字课文”是编者借鉴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和多种识字方法而精心编写的识字教材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椰树骄阳海岛牦牛冰雪高原”这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文,分开来看,是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连起来读,又像一首音韵和谐的写景诗短短24个字,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弘、景象万千的中华长卷图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既识了字,认识了事物,又可以在诵读过程中感受到祖国的辽阔和壮美这样的课文在教材中还有一些: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如“春天春风春雨/柳树小草嫩芽/蜜蜂布谷燕子/桃花杏花梨花”;有记叙儿童生活的,如“太阳闹钟小鸟/穿衣下床起早/刷牙洗脸早餐/上学升旗做操”;还有描述城乡风貌的,如“喷泉雕塑音乐厅/花坛草坪林阴道/大厦电梯停车场/轿车地铁立交桥”;……这些课文视野开阔,寓意深远,再配上精美的插图,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颇具几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神韵该教科书中的识字教材形式多样,集多种识字方法于一体,在汲取传统识字教材精华、学习国内识字教学成功经验、遵循儿童识字及汉字构造规律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十分重视写字教学,把写字提到了育人的高度低年级写铅笔字,中年级开始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高年级将安排写钢笔行楷字的练;为方便教学,低年级教科书中不吝篇幅地展示了生字的书写笔顺;在教学策略上,该教科书提出了“识写结合,描仿人体”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这些编排是行之有效的4.课文课文是语文教材的主体内容,选文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教材的质量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坚持三个方面的价值取向一是文化性,即在简约浅显的文字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比如二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陈毅探母》,写的是陈毅元帅回乡探望生病的母亲,为母亲洗衣服的故事全文仅134个字,语言平白朴实,而情感却动人心弦教材反映领袖人物可以有多种视角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没有写陈毅元帅戎马倥偬、惊天动地的传奇故事,也没有写他作为政治家、外交家的丰功伟绩,而是选择了他生活中的一件平凡的小事,来表现他对母亲的拳拳孝心这样做,不仅使得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更加血肉丰满,收到了“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效果,而且增加了教材的亲和力,提升了教材的文化品位 二是时代性这里的“时代性”,不光是指选文中有像“香港回归”、“北京申奥”这样的新题材,也不仅是指有“神州号卫星上天”、“东方明珠电视塔”这样的新科技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展示,更重要的是指现代社会人们应有的意识和价值观的渗透。

已出版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中,诸如“和平与发展”,“合作与竞争”,“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注自然,关爱生命”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和观念有相当的比重三是审美性,即追求选文的美育价值写入的务求真实可信,叙事的务求质朴平实,抒情的务求情真意切,描写的务求赏心悦目,使学生在读课文、看绘图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受到美的熏陶该教科书选文还坚持“多编少搬”,“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原则,选文大多是新面孔,少有传统课文少用传统课文,并不是因为这些文章不好,而是编者们相信,“在中华文化的典藏中,在世界文明的宝库中,一定还有更好的东西,发掘文化精品、语言精粹奉献给儿童,这是语文教材编写者的天职”5.习作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在低年级安排了写话练习,中年级开始进行作文教学为切实帮助教师搞好作文训练,提高学生作文质量,苏教版教材拟将作文部分编成独立的习作课文,使之成为与阅读训练并峙的一根“柱子”在编写思想上,首先强调“低定位”小学生初学作文,要求不能太高作文教材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重视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放胆作文,写自己的事,写喜欢的事,写自己想说的话。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话说明白,把句子写通顺,把字写工整其次,注意“读写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积累越多,写作的根基才越雄厚苏教版教材在“读写结合”上采取了“长短结合”、“大小结合”的编写策略所谓“长短结合”,是说一方面要致力长期积累,“多布云彩”,不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也要因“课”制宜,搞一些模仿性的迁移训练长线”贯穿始终,“短线”相机渗透所谓“大小结合”,是指既有专项的习作训练(大作文),也有随课文安排的“小练笔”(小作文)大作文自成系列,小练笔机动灵活,从而构成整套教材的作文体系第三,提出“从模仿起步”儿童作文,须要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虽然学生口头语言已有了相当的积累,但要他们用准确的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毕竟还有较大困难实践证明,从模仿起步能在理解与表达、学习与运用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从而大大降低起步作文的难度因此,苏教版教材中年级作文大都安排了例文例文多来自小学生,用的是孩子的语气,写的是孩子的生活,抒发的是孩子的感情,且篇幅短小,格调清新,使学生读了备感亲切例文均排印在作文格纸上,这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形式上的规范到了高年级,学生的习作逐渐由“仿”到“创”,有的作文题目不再安排例文。

6.单元练习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了一个综合练习,意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复习巩固所学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全方位地提高语文能力综合练习的编排自成体系,又与本单元所学课文有一定联系每个单元练习大体包括“学习字词句”、“写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几个板块学习字词句”主要是一些字词句方面的练习,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知识穿插其中,但不再是过去的组词、填空一类的机械练习,而是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读读背背”主要安排两项内容:一是熟记成语,将成语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编成“成语歌”,让学生记诵,如“宁折不弯、义正辞严、威武不屈、大义凛然”(二年级上册“练习7”);二是积累典范的语言材料,如格言警句、古今诗文、谚语对联、知识小品等读读背背”的安排意在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口语交际”则强调交际活动的情境性和互动性,重视交际的文明态度和修养该教科书选取了大量贴近生活的话题用于口语交际的练 习综合性学习”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而设的,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书本与实践活动的紧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