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遗传学实验整理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65KB
约8页
文档ID:500363641
遗传学实验整理_第1页
1/8

实验02、有丝分裂染色体制片及观察 原理2步骤1注意1二、实验原理2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过程,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主要在根尖、茎间、芽的生长点、幼叶叶缘及茎间形成层等分生组织,将生长 旺盛的植物分生组织经过取材、固定、解离、染色、压片等处理,就可以观察到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现象由于植物根尖容易取材、操作方便,经常被用来进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观察:① 根尖取材容易,操作和鉴定也比其它器官与组织方便;② 实验室内采用种子萌发后所长出的新鲜幼嫩根尖,不受植物生长季节的影响和限制,并且可以 大量获得;③ 对于某些珍贵而又稀少的试验材料,取用自然条件下生长植株的根尖,比取用茎尖、花器等对 材料的伤害要小得多;④ 采用实验室内种子发根,切取根尖后的种苗通常还可以进行正常种植,利于后续研究进行五、实验方法11. 发根:①水培法②砂培法取材:上午10:00〜11:00;下午4:00〜5:002. 预处理:将剪下的根尖立即放入0.1%秋水仙碱水溶液中,以药液浸没根尖为度,处理3〜4h 抑制和破坏纺锤丝的形成,使根尖细胞延迟其染色体的分离,增加中期分裂相,并使染色体分散于细 胞中,以便观察计数。

3. 固定材料经预处理后用流水冲洗,然后投入卡诺液(3份甲醇:1份冰乙酸,现配现用)中固定20〜24h, 用95%的乙醇洗两次,转入70%乙醇中保存备用固定的且的是将材料迅速杀死,并使染色体形态、结构尽可能保持不变和便于染色4. 解离常用酸解法:从70%乙醇中取出固定好的根尖一流水冲洗3min-吸水纸吸干…放入盛有适量 1mol/L HCl,60±0.5°C水浴保温的青霉素瓶中一解离10min5. 染色与压片(改良石炭酸品红染色):解离后材料水洗3min并吸干,取1/2个根尖的乳白色分生组织于载玻片上夹碎捣烂,滴加1〜2 滴染液,染色10〜15min,将滤纸放在盖玻片上,用拇指用力压盖玻片,再用手固定住盖玻片,同时 用铅笔的橡皮头在材料部位垂直轻敲几下,使材料分散均匀6. 镜检通常染色清晰而又分散得很好的分裂相只是少数,因此压片后要认真仔细地进行镜检先在低倍 镜下寻找有分裂相的视野,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记数或拍照调节可变光栏与反光镜,使光线明暗 合适,视场亮度适中注意观察有丝分裂全过程的染色体形态变化,找出染色体分散好的中期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对 好的分裂图像作上标记,以便再观察七、注意事项11. 酒精和解离液都要清洗干净,并认真吸干,否则影响染色效果。

2. 染色时间10分钟是个参考时间,应以实际染色效果判断,不太长也不能太短3. 镊子敲打时,应用力均匀,开始不要太重,避免细胞挤压在一起用力太轻不易使细胞处于同 一平面,故应适当控制敲打力度实验03、减数分裂染色体制片及观察二、实验原理2减数分裂是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一种特殊形式的有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结构呈周期性变 化,并在特定时期呈现稳定的形态特征,是进行染色体形态、结构与数目鉴定的有利时期减数分裂包含两次连续的有丝分裂——第一次减数分裂(I)和第二次减数分裂(II)每次 分裂都可分为紧密衔接的前、中、后、末四个时期前期I变化最为复杂,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 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通过减数分裂所形成的细胞(或雌、雄配子),其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 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出现同源配对、非姊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等一系列 独特行为,为远缘杂种的分析及三大遗传定律的论证等遗传研究提供了证据减数分裂细胞染色体制片多以高等动、植物雄性个体为材料在适当的时机采集动物精巢或植物 花蕾(花序),经适当技术处理,压片就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减数分裂过程五、实验方法1蝗虫精巢减数分裂装片(1) 取材:剪去翅膀,在翅基部后方的背端,仔细剪开体壁,可见上方两侧(第4〜7背板之间)各 有一团黄色团状块(精巢)。

2) 固定:卡诺氏固定液固定2〜4小时,经95%酒精洗2〜3次后,转入70%酒精保存3) 染色:夹取一小枚管状精巢,放置于载玻片上,滴加适量醋酸洋红(或改良品红液)染色10〜 20min4) 压片:用解剖针挑取少量材料(一条精小管)到一张新载片上,加1滴新鲜染料或45%醋酸, 拔碎,加盖玻片,复吸水纸压片5) 镜检减数分裂染色体装片的注意事项2六、注意事项*1. 取材时间的早晚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步骤之一,必须适时取材*2. 注意区分性母细胞及小抱子形成过程中各时期细胞的特点,并与花药壁细胞进行区分*花药壁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各时期细胞细胞形态方形圆形(减数分裂中一个性母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保持在细胞大小差异较小较大(差异十分显著)染色程度较深较浅实验04、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的鉴定二、基本原理1秋水仙素是诱导多倍体形成最为有效和常用的药品之一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的作用下,它既 可以有效地阻止纺锤体的形成,又不至于对细胞发生较大的毒害因此,当细胞继续分裂后,可以使 细胞的染色体数加倍如果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根尖,则在根尖分生区内可检测到大量染色体加倍 的细胞;若处理植物幼苗的芽,则可以得到染色体加倍的植株。

四、操作步骤1. 生根:将搪瓷盘的盘口用线绳编织成许多网格,在盘内注人清水把洋葱的鳞茎洗干净,用刀 片将鳞茎上的老根削除,再把其放在搪瓷盘的网格上,使其生根部位恰好接触到水面,在25°C下培 养几日至根尖长1.5-2cm2. 秋水仙素处理:将搪瓷盘内的清水换成0.1%的秋水仙素水溶液,培养36-48小时,当根尖明显 膨大时,将根尖取下,长度大约在1.5cm左右,放入固定液中固定24h于70%乙醇中保存3. 酸解:从70%乙醇中取出固定好的根尖一流水冲洗3 min—吸水纸吸十一放入盛有适量1mol/L HCl,60C水浴保温的青霉素瓶中一解离10min4. 染色:解离后材料水洗3min并吸干,挑取1/2个根尖的乳白色分生组织于载玻片上夹碎捣烂, 滴加1〜2滴染液,染色10〜15min,压片5. 压片:在经染色的材料上加一滴染液,盖上盖玻片,覆一层吸水纸,用带橡皮头的铅笔垂直 敲打,或以拇指垂直紧压盖片(注意勿使盖片搓动),使材料分散压平,便于观察6. 镜检:经显微镜观察,找到染色体分散良好,染色体形态清楚的4n=32的细胞实验05、果蝇的形态观察及其饲养三、实验步骤1果蝇的饲养1) 培养基的配制果蝇以酵母菌为食,常采用发酵的培养基繁殖酵母菌来饲养果蝇。

培养基常用玉米粉、米粉或香 蕉配制,本实验采用玉米培养基 配制时先将水分成两份:一份用于溶解琼脂和糖,另一份煮玉 米粉,待两份分别溶解煮好后再合到一起煮沸,关掉火后再加入丙酸,这时的培养基很粘稠,要充分 搅拌后再分装培养瓶待培养基冷却后,在培养基的表面洒上一层酵母粉,插上一块经灭菌后的滤纸片做为幼虫化蛹的 干燥场所2) 果蝇继代培养将果蝇转移到新配制的培养基中繁殖转移时要注意转移的手法,不要使果蝇从两个瓶口的接缝 处飞出一般用黑纸包住带有亲本果蝇的培养瓶,使其飞入带有新培养基的培养瓶果蝇的优点:a、生活史短,20-25°C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需12-15天b、繁殖率高,一对果蝇可产卵400-500只 c、饲养方便d、突变率高e、形态容易辨认2) 果蝇的麻醉处理在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以及杂交亲本接种等操作中,应先将果蝇麻醉,使其保持安静状态麻醉方法如下:(1) 准备一只与培养瓶口径相同的空瓶作为麻醉瓶,并配以脱脂棉塞2) 去掉培养瓶棉塞,立即与麻醉瓶口相对,培养瓶在上,一手稳住两瓶,另一手轻轻震拍培养瓶, 使果蝇落入麻醉瓶中3) 滴数滴乙醚于麻醉瓶棉塞内,迅速将两瓶塞住,约30s,麻醉瓶内的果蝇即处于麻醉状态。

注意不能麻醉过度若蝇翅与蝇体呈45°角翘起,表明麻醉过度,不能复苏而死亡4) 将麻醉后的果蝇放在白瓷板或白纸板上,用毛笔刷移动检查,根据需要用肉眼、放大镜或解剖 镜观察不再用的果蝇务必倒入死蝇盛留器中及时处死,防止品系间混杂3) 果蝇的形态构造头部: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对翅和一对平衡棒腹部:背面有黑色环纹,腹面有腹片,外生殖器在腹部末端,全身有许多体毛和刚毛4) 成虫雌雄的鉴别1雌果魏魏果魏体形较大较小腹末端指尖钝圆腹部背面条纹3条3条,后一条宽且延续至腹面腹片6个4个性梳无前腿甜节上具性梳注意事项简单复杂1、 配制培养基时要将玉米粉及琼脂和绵白糖要分开煮2、 转移果蝇时要防止果蝇飞走3、 麻醉果蝇时要掌握麻醉尺度,需要用活体时,不可以麻醉过度使果蝇致死实验后不用的果蝇要 及时处死,不可放飞实验06、07、08:果蝇的单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二、实验原理:分离定律: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伴性遗传:性染色体的基因遗传行为与性别有关1五、实验步骤:21、 选择处女蝇:放出并杀死培养瓶中的全部成蝇,然后羽化后未超过8小时的雌蝇即为处女蝇。

2、 杂交:野生型和突变体果蝇杂交,正反交各做一瓶23°C恒温培养雌蝇2-3只,雄蝇5-7只3、 移走亲本:待F1幼虫出现即可放掉亲本4、 观察F1:观察F1的形态5、 F1互交:在新培养瓶内,放入3-5对F1果蝇,培养6、 移去F1:待F2幼虫出现即可放掉并处死F1果蝇7、 观察F2:观察F2的形态后处死,连续观察统计数据8、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理论的符合程度果蝇杂交实验中,亲本果蝇的雌性必须是处女蝇,为什么? 2F1代自交时雌性果蝇可以不是处女蝇,为什么?如何操作可得到处女蝇?答:①亲本果蝇的雌性必须是处女蝇,因为雌果蝇生殖器官有受精囊,可保存交配所得的大量的 精子,能使大量的卵细胞受精因此,在做果蝇杂交实验的时候,雌果蝇必须是处女蝇,保证实验结 果的可靠性② F1代果蝇为亲本果蝇同一批次产出,理论上F1代的雌蝇都是处女蝇③ 雌果蝇自羽化开始10小时之内尚未成熟而无交配能力选择处女蝇时,先把培养瓶中的老果 蝇全部除去,收集10小时之内羽化出来的新果蝇,麻醉后用放大镜在百瓷板上将果蝇雌雄分开,这 时得到的雌果蝇应该全部都是处女蝇如果要验证选取的处女蝇是否准确,先不要放入雄蝇,3天后看雌蝇是否产卵,如果产卵就不是 处女蝇了。

当证明确实是处女蝇的情况下再放入雄蝇,进行遗传杂交实验果蝇杂交试验正反交的区别(从F1 F2来答1):亦称互交,指在某一杂交之后,把先前用作母本的作 为父本,先前用作父本的作为母本来进行的杂交这二组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之间一般并无不同,但在伴性遗传的性 状则不是白眼果蝇和野生型果蝇的杂交,如以白眼果蝇为母体,野生型果蝇为父本,在F1中雌性野生型和雄性 白眼果蝇的出现比例为1 : 1,可是在以野生型果蝇为母本,白眼果蝇为父本进行反交时,而F1则全都是野生型果蝇单因子杂交重要步骤:1选择亲本处女蝇2亲本交配完F1幼虫出现时放掉所有亲本实验09、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备和观察二、实验原理1果蝇是双翅目昆虫,幼虫期具有很大的唾腺细胞,其中的染色体是巨大的唾液腺染色体唾 液腺染色体不断地进行自我复制而不分开,经过许多次的复制形成约1000〜4000拷贝的染色体丝, 合起来达5mm宽,400mm长,比普通中期相染色体大得多(约100〜150倍),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