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511未成年人社会公德教育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1.17KB
约4页
文档ID:215748347
511未成年人社会公德教育_第1页
1/4

未成年人社会公德教育时 间:2012年5月11日地 点:办事处市民学校参加人员:辖区中小学生及家长授课人员:郭兰仙(区科技局办公室)教学目的:未成年人社会公德建设,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 的根本大计,通过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和党政有关部门,在 评选五好家庭、学习型家庭等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 化对未成年人社会公德教育的要求,把未成年人社会公德教育 摆上重要的位置教学内容:未成年人社会公德建设,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 计,是确保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的内在因素之一一、当前未成年人社会公德意识弱化的表现在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社会利益分配方式发生根本 变动的情况下,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 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现象时有发生,拜金主义、享乐主 义、极端个人主义、腐朽文化等有所抬头,在这种不良文化的 冲击下,我市的未成年人受不良文化的影响有所凸现,造成社 会公德意识淡化具体表现在关心国家、民族、集体利益的意 识淡化,追求个人利益至上;团队精神弱化,协作薄弱,寻求 个人自由空间;公共意识淡化,扶老携幼,助人为乐的传统道 德有所缺失;劳动观念不强,独立能力弱化,依赖思想较严重 等等。

在这种社会公德意识弱化的情况下,出现了部分未成年人精神空虚,信仰失落,喜好不良文化娱乐,如沉溺暴力网■ ■■黄网,打架斗殴、敲诈瞒骗,厌学逃学甚至吸毒赌博等二. 未成年人社会公德意识弱化的原因分析一是新的道德标准尚未全面确立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旧体制的交替,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的混乱,影响着未成 年人的社会公德观另外,全社会关心、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存在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 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二是部分学校道德品质教育存在薄弱的一面表现在形式上,存在浅表化、孤立化、封闭化、知识化的倾向,德育单向 灌输多,双向互动理解少;集体受教多,个体选择少,缺乏情 感的双向交流在内容上,学校德育内容脱离未成年人实际状 况,内容较为抽象,不形象,不具体,与未成年人人格塑造处 在分离状态三是未成年人家庭公德养成教育欠缺城市独生子女缺少 伙伴,在心理、生活、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孤单、内向、封闭 的精神状态,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忽视家庭美德教育,从而造 成未成年人一种比较狭隘的精神世界,与社会公德规范要求有 一定的距离农村未成年人受生活贫困、家长工作压力的影响, 普遍存在着自卑的精神状态,部分家长缺乏家庭美德教育能力, 从而造成农村未成年人在社会公德的认同上有一定的距离。

三、加强未成年人社会公德教育的几点建议一是全社会都要树立起关心、重视未成年人社会公德教育 的良好风气社会舆论对未成年人的公德建设要给予大力的支 持鼓励,报社、电视、电台、新闻网要定期刊播有关公德建设 的社会公益广告;政府部门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构 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加大扫黄打非除毒力度,净 化社会丑恶现象;公民要树立起对下一代公德教育的责任,在 市民中开展法律责任、社会公德教育活动,规范市民学校、家 长学校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二是加大学校对未成年人社会公德教育的力度具体地说, 在内容上,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使未 成年人做到学有所成、思有所悟,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形式上,学校要做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双 向互动、情感交流,着眼于学生的人格塑造,杜绝单向灌输的 学习方式,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等新颖多样的为学生所喜 欢的方式方法三是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和校外文化体育娱乐师资队 伍的职业道德建设优秀的师德,能造就优秀的一代人,不良 的师德,能毁坏一代人要正确对待部分教师中出现的拜金主 义、个人主义的问题,正确对待个别教师以家教为名而行创收 之实,不顾社会公德的不良现象,要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进 一步抓好学生品德教育。

以教育局为责任单位,抓好普通高校、 中、小学的师德建设,以文化、体育、妇联、卫生、教育等职 能部门为责任单位,抓好业余文化体育娱乐卫生培训师资队伍 的社会公德建设四是加大校外未成年人文化体育娱乐劳动基地的建设政 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抓好青少年宫、文化宫、体育训练 中心等基地建设的同时,以社区为单位,在社区内建设未成年 人的文化体育娱乐劳动基地,使每一个未成年人都能在社区内 得到良好的社会公德教育,提倡每一个未成年人每年都要在社 区做几天义工,以培养社会奉献精神五是推动家庭对未成年人社会公德价值的养成教育通过 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和党政有关部门,在评选五好家庭、学 习型家庭等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对未成年人社会 公德教育的要求,把未成年人社会公德教育摆上重要的位置 崇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传统的优良品德,形成 激励先进、约束缺德或不轨行为的社会风尚建议民政、教育、 工会、妇联等职能部门加强对单亲离异家庭、低保户家庭、‘留 守未成年人”家庭、停止学业的未成年人的关心、教育和保护,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