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通用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过中不至( )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3)去后乃至( ) (4)元方入门不顾( ) 2.翻译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友人下车引之,想表达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方为什么入门不顾?你认为他的做法合适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过了 (2)丢下 (3)才 (4)回头看 2.(1)(您)过了正午还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2)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住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自家的大门意对即可) 3.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4.这是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友人无信无礼,尤其对子骂父的行为更是太失礼了,这样做合适友人有改过的表示,可以接受他的歉意;对长辈要尊重 (言之有理即可)《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2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与友期行( ) (2)尊君在不 ( )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 ) 翻译句子:(4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4分) 答案 (4分)(1)约定 (2) 通“否”(3)丢下、舍弃 (4)拉 (4分)①过了中午,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
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②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 (4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4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比如本题中的几个字词古今义都不同,要注意辨析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中”“舍”“去”“期”“信”,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直接引用“友人惭”前一句即可,注意要按要求引用原句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根据文中孩子的语言分析概括其性格特点,对其“入门不顾”的做法要一分为二的分析,即指出其合理性,又要说明其行为的不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3 陈太丘与友期(8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相委而去 (2)入门不顾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 和 两点反驳2分) 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你觉得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 (1)委:丢下、舍弃(2)顾:回头看(每空1分) 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以后(友人)才到补全省略1分,扣住重点字词去和乃,其他意思通顺即可1分) 无信 无礼 示例:表现了他的聪慧明理可从聪慧、有胆识、个性直率、懂礼识义等方面任选两点回答)《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4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划线词的含义 ①与友期行 ②去后乃至 ③相委而去 ④下车引之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刻画了怎样的元方形象? .文章结尾处,面对父亲友人的无信无礼,“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答案: ①约定;②才;③丢下;④拉 语言(对话)描写 刻画了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 (略)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5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参考答案: 1.A 2.C 3.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4.(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6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去后乃至( )(2)尊君在不( )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 )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小题3:友人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说出你的看法2分) 小题4: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我们学过的《论语十则》中的哪句话?(1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才 (2) 通“否” (3) 丢弃,舍弃(4) 拉 小题2:你和我的父亲相约中午同行,过了中午您还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其父亲,就是无礼。
小题3:观点一:我认为元方“入门不顾”并不失礼因为,父亲的友人没有按时赴约,失礼在先,又当着元方的面责骂元方的父亲,再次无礼对这样的人就应该给他点颜色看看 观点二:我觉得元方的做法有些不合适,因为友人在元方指出其无礼后,能很快认错,而且是在一个小孩面前认错,确实不容易,若能宽容一点,给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则更好古人也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观点三:这个问题也可一分为二地看待,把上面两个意思合在一起表达 小题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小题1:试题分析:“乃”,一词多义,才不”,通假字,通“否”委”,一词多义,丢弃,舍弃引”,动词,拉,牵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时,要注意把“期”(约定)、“至”(到,来)、“信”(信用)、“礼”(礼貌)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小题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摆明自己的观点,接着再具体阐述理由元方的做法,从礼节的角度来说是有点失礼,但从元方的角度来说,这样做更加可以让父亲的友人意识到他失信和对子骂父的做法很不对 小题4:试题分析:“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这是元方对父亲的友人的斥责,说他不讲信用,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论语》中“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句子。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7 仔细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下列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 元 方 入 门 不 顾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