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备课”,构建高效课堂摘要:二次备课可以指集体备课下的再次备课,也可指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的再次备课本文主要论述后者,二次备课承载着有效教学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飞跃,是让自己从“教书匠”提升为“专家型教师”的重要路径本文从二次备课的内容、方法、形式三个方面结合作者在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案例进行阐述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关键词:备课 二次备课 反思 高效课堂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些教师认为,备课只是教师讲课前的准备工作,上课结束,备课活动随之结束,进而准备下一节课的备课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教师备课应有储备意识,要“常备课”,二次备课就是要求教师有“长备课”的意识二次备课”,又称“课后备课”,就是教师在上完一节课之后所进行的备课活动,主要是对课前备课以及课堂教学活动所进行的反思性的教学活动,这是与“课前备课”(一次备课)相比较而言的一、二次备课的内容1.反思总结课前备课 首先二次备课是对一次备课(课前备课)的反思总结,包括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学情分析是否到位情况等诸多问题的反思教师在课前备课均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预设,从而实现有效教学,但是不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实践过程是无法检验的,这些预设的合理性,课堂上学生不经意的一次疑问都有可能使这些预设成为空想,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因此,课后及时的总结与反思,趁热打铁,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课后的自我反思是十分必要的2.反思总结教学全过程 备课过程是“剧本”生成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师面对观众(学生)“演出”过程剧本”创作时不论再详细、再细致,“演出”时都不能一字不变的按照“剧本”表演,原因有二:一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次疑惑、教师的偶尔失误,都会导致“演出”发生变化,甚至提前结束;二是教师在教学时所处的环境不同,面对的学生也有差异,所以有时需要临时调整授课计划,以适应课堂教学需要因此,当课堂教学结束时,应及时地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亮点和失败之处进行全面的反思与总结,借鉴经验,汲取教训二、二次备课的方法1.勤反思,完成二次备课,构建高效课堂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寻根究底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反思是一种自我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二次备课的核心是教师的自我反思,备课反思是一个教师教学心理成熟的标志每次上课结束后,教师都应该抽出一点时间来回顾一下上课所讲的内容,重新审视一下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记录下来,作为二次备课的基础材料,为后面的备课做好准备。
2.多交流,完善二次备课,提高课堂效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教师授课的对象,教师备课时都要对课堂进行恰当的预设,这种预设只有在实践(课堂教学)中加以检验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必修1《指数函数》一节内容时,很多教师习惯的将问题情景设计为: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与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教师将此问题引入,目的是希望学生回答:所得到的关系式为,此文作者在讲解此课时也引入了上述情景,讲课时发现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课后及时找了一名学生了解,发现高一学生接触了一些生物知识,但是没有学习关于细胞分裂问题,使得情景设计逊色几分所以,教师的二次备课只是自我反省是远远不够的,二次备课必须坚持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尽可能的多与学生交流,并记录学生的反应三、二次备课的形式1.做好课后反思记录,进行二次备课课后反思记录又称反思日记,反思日记是教师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的反思评价,并以日记的形式呈现。
反思日记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技能、课堂效果等几个方面反思日记的形式多样,但为了达到反思的效果,反思日记应有课堂教学的详细描述,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必修1《对数函数》例3时,加入“比较,的大小”,认为学生在正确解决例3(1),,(2),两题后,结合换底公式可将,化为,,比较,的大小,进而解决,的大小关系但是在课堂上,学生的解法与我预设的解题思路大相径庭,有的学生看到此题不知所措,有的学生说将这两个数作差或作商,有的学生说可以将这两个数均换成以10为底的对数,,比较的大小即可我将课堂上学生的想法及时的记录在反思日记中,为后期的备课做好理论依据,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好准备2.写好教案简历,进行二次备课 教案简历是教师对课前备课,课中实施教案,课后点评、修正、完善教案的全部历程的记述,它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教案简历包括三部分:一是教师课前备课情况的详细阐述;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案的实施状况;三是教学之后对教案的在加工所以教案简历并不“简”写好教案简历要双管齐下,既要教师的自我反省,也要与学生交流每节课结束,教师和学生都要“盘点”,教师要总结“教”的得失,客观评价教学任务是否完成,难点是否突破,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要总结“学”的得失,通过45分钟的学习,学到了什么,是否比昨天有所长进。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知道他们的得失,完成教学简历,进行二次备课,构建高效课堂3.做好教学课后记,进行二次备课教学课后记简称课后记,是教师“自我批评”的记录,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措施课后记应包括教师如何处理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分析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等,找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进而完成二次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备课是教师的“职业行为”,是教师“工作时间”必须做的一项“工作”,二次备课是将这一“工作”再次完善、细化,为后续备课做足理论依据,构建高效课堂参考文献赵国忠,《备课最需要什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155~157,294王建玲,《教学设计做到“五备五要”》,《数学通讯》,华中师范大学,2010.3,30~31,6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