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影响因素

F****n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9.87MB
约51页
文档ID:88198167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影响因素_第1页
1/51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主讲人:甘剑梅,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几种经典理论; 识记精神分析、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 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难点: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一)主要代表人物: 弗洛依德、荣格、弗洛姆、埃里克森 (二)核心概念: 本我、自我、超我、心理性欲阶段、原型、社会性心理需要、信任对不信任,,(三)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 1、认为人格完善与儿童内在的动机与情感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2、认为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冲突的解决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动力 3、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连续并有阶段性的 4、儿童早期的生命经验对其终身有重要影响,(四)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1、社会教育应致力于完整人格的培养 2、尽可能给予幼儿良好的早期生命经验 3、尽可能妥善满足幼儿的各种生理与心理需要,帮助他们面对种种成长冲突,促进其发展。

二、社会学习理论,(一)主要代表人物: 班杜拉、沃尔特斯 (二)核心概念 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感、 直接学习、观察学习,,(三)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 1、强化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 2、自我认知在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 4、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四)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1、重视恰当的行为强化 2、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能力与成就的机会与舞台 3、为儿童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与榜样,三、认知发展理论,(一)主要代表人物 皮亚杰、柯尔伯格 (二)核心概念 自我中心主义、前道德阶段、角色承担、前习俗水平,(三)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观点 1、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道德发展的机制就是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改组 2、道德发展作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由于认知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他们分别提出了道德发展三阶段和三水平六阶段论3、道德发展的动力是来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儿童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建构着自己的道德经验,形成和改变着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四)对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 1、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发展水平。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接受幼儿不成熟的思维,也要为他们走向成熟搭建桥梁,帮助儿童向更高的理解水平发展2、道德经验的丰富是儿童道德认知结构变化的基础,教育者应当为儿童提供积累道德经验的机会,并引导儿童从对这些经验的反馈中学习四、现代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一)主要代表人物 洛伦茨 、威尔逊 、凯恩斯 、布朗芬布伦纳 (二)核心概念 习性学、发展心理生物学、发展生态学,(三)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观点 1、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早期依恋的形成有重要联系,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人类行为有生物基因的继承性 3、在社会性发展中,生物成熟引起并保持经验,同时,经验的变化又会改变有机体的行为生物状态和行为潜能有机体在其整个一生中都具有适应性和主动性 4、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其影响四)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1、重视建构儿童的良好的早期依恋与同伴关系 2、引导儿童社会行为发展时要考虑到成熟水平与经验的匹配性 3、注意建构有教育意义的教育生态环境,,这四种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基础,各有其贡献与不足,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灵活地加以运用。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一)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一般特点 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 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 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 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二)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内容 1、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2、对他人认知的发展,3、对社会环境和规范的认知,二、学前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一)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 1、容易变化,情绪呈现出两极化的特征 2、容易受感染 3、具有冲动性,,(二)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内容 1、学前儿童情绪的社会化 情绪社会化的阶段: 无分化的社会性反应阶段 ; 分化的社会能力发展阶段 ; 形成依恋阶段 ; 伙伴关系发展时期 情绪社会化发展的内容与特点 : 关系维度的情绪社会化发展内容:社会性微笑 ;母婴依恋 ;陌生人焦虑 ;分离焦虑 表现维度的情绪社会化发展内容 :,,2、依恋的发展 (1)依恋的发展过程 前依恋期 依恋关系的建立期 依恋关系明确期 目标调节的伙伴关系,,(2)幼儿依恋的类型与特点 安全型儿童 不安全——回避型儿童 不安全——拒绝型儿童,,3、道德情感发展,三、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一)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及发展阶段 1、产生阶段: 初始阶段_____对他人需要的注意阶段; 亲社会行为意图确定阶段; 意图和行为建立联系阶段。

2、发展阶段: 阶段1:享乐主义的、自我关注的推理阶段 阶段2:需要取向的推理阶段二)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第三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一、儿童自身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生理成熟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生理成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当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与儿童生理发展水平相匹配时,孩子能够积极的适应社会化的要求二)气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气质是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人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生物基础,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程度,而社会性发展也对气质产生一定影响三)认知发展水平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特点,使他们常常做出在成人看来是违规的行为二、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有计划、有目的教育活动的影响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计划性与目的性保证了幼儿社会教育的方向性与价值性二)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影响 1、物质环境 美观、和谐、设计合理的环境有利于陶冶儿童的性情,培养儿童的品格2、精神环境 宽松、温情的精神环境可以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也给儿童提供了耳濡目染的学习机会三)教师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教师良好的行为示范、积极的期望与恰当的强化方式都会影响幼儿的社会学习态度与行为。

四)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1、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 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三、家庭、社区与大众媒体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家庭的影响 1、父母是儿童行为的榜样 2、父母直接指导儿童的行为 3、儿童对父母的认同,(二)社会文化的影响 1、社区 社区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念、归属感、理性目标、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对幼儿儿社会性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2、大众传媒 随着传媒手段的丰富,大众传媒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对于电视,教育者要合理利用与引导才能避免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伤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