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就1、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初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1945年,中共七大,刘少奇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一、密切联系中国实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异文化之中,给予马克思主义以鲜亮的中国特点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系统4、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系统一直坚持将民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赖人民、发展成就由人民共享5、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区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6、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7、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经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策》(简称《历史决策》)指出: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构成部分的立场、看法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脚踏实地,民众路线,独立自主。
8、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系统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双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吸取其余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9、1992年,中共十四大体括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看法,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一定长久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0、脚踏实地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党的思想路线:全部从实质出发,理论联系实质,在实践中查验真剪发现真谛,脚踏实地)11、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系统的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腾的理论成就;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12、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脚踏实地的思想路线在全党获得了确定。
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头确定了脚踏实地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13、脚踏实地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1、“全部从实质出发”:最大的实质就是我国当前正处于并将长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理论联系实质”3、“在实践中查验真谛和发展真谛”4、“脚踏实地”优选文库14、脚踏实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就的精华:1、脚踏实地贯串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就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2、脚踏实地表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就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3、脚踏实地是浸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就的方法论原则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决定了控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颠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颠覆反动腐败的政治上层建筑,改革阻挡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兴盛民主的国家、改良人民的生活、确定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阻碍,创建必需的前提2、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为标记,中国财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发生的根本变换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区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拓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记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度。
3、以五四运动的迸发为标记,中国财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成自为的阶级4、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及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后,党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获得的”的有名论断,探究出了乡村包围城市、武装争夺政权的革命道路,领导革命不停向前发展到抗日战争时期,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合适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5、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看法,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含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财产阶级和民族财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国军,城市小财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靠谱联盟者,民族财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7、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差别新旧两种不一样范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记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仍是掌握在财产阶级手中。
8、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当地不是经过长久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想反的道路此后确定乡村包围城市的道路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一致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10、一致战线:一要成立稳固的工农结盟二是正确对待财产阶级,特别是民族财产阶级三要采纳差别对待的目标四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11、武装斗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式人民军队的根来源则—2优选文库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达成,是我国从头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时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跟着土地改革的基本达成,工人阶级和财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国内的主要矛盾3、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即“一化三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渐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渐实现国家对农业、敌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1953年12月,毛泽东指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历史时期之因此必需,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是因为: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伍,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建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好成功所必需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二、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公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时期来改造它们。
5、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踊跃指引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帮合作道路;第二,按照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帮合作的优胜性吸引农民走互帮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剖析乡村的阶级和阶层情况,拟订正确的阶级政策土地改革后,贫农、雇农因为分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有多半人快速上涨为中农第四,坚持踊跃领导、稳步行进的目标,采取顺序渐进的步骤6、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纳踊跃领导、稳步行进的目标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是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入社人员推行按劳分派7、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纳从初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白手起家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四马分肥”:公司收益按国家所得税、公司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盈利四个方面进行分派8、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稳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磋商制度、民族地区自治制度这些基本的政治制度确实立,为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兴供给了根本的政治保证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究的理论成就1、《论十大关系》标记着党探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优异初步。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指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3、毛泽东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目标原则: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推行“团结——责备——团结”的目标,坚持说服教育、议论的方法;对于科学文化领域的矛盾,推行“百花齐放、百花怒放”的目标,经过自由议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4、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公民经济的总目标,以—3优选文库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5、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拥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提出“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好的工业系统和公民经济系统,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6、对于全部制构造的调整,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增补”的假想对于教育科学文化工作,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重申实现四个现代化重点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7、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究的意义:第一,稳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为创始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供给了可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总依照1、十五大拟订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大纲,进一步一致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系统的立论基础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总依照,是党拟订和履行正确路线、目标、政策的基本出发点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久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近代中国特别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只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显然提升,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整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伍,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是短时期能够解决的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趋增加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伍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6、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种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来源则,坚持改革开放,独自自主,艰辛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兴盛、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一此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来源则”“坚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