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是现有汉语中存古最少的 是最不正宗的汉语几点普通话(MANDARIN)被胡化(通古斯化) 的证据1.没有入声汉语是有入声的,汉代人就已经把汉语规为"平上去入" 四声,普通话 (MANDARIN)的四声是两个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没了南方粤,吴越,闽,客家各方言中都有入声,你可以自己学习体会主流观点认为宋辽金元时期,北方长期被胡人占领,"入声" 消失就发生在这个时期不分阴阳调例子,"百"和"白" ,按照汉语来讲"百" 是阴调,"白"是阳调,现代普通(MANDARIN)中不分阴阳,"百"和"白",都是阴调.但是吴越语" 百"," 白"就是一阴一阳.其它南方方言话有分的,也有不分的不分阴阳调何时发生不可考,但时通过对南方粤,吴,闽南方言和 MANDARIN 的对比,是发生在东晋南渡和宋代统一中国之间 80%是北朝胡人汉化时没有学好3.普通话(MANDARIN)没有全浊音清音浊音我想你应该知道是什么,学拼音的时候老师会告诉你 p,t,k 是清音;b,d,g 是浊音.这是错的,普通话(MANDARIN)没有浊音现代北方话的 b,d,g 是浊化清音,专业点叫不送气清音南方方言有真正浊音,法语也有。
北方人学法语时是无法理解浊音的.全浊音消失原因不明,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近代以来有南方方言由于"普化" 正在消失全浊音,比如,上海新移民讲的所谓"新新上海话 "4.不分尖团音.汉语有尖团之分,普通话(MANDARIN)所有尖音发成团音京剧中因为保留了一定的古中州韵,有几个字是清音,比如"清" 和上海话一样发"TSIN"又比如,汉语中"西" 为团音, "锡"为尖音可是普通话(MANDARIN)"西""锡"二字都是团音,尖音团化可以肯定是由于阿尔泰语系入侵产生的,影向最大的是通古斯满语汉语应该是没有翘舌音的,也可以肯定是由于阿尔泰语系入侵产生的其它,比如儿化音,后鼻韵是否是阿尔泰语系入侵产生,还不可知,我个人认为是由阿尔泰语系入侵产生的,但是不是满语造成的 所有损失当中,我个人认为入声消失最可惜,入声消失导致真正汉语诗词无法再出现,平仄问题无法处理建议:1普通话中必须加入"入声 "防止北京音在全国流行,北京话正在驱向于前后鼻音合并,一但合并,恐怕汉语真变成满语了北京话不可出现在广播电视上对最接近古中原汉语的客家话必须大力保护,客家人必须学客家话,对于两广,江浙沪各省市,应该加设24小时本地方言广播电视。
4北方方言应以陕西或者河南话为标准以上建议是为了防止汉语进一步胡化,当然,你说胡化就胡化,没关系,那就当我没说 以上着眼于”声” 和”调”,以下着重从具体发音来阐述 ,为什么 Mandarin 相对于南方七语更不正宗.1.辅音 l 和 r北方人经常会笑南方人 l 和 r 不分.并不是 l 和 r 不分,实际上是只有 l,而没有卷舌音 r.传统中,古汉语辅音系统中并没有 r.王力先生在” 汉语史稿”中的古汉语系统就是如此.带一点题外话,北方人经常说要南方人”捋直舌头说话”. 其实这是很可笑的说法.因为翘舌音,卷舌音大量存在于北方话,南方七语基本都是平舌音.南方七语发音是舌头平,不卷的,卷的是北方人.所以应该”捋直舌头说话 ”的是北方人不是南方人 .2.复辅音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知道究竟古汉语有多少个复辅音,但是已经可以肯定古汉语有一个复辅音”kl”.在Mandarin 中我们不能找到任何复辅音.现有已知在东吴语中还有复辅音,就是”角落”.(KoqLoq).实际上这就是”KLoq”.3.半元音”y”和”i”Mandarin 中”y”和”i” 是一样的,比如”移””衣” 是一样的(如果不考滤声调).但是这两个是不一样的.后者发音时口形更扁.南方人应该可以分清,懂英语的人应该也明白,”yes”的”y”和”gift”的”i”是不同的.古汉语这两个音是分清楚的,根据郑张尚芳先生的观点,古汉语中肯定有单独充当声母的”y”.和”i”有明显区别.4. ”u”和”w” Mandarin 中”u”和”w” 是一样的 .拼音中把”u”作声母就是”w”.”u 捂””wu 午”在北方人厅来豪无区别(不考滤声调).而古汉语中既有 ”u”也有 ”w”,只是哪个为主还不能肯定,李桂芳先生认为”u” 为主;郑张尚芳先生认为”w”为主.南方人根据发音的阴阳调可以分辨. (北语无阴阳调)下面论述"普通话拼音 "的问题 .现有“汉语拼音 ”方案缺点太多 ,要进行修改,使用新方案才能国际接轨.提到现行的“汉语拼音” 就要牵涉到中国文字改革的历史。
正是当初为了要进步,认为汉字不好,象形文字落后,方块文字不方便,西方国家的拼音文字才是先进的,就设计了这么一个汉语拼音字母表按照当时的想像,让中国人先习惯了汉字拼音字母,以后逐步把象形的方块汉字,改为用字母拼音的拼音文字几十年过去了,人们看到,阻碍中国的并不是方块汉字,把汉字改成拼音文字不但难以实现,而且也不可能有原来想像的那么多那么大的好处从现在的实践来看汉语拼音的缺点也是很不少的1,zh ch sh 翘舌音问题 .“ 汉语拼音 ”本身的称谓就不大明确,它首先排斥了众多的汉语方言的地位,用“普通话(mandarin) 拼音”代之“ 汉语拼音 ”更为准确而且这种完全以“北京话” 为中心的拼音方案,也带来了 “北京话” 冗余的一面比如说汉语拼音中的 zh ch sh 和 z,c,s,,中国八大语系的人其中有七大语系的人分不清.其实 zh ch sh 本来就是多余的,因为这种读音是清初满州人卷着舌头说汉语的结果,汉语中原本是没有翘舌音的,取消这三种翘舌音对普通话的意义的表达一点影响也没有再比如北京话特有的尾音“儿” ,也堂而皇之的混入普通话之中,不禁让人对这“普通”二字大打折扣2.零韵问题."斯"和"施"是 Si,Shi.其实这两个字就是 "零韵母",对于普通人来说你可以理解为就是没有韵母,既然是没有韵母为什么要加一个韵母"i"呢, SI 中 I 不发音, Xi 中 i 发音,这是什么道理呢?在民国的注音里面"零韵母" 字就是不写韵母的 .3.X 和 Sh 的问题 .英语中习惯 sh 就是近似于"西" 的发音,X 是 KS,X 关头的音老外是没有办法发的,既然人家有这个习惯了,干麻非要用 X 来代替 Sh 呢?可能是因为翘舌音用了 sh,但是完全可以不用 sh.4.q 和 ch 的问题和上面类似,英语中习惯 ch 就是近似于汉语拼音"q" 的发音,既然人家有这个习惯了 ,干麻非要用 q 来代替 ch 呢? 5. W,U 的问题.严格来讲 WU,U 是不同的音,但是汉语拼音中它们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一个作声母 ,一个作韵母.为什么不可以用同一个字母呢?本来 26 个字母就不够用,还要重复,既浪费,又让人费解.在民国的注音里面 WU,U 就是一样的.类似还有 Yi,i 的问题,是不同的音,但是汉语拼音中它们是一样的.在民国的注音里面 Yi,i 就是一样的.6 ü,ê很多人可能都没注意汉语拼音还有这两个字母,没错,它们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一般不写,ye 的"e"和"e" 是两个字母.既然用拉丁字母,何必要创造两个新写法,台湾的通用拼音,ü=iu,不就挺好吗.7.p,t,k 和 b,d,g 的问题.这是最难以理解的一点,也是北方人不可能理解的区别,学拼音的时候老师会告诉你 p,t,k 是清音;b,d,g 是浊音.这是错的,mandarin 没有浊音。
现代北方话的b,d,g 是浊化清音,专业点叫不送气清音南方方言有真正浊音,法语也有北方人学法语时是无法理解浊音的.举个例子,英语,pork,sport,born,第一个 p 是送气清音(语言学中写法是 ph,h 表示送气),第二个 p 是送气清音,第三个 b 是浊音,mandarin 中只有前两个,没有浊音.但是汉语拼音用浊音来表示送气清音,极不合理.对于北方人来说,他分不清 p,b,但是对于很多老外,他分不清 ph,p,所以"北京 "的北,你以为是 bei,很多老外念 pei."北京" 原来英文名叫 peking,就是 p 开头.如意汉语拼音要更符合语言学习惯,我建议用,ph,th,kh 代替 p,t,k;用 p,t,k 代替 b,d,g.这个问题造成了我们在教英语时的一个大误区,几乎我看到的所有英语老师都告诉学生 sport 的 p 就发b 的音,错,大错特错.一般我都懒的去纠正, 因为你说了他也不懂.如果英语老师是北方人,我更不会说,我要说了,他还以为你普通话不标准,是我搞不清.其实汉语拼音声韵母算上组合的不就 50 几个音, 四种声调,我母语 87 音,八总声调.对大多数南方人来说,只有翘舌音发不了.以上我说的都是孤立的看汉语拼音的问题,把音放到句子中去,汉语拼音有更多的问题,太复杂,不说了.有人说了,中国特色吗,干麻要让老外看懂,没有必要尊守英语习惯.如果你不需要老外看懂,那大可以用汉字,注音符号,不要用什么拉丁字母,汉语拼音有两个功能,一是辅助学习汉字,二是给老外发音.我觉着辅助学习汉字不需要汉语拼音,东方有东方的字母,老祖宗有反切,民国有注音符号, 都比汉语拼音要好,我指的是给汉字标音上.老外为什么不能学注音符号?学日文也是从假名关始的,没有日文罗马字就学不了日文了?不可能.所以我认为,汉语拼音主要是要给不懂中文老外发音,也就是,汉语拼音功能应该定位于国际交流,那就必需尽量靠近英语.在小学恢复原有的注音符号,另外再实行新的英语拼法的拼音教学方案,小学生虽然需要学习两种拼法,可后一种拼法同英语是相通的,所以综合来看也不会加重小学生的学习负担。
对于新方案,要多问地方专家的意见,中文拼音方案当中,香港的粤语拼音,非常靠近英语,上海的吴语拼音,很好的法语式拼音,这几套方案都是上乘之作,设计者都是很好的专家,要多听他们的意见.还要多听台湾的意见,学术角度讲,台湾的通用拼音方案,比我们的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