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施工监测技术总结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0.37KB
约10页
文档ID:417663766
施工监测技术总结_第1页
1/10

通过在工程支护结构上布设的钢制测钉作为位移监测点,使用全站仪等定期对各点进行监测, 根据变形值判定是否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影响, 避免进一步变形发生的危险1•变形警报值:水平位移报警值按一级安全等级考虑,最大水平位移W 0.14%H按二级安 全等级考虑,最大水平位移 < 0.3%H2. 地面沉降量报警值:按一级安全等级考虑,最大沉降量W 0.1%H按二级安全等级考虑,最大沉降量 W0.2%H3. 监测报警指标一般以总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量控制,累计变化量的报警指标一般 不宜超过设计限值若有监测项目的数据超过报警指标,应从累计变化量与日变化量两方面 考虑3监测方案1 .测点布置 为了满足基坑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的需要,为各项监测提供准确、可靠的平面和 高程基准, 首先要求布设稳定、可靠、便于使用的高精度变形监测控制网根据现场踏勘,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采用平行于基坑中心线布设,网形呈长方形,共由4个点组成,分 别按J1 J4进行编号基坑监测控制网(点)拟采用(长X宽X高) 1.5m x 1.5mX1.2m的钢筋混凝土现浇, 为了经济合理,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和垂直位移监测控制网共用钢筋混凝土标 石,水平位移基准点采用强制对中标志,在距中心约 45cm处现浇铸铁水准标志,在监测控制网(点)四周设立钢管进行围护,并设立警示标志,严禁破坏。

本工程根据基坑支护结构受力情况以及设计要求,于支护结构顶部布设21个水平位移和 沉降观测点2、监测方法及精度1) 开挖前的现状调查及施工中现场巡视在施工前,先了解掌握监测对象的情况,对基坑 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现状进行调查,对现有裂缝等异常情况进 行编号,量测裂缝的长度和宽度,拍照记录存档,并在施工过程中观测发展变化情况现场巡视是基坑监测手段中的重点,专门派有经验的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完成该项内容 主要针对围护结构、施工工况、基坑周边环境进行巡视,现场填写巡视记录表,如果发现异常 情况及时向参建各方反馈2) 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系统平面控制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统; 高程控制采用工程设计高程系统; 已知控制点成果均由甲方统一提供,做到基础数据的统一作业时要遵守由高级到低 级、逐级加密的控制测量原则,按基本点控制测量一工作基点测量一监测点测量的程序,注意各类点的监测、维护以及方便使用3) 沉降观测平面图剖面图现浇钢筋 混凝4:监测网(点)标志略图要求进行几何水准测量仪器拓普康光学自动安平水准仪AT-G 2准仪,条码铟钢水准尺,测量精度0・3mm/km(1) 基准点观测:观测时利用其中一点作为起始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 测,连续独立观测二次,取二次成果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沉降观测基准网,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沉降观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mm)变形测量级别观测点测站 咼差中误差往返较差或环线闭合差检测已测测段咼差 较差备注—级±0.15< 0.3 Vn< 0.45 Vn注:n为测站数水准观测的限差应符合下表要求:水准观测的限差(mm)级别水准仪型号视线长 度(m)前后视距 较差(m)前后视距 累计较差(m)视线离地面咼度(m)二次读数 所测咼差(mm)备注一级Di ni12< 30< 0.7< 1.0〉0.5< 0.5(2)沉降观测点观测:各类沉降监测点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保证水准标尺设置在同一位置沉降观测点应组成闭合、附合水准路线和 结点网,进行往返观测首次观测应连续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并取两次观测成果的中数作为 初始值第二期起可采用往返观测,也可采用单程双测站观测4) 水平位移观测 水平位移观测按照一级基坑监测的等级要求进行观测,仪器采用 GTS-330N全站仪,标称精度:测角2〃,测距1 mm+2pp

水平位移监测网宜采用独立坐标系, 并进行一次布网,可以 采用单导线或导线网、边 角网、视准轴线等形式,当采用视准轴线时基准线上应 设置检核点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应符合下表规定: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级别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边长中误差(mr)i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备注—级2001.01.01:200000(2) 水平位移观测点:水平位移观测点可与沉降观测点共用,特定的水平位移观测点应另行埋设测量观测点任意方向位移时,可视基准点、工作基点、 观测点的分 布情况,采用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或方向差交会法、导线测量法等 方法测定测定特定方 向上的水平位移可以采用小角法、 方向线偏移法、视准线 法、经纬仪投点法等4)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1) 监测仪器:所用仪器为中国航天总公司第三研究院第 33 研究所研制的 伺服加速 计式测斜仪 本仪器是一种可精确测量沿铅垂方向土层或支护结构内部 水平位移的工程测量 仪器,其读数精度0. 01mm重复性W 2.5 %0;测量范围为土 53 °2) 监测方法:① 测斜管埋设后应在基坑开挖至少2d前测定侧向变形初始值,取至少2次 观测的平均 值作为初始值。

② 深层水平位移测试时:测斜仪探头应沿导槽缓缓沉至孔底,在稳定 5lOmin后,自下而上以0・5~1m为间隔,逐段测出需量测方向上的位移;每测点应进行正、反 两次测量③ 量测数据填入监测日报表中, 进行内业整理, 并填写成果汇总表及绘制深 层水平位 移变化曲线6)地下水位观测坑外测孔用钻孔内径①110的钻机成孔,并用滤水PVC管护壁坑内测孔利用降水井测试用水位计完成,水位深度统一换算成场地±0.00 相对标高1) 仪器设备采用的仪器设备为 SJ- 92 水位计2) 水位监测管的埋设① 在选定的观测地段按要求的孔径和深度钻孔, 孔径应大于水位管的连结套 管外径 30mm② 钻孔完成后,冲洗钻孔,检查钻孔深度及钻孔的通畅情况 水位管安装应符合下列 规定:① 埋设水位管时,底部加长范围内的测管每隔20cm打一小孔,共三排,便于地下水进 出管中;同时用沙布包裹该段管子以免管外土粒进入管中② 水位管逐根下放测孔内并进行对接,密封水位管底端③ 将中粗砂沿水位管外侧下放进行封孔工作地表下 2m 长范围内管外孔隙 用粘性土封堵,以免地表水流入管中(3)测试方法打开水位计电源开关, 然后将探头缓慢地沿孔壁放入孔中。

当探头接触水面 时,电路 接通,蜂鸣器鸣叫,记录下此时的水位刻度值3. 监测工况与频率本工程基坑施工过程中,共进行基坑监测 36 次,其监测工况和相应频次为:1)开挖过程工况1:从基坑土方开始开挖至5m深度处,每2 3天监测一次工况2:从挖深5m深度至基坑底部时,每天监测一次2)基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工况 1 :从基坑垫层施工完成开始,至基坑底板浇筑完成,每 2 3 天监测一次工况 2:从基坑底板浇筑完成至基坑土方回填完成,每 3 5 天监测一次 如遇特殊情况,应适当提高监测频率4. 监测报告信息反馈1 )监测数据处理成果反馈包括多个环节, 从监测仪器的快速数据采集、 监测数据的快速处理 到监测成 果的及时传达,进而迅速采取措施等 1 )采集数据(包括巡视记录) ,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初步判断监测对 象安全, 如果情况可疑应通知业主,并做进行一步监测验证2) 数据录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3) 生成成果报告,这里主要指日报,全部监测工作结束后,生成最终报 告4) 如果处理计算过程中发现监测数值过大,达到报警值,即迅速通 知各方,停 止施工,并及时提交书面报警联系单,由业主、专家组、设计等决定 采取措施,直到可以施工 为止。

5) 如果监测数值过大,达到了控制值,那么立即紧急通知各方,停止施 工,并启动 业主相关的抢险预案, 监测单位并积急配合业主抢险 直到措施得当, 危险解除,可以施工 为止6)生成监测成果报告后(全部监测工作结束后),生成最终报告成果 报告和相关主要数 据、图表一并上传至成果发布平台,业主、设计等各方均可以 进行实时查询监测成果,与此同 时成果报告以书面形式另报送给各相关方2)监测报告要求观测数据经检查无误后在现场办公室输入计算机, 建立基坑监测数据库,用 软件进行 处理自动生成报表和曲线,监测报告应做到:(1) 监测报告应确保数据及时、准确和完整,正常情况下当天提供口头报 告,次日 提供文字报告;(2) 若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加强监测;(3) 监测数据如达到或超过报警值,应及时通报有关各方,以期尽快采取 有效措施 保证本工程进展顺利;(4) 对原始数据要进行分析,去伪存真后方可进行计算,并绘制观测读数 与时间、深度及开挖过程曲线,按施工阶段提出简报监测工作贯穿基坑工程始 终,待全部 资料备齐后,提供完整的电子版监测数据、监测时程曲线图及监测报 告;(5) 监测报告的数据应该反映各监测点的日变化率、累计变化率、监测结 论与建 议;(6) 监测报告需有气象资料、工况、监测数据和预报;(7) 对前期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选择与实测数据拟合较好的函数进行处 理,对变 形趋势进行预测;(8) 按施工阶段提供阶段性监测报告,工程完工后提交监测总结报告。

在原始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手段或力学分析,结合监测和施工过程, 对基坑变 形以及稳定性进行定性或定量预测3) 信息反馈流程图监测信息反馈流程为满足本工程监测工作需要,监测工作流程图4)预警信息反馈基坑开挖过程中预警信息反馈程序见预警信息反馈程序图:— 基坑监测日报表 监测单观测数据是否接近预监理单是提出处理措施预警信息反馈程序图5)报告提交在工程监测过程中,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以日报的形式报送监理工程结束时,提交完整的监测总报告4基坑监测技术应用效益分析 本工程采 用基坑监测技术使用基坑支护情况得到 时时监控,有效控制基坑安全通过监 测数据统计,本工程基坑支护累计最大 水平位移为6・7mm,累计最大沉降量为1. 36mm,日 变化量符合要求,基坑施工顺利进行, 为确保工程总体进度满足业主要求提供 了有力支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