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电子表格的数据管理功能 》教学设计一、学习者分析经过前面几节的学习,学生对 Excel 的数据加工(公式和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对 数据管理不了解, 缺乏数据库建立和维护的经验 不知道应该如何通过排序、 筛选和分类汇 总等数据库统计功能对数据进行分析,发掘出数据所蕴含的价值二、教材内容分析1、 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数据清单与工作表的区别,让学生学会建立数据清单,并掌握 排序、 筛选、分类汇总等数据统计方法 通过本节中的实例, 学生还将了解别人是如何通过 管理和分析所得的数据完成研究报告的, 从而为本章的最终目标 (学生自己作一份研究报告) 打下基础本节是本章的核心部分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认识数据库与数据清单,树立数据管理的意识;(2) 掌握排序、分类汇总、筛选等数据分析方法 难点:分类汇总;对实际问题中的数据分析3、课时安排: 3 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数据库和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2)能区分数据清单和工作表;( 3)建立数据清单,对数据进行管理; (4)掌握排序、分类汇总、筛选等数据分析方法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研究报告数据分析的实践活动,掌握对数据进行排序、分类汇总和筛选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数据管理的意识,增强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善于发掘数据价值的信息素养四、教学理念和方法本节教学围绕着一份研究报告展开, 让学生在真实的数据调查、 处理过程中, 逐步学习 和掌握建立数据清单,数据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方法运用实例分析, 帮助学生理解数 据管理的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运用数据分析去发掘数据中所蕴含的信息, 从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教师先组织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分组讨论学习和了解数据库及其应用, 认识工作表与数据清单的区别,并以抢答方式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然后以“关于供水的定额和超额用用提价研 究报告”为例,通过教师讲授、演示和学生练习相结合,使学生在实例中体验数据清单的建立、数据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数据分析过程2、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了解数据库提问:数据有什么类型?面对大量的 各种类型的数据,如何才能有效地管理 呢?在你的身边有哪些地方会用到数 据管理呢?思考、回答设问引入,并通过 身边的实例,让学生 认识数据库的概念和 作用区分工作表和数据清单(1)通过ppt展示一份普通工作表和 一份数据清单。
2 )提问:普通的工作表与用于数 据管理的数据清单有什么不同之处 呢?(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 解释“字 段”“字段名” “记录”等概念观察对比,先在 小组内讨论,然 后回答通过直观比较,引 导学生发现数据清单 的特征,找出工作表 与数据清单之间的关 系数据清单的建立以小明同学“关于供水的定额和超额 用水提价的研究报告”为例,介绍数据 清单的建立过程:(1)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2) 通过直接询冋、询冋等方 式填写调查冋卷3) 将收集好的原始数据录入计 算机认真听教师的 讲解,了解研究 报告的数据采 集过程通过实例,让学生了 解别人是如何有目的 地收集数据,建立数 据清单的为学生自 己作研究报告打下基 础数据加工(计 算、排序)(1) 布置任务:在原始数据清单中, 如何计算出“月人均用水”字段的值? 根据小明的设想,请你找出一般人的用 水量范围2) 观察学生操作,并请个别学生 演示:公式计算月人均用水 =家庭月用水/常住人口 对“月人均用水”字段排序(3 )分析和归纳排序的方式(升序、 降序)和排序的方法(单字段、多字段)思考问题,上机 实践,并在小组 内讨论,探求解 决问题的方法。
从实际问题出发,激 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 究学习复习巩固数 据计算;增强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力,在实 践中理解和掌握数据 排序巩固练习完成书本课后的实践:(1) 建立数据清单“图书.xls”2) 以“定价”为主要关键字(递减),“出版日期”为次要关键字(递增) 排序思考问题、上机操作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 地认识和理解数据清 单,掌握数据排序的 方法第2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打开数据清单“用水量和超标用水量提价调查表”设问引入,巩固数据(2)布置任务:排序,同时引出数据如何对“有否节水措施”字段排序统计的问题递增)?思考问题、上机对干问题2 .学牛基本复习引入计算在“有否节水措施”字段中,操作采用口头统计的方“有”“有时有” “没有”各有多少式,这样能与稍后的户?分类汇总统计形成对(3)教师巡视,并请学生演示操作过比,加深学生理解数据统计(分类汇总)(1) 提出问题冋学们普遍采用口头统计的方式来计算 不同节水措施的用户个数,这种方法费时 且易出错,能不能用电脑代替人脑呢?(2) 教师演示用分类汇总统计用户个数的操作步骤:① 对要分类的字段排序② 选择“分类汇总”命令③ 选择分类字段、汇总方式、汇 总项注意:一定要先排序分类,再汇总统计。
3) 数据分析分类汇总后,单击数据表左边的三级显示符号“1 ” “ 2” “ 3”或折叠/展开按钮“ +”“-”,从不冋层次查看分类汇总结果,并 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有”和“有时有”节水措施的合起来占85% ,其中“有”节水措施的高于50%, 说明大部分市民都有节水意识和措施4) 模仿练习统计“有否节水措施”字段中,“有” “有时有” “没有”三部分人自己定的超标水价的平均值各是多少?从统计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如何撤消分类汇总?认真听讲,观看 教师的演示并 模仿教师的操 作,完成数据统 计和分析练习分类汇总是本节的 难点和重点,操作步 骤出错将导致统计失 败,因此采用传统的 讲、演、练的方法, 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 握正确的数据统计方 法巩固练习完成书本课后的实践:(1) 统计每种“类别”的图书各有多 少本2) 分别求出每种“类别”的图书的 总金额3) 通过数据统计,你发现了什么?思考问题、上机操作通过练习让学生熟 练掌握和运用数据统 计和分析方法第3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1) 打开数据清单“用水量和超标用 水量提价调查表”2) 布置任务:请找出“对提价看法”字段中“不 同意”的人有哪些?分析他们的情况,尝试找出他们 不同意提价的原因。
3)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并请学生演示和回答思考问题、上机操 作,并在小组内讨 论,探求解决问题 的方法并对数据 处理的结果进行 分析设问引入,学生会用 已学的知识一一排序 和分类汇总的方法找 出“不同意”的人, 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 的内容,同时引出数 据筛选的问题数据处理一(简单的自动筛选)(1) 指出排序和分类汇总在完成上述 任务中不足之处,在 Excel中可以用筛 选来查找符合某些条件的记录2) 教师演示用自动筛选挑选出“不同意”提价的 所有用户记录3 )数据分析观察筛选后列出的所有不同意超标 用水加价的记录,分析后得出结论:不冋意加价的多数是用水量大且没 有米取节水措施的用户,加价后与他们 的利害关系是最突出的,因此对超标用 水加价将会促使这部分用户珍惜水源4 )模仿练习找出“对提价看法”字段中“完 全同意”的人有哪些?分析他们 的超标用水和节水措施情况找出“有”节水措施的人有哪 些?分析他们的超标用水情况 和对提价的看法认真听讲,观看教 师的演示并模仿 教师的操作,完成 自动筛选和分析 练习师选是本节的重点, 学生之前是没有接触 过,因此采用传统的 讲、演、练的方法, 并通过与排序和分类 汇总结果的对比,加 深学生理解和掌握数 据筛选。
数据处理二(自定义自动筛选)(1) 布置自学任务打开数据清单“用水量和超标用水量提价调查表”,请找出“月人 均用水” 一项的值在8〜9范围内 的用户有哪些?分析他们对提价 的意见打开数据清单“初一计算机成绩 表”,请找出姓“李”同学的记录2) 观察学生操作,并请学生演示 和回答思考问题,小组互 助,参照课本范例 完成任务在自动筛选的基础 上,通过阅读课本和 实验操作掌握自定义 筛选,有利于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 提高自我获取和消化 知识的能力小 结(1) 筛选的方式自动筛选(简单的自动筛选、自定义自动筛选)高级筛选(2) 通配符:“* ”和“? ”及其含义归纳知识通过小结,梳理知识 点巩固练习完成书本课后的实践:(1 )师选出中国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书2)筛选出出版日期在 1990至1998 年(包括1998年)之间的书籍3 )筛选出出版社名由“上海”两 字开头的书籍思考问题、上机操作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数据筛选去解决问题3. 教学评价打开Excel电子表格文件“中国历届奥运会奖牌榜 .xls ”(1) 以“年份”为主要关键字(递减),“名次(奖项)”为次要关键字(递增)排序。
2) 统计各届奥运会中国的奖牌总数分别是多少?通过观察统计结果, 你发现了什么?(3) 筛选出运动员“王义夫”的获奖记录,通过观察筛选结果,你发现了什么?(4) 运用分类排序、分类汇总、筛选等方法进一步分析中国历届奥运会获奖情况,你 还发现了什么?4、 教学资源:(1 )广州试行用水定额相关报道和 图片xls(2) Excel电子表格文件“中国历届奥运会奖牌榜(3) :六、教学反思(1)学生第一次接触数据管理,对本节内容普遍存在困难,因此本节教学中多采用教 师或学生的操作演示, 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数据处理操作过程 同时结合教师的分析和归 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2)本节教学中,分类汇总是学生最易出错的地方要强调学生先从下面三个方面思 考分析问题:①按什么分类?②汇总方式是计数、 求平均值、还是求和?③对哪些字段汇总?然后操作时要先对分类排序,再对选取字段汇总3)本节采用问题引入方法,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数据处理,同学们能较好 地掌握研究报告的数据采集过程和应用数据去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