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危工艺安全知识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22KB
约26页
文档ID:531200925
高危工艺安全知识_第1页
1/26

一、氯化1、定义 氯化是指以氯原子取代有机化合物中氢原子的反应,根据氯化反 应条件的不同,有热氯化、光氯化、催化氯化等,在不同条件下,可 得不同产品广泛应用的氯化剂有:液态氯、气态氯、气态氯化氢、各种浓度 的盐酸、磷酰氯、硫酰氯、三氯化磷等2、应用氯化反应广泛应用于制造溶剂、各种杀虫剂、医药、农药、精细 化工原料及中间体3、氯化反应的危险性分析(1)氯化反应的各种原料、中间产物及部分产品都是有不同程 度的火灾危险性如烷烃、芳烃等2)氯化剂具有极大的危险性,氯气为强氧化剂,能与可燃气 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能与可燃烃类、醇类、羧酸和氯化烃等形 成二元混合物,极易发生爆炸氯气与烯烃形成的混合物,在受热时 可自燃;与乙炔的反应更为激烈,有氧气存在时,甚至在-78°C的低 温也可发生爆炸3) 氯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有些温度高达500C,甚至更高, 如反应失控,可造成超压爆炸某些氯化反应可自行加速,导致爆炸 危险 4)液氯气化时高热使液氯剧烈气化,可造成内压过高而爆炸 工艺操作不当使反应物倒灌至液氯钢瓶,则可能与氯发生激烈反应引 起爆炸 5)氯化氢吸收装置如发生故障,不能完全被吸收,大量氯化 氢逸出会造成中毒事故及腐蚀事故的发生。

6)氯气缓冲罐若不定期排放三氯化氮,可能因三氯化氮积聚 造成爆炸事故的发生4、氯化反应的安全技术要点( 1)车间厂房设计应符合国家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应严格 控制各种点火源,车间内电气设备要防爆,通风良好易燃易爆设备 和部位应安装可燃气体监测报警仪,本岗位采用自动控制、自动报警、 自动泄压等方法以提高安全度,并设置完善的消防设施2) 最常用的氯化剂是氯气在化工生产中,氯气通常液化储存和运输,常用的容器有储罐、气瓶和槽车等储罐中的液氯进入氯 化器之前必须先进入蒸发器使其汽化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把储存氯气的气瓶或槽车当储罐使用,否则有可能使被氯化的有机物质倒流进气 瓶或槽车,引起爆炸一般情况下,氯化器应装设氯气缓冲罐,以防 止氯气断流或压力减小时形成倒流氯气本身的毒性较大,属剧毒化 学品,须避免其泄漏在使用、储存场所设置碱水事故应急池,在有 氯气泄漏的场所应设置有毒气体监测报警器3)液氯的蒸发汽化装置,一般采用水汽混合(热水)作为热 源进行升温,加热温度一般不超过50°C严禁用蒸汽、明火直接加 热钢瓶4) 氯化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氯化反应设备必须具备良好的 冷却系统;必须严格控制投料配比、进料速度和反应温度等,氯化生 产工艺过程应实行自动控制,设置自动联锁控制装置。

尤其在较高温 度下进行氯化,反应更为剧烈例如在环氧氯丙烷生产中,丙烷预热 至3O0C左右进行氯化,反应温度可升至500C,在这样的高温下, 如果物料泄漏就会造成燃烧或引起爆炸,若反应速度控制不当,正常 冷却失效,温度剧烈升高亦可引起事故5) 反应过程中存在遇水猛烈分解的物料如三氯化磷、三氯氧 磷等,不宜用水作为冷却介质6) 氯化反应几乎都有氯化氢气体生成,因此所用设备必须防 腐蚀,设备应保证严密不漏,且应通过增设吸收和冷却装置除去尾气 中的氯化氢7) 定期排放三氯化氮,以防积聚爆炸8)严格执行《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1989)9)应设置应急电源二、重氮化1、定义芳香族伯胺,在低温和强酸溶液中与亚硝酸钠作用,生成重氮盐 的反应,称之为重氮化反应重氮化反应所用的酸通常为盐酸或硫酸,温度一般为0~5°C值得一提的是,亚硝化反应虽与重氮化反应原理有所差异,但本 质上同样使用亚硝酸钠,并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其危险、有害性分析 及安全对策措施同样适用亚硝化反应2、重氮盐的特性及应用重氮盐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发生许多化学反应,总的分为二大类:(1)反应时失去氮的反应,指重氮盐在一定条件下(比如硫酸)进行分解,重氮基被其他基团取代,如H原子、羟基、卤素、CN— 等。

2)反应时保留N2,用还原剂变成苯肼类或偶合反应增加大基 团成偶氮染料3、重氮化反应过程中的危险有害性( 1)主要原料苯胺类、亚硝酸钠毒性相当大2)易燃易爆性,所用主要原料为芳胺类、亚硝酸钠受热高温分解,均可引起爆炸,特别是亚钠是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爆炸,加热遇酸会产生高毒性的氮氧化物3)在重氮化生产过程中,若亚硝酸钠的投料过快或过量,或亚硝酸钠的浓度增加,反应加激,加速物料 NaNO2 分解,产生大量 的氧化氮有引起着火爆炸和中毒的危险4)重氮化过程中反应温度控制不好,冷却不足,超温、突然断水、搅拌故障等原因造成的温度过高等因素均会导致亚硝酸分解, 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气体,导致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的发生或重 氮化釜密封性不好,见光均会导致重氮盐迅速分解、爆炸或中毒事故 的发生5)重氮盐的溶液洒落在地上、蒸汽管道上,干燥后能引起着 火和爆炸6)重氮化所用介质为强酸,具有强腐蚀性7)特别提出的是重氮化的前工段为芳烃类硝基物加氢还原, 与重氮化工段紧邻,使用的原料均为易燃易爆物,两单元之间相互影 响,不容忽视4、重氮化安全技术要点 总的来说:防火防爆、防中毒是重点1)工艺上应严格控制反应温度,物料滴加速度和亚硝酸钠的 浓度。

2)设备上应严格密封、避光3)电器要整体防爆,整个车间注意泄压4)防泄漏,重氮盐不能洒落在地上、蒸汽管道上,如发生此情况,应迅速用湿布轻轻擦干移去5)设备避免使用铁、铜、锌,不宜将重氮盐物料与这些金属 接触6)滴加料采用双重阀门控制7)重氮盐极易分解,制备后尽快供下一工段使用8)备双路电源或应急电源,防止因停电造成搅拌停止和冷却 不足引发事故9)应急救援预案要有针对性演练,并要特别注意与上工段加 氢和下工段水解或还原一起防范10)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自动紧急停车系统等自控遥控工 艺操作参数在发生危险时通过自动报警自动切换排险,启动连锁保护 装置和安全装置,以保证系统安全三、硝化1、定义硝化通常是指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no2)和取代氢原子而生成硝基化合物的反应常用的硝化剂是浓硝酸或混酸(浓硝 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2、应用硝化反应是染料、炸药及某些医药、农药、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 反应过程,通过硝化反应可生成多种芳烃、烷烃硝化物,如硝基苯类、TNT、硝化甘油、硝基甲烷等以及制备苦味酸、染料、偶氮苯、联苯 胺、氨基蒽醌类等重要化工原料3、硝化的危险性分析(1)硝化是一个放热反应,硝化必须在降温的条件下进行,在 硝化反应中,倘若稍有疏忽,如中途搅拌停止,冷却水供应不良,加 料速度过快等都会使温度猛增,混酸氧化能力增强,并有多硝基物生 成,容易引起着火和爆炸事故。

在反应过程中若温度过高,硝酸会分 解成有毒的氮氧化物,在设备密封不良的情况下,极易导致中毒事故 的发生2)硝化剂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吸水性和腐蚀性,他们与油脂、有机物,特别是不饱和的有机物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在制备硝化剂时,若温度过高或落入少量水,会促使硝酸的大量分解和蒸发,不仅会导 致设备的强烈腐蚀,还可造成爆炸事故3)被硝化的物质大多易燃,如苯、甲苯、氯苯等,不仅易燃而且有毒,如使用或储存不当,很易造成火灾和中毒事故4)硝化产物大都有着火爆炸的危险性,如TNT、硝化甘油、苦味酸等,当受热摩擦,撞击或接触点火源时,极易发生爆炸或着火5)若设备密封不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硫酸烟气易发生中毒事故6)硝化釜的搅拌装置采用普通机油或甘油作润滑剂,有可能机油和甘油被硝化而形成爆炸性物质7)配置混酸过程中会发大量放热,若冷却不良,温度可达90°C以上,致使部分硝酸分解,释放二氧化氮,可导致中毒事故8)硝化后的物料有大量废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若操作或防护失当,易造成灼伤4、硝化的安全技术要点(1)硝化设备应确保严密不漏,防止硝化物料溅到蒸汽管道等 高温表面上面引起爆炸和燃烧,同时严防硝化器夹套焊缝因腐蚀使冷 却水漏入硝化物中。

2)车间厂房设计应符合国家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车间内 电气设备要防爆,通风良好,严禁带入火种3) 管道堵塞时,可用蒸汽加温疏通,切不可用金属棒敲打或明火加热,维修时注意防火安全、报废的管道不可随便拿用4) 配制混酸时,应先用水将浓硫酸稀释,稀释应在搅拌和冷 却情况下将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以免发生爆溅,浓硫酸稀释后,在 不断搅拌和稀释条件下加浓硝酸,应严格控制温度以及酸的配比,直 至充分搅拌均匀为止配制混酸时要严防因温度猛升而冲料或爆炸, 更不能把未经稀释的浓硫酸与硝酸混合,以免引起突然沸腾冲料或爆 炸5)硝化过程一定要避免有机物质的氧化,仔细配制反应混合 物并除去其中易氧化的成分硝化剂加料应采用双重阀门控制好加料 速度,反应中应连续搅拌搅拌机应当有自动启动的备用电源6)往硝化器中加入固体物质,必须采用漏斗等设备,使加料工作机械化7)硝基化合物具有爆炸性,形成的中间产物(如二硝基酚盐)有巨大的爆炸威力在蒸馏硝基化合物(如硝基甲苯)时,防止热残 渣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8)避免油从填料函落入硝化器中引起爆炸硝化器搅拌轴不可使用普通机油或甘油作润滑剂,以免被硝化形成爆炸性物质9)分析取样时应当防止未完全硝化的产物突然着火,防止烧伤事故。

10)实行自动控制、自动报警、自动泄压等控制方法,严格控制硝化反应温度和硝化剂滴加速度,可实行硝酸(或混酸)滴加与反应温度及搅拌之间联锁硝化剂加料采用双阀控制11)硝化岗位设置相当容积的紧急放料槽四、氧化1、定义 广义上讲,氧化是指失去电子的作用;狭义地讲,氧化是指物质 与氧的化合作用,常用的氧化剂有氧气(或空气)、重铬酸钠(钾)、 双氧水、氯酸钾、高锰酸钾等2、工业应用氧化反应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如硫酸、硝酸、醋酸、苯甲酸、苯酐、环氧乙烷等基本化工原料的生产均是通过氧化反应制备的,全球锄草剂使用量最大的品种——草甘膦原药合成最后一步也 是通过氧化完成的3、氧化的危险有害性(1)氧化反应初期需加热,但反应过程又会放热,特别是催化 气相氧化反应,一般都是在25O~600°C高温下进行如温度控制不好 或反应热不及时移去,将会使温度迅速上升甚至发生爆炸2)有的氧化过程,如氨、乙烯和甲醇蒸汽在空气中的氧化, 其物料配比接近于爆炸下限,如配比失调,温度控制不当,极易爆炸 起火3)被氧化的物质大部分是易燃、易爆物质,如氧化制取环氧乙烷的乙烯、氧化制取苯甲酸的甲苯、制取甲醛的甲醇、制取乙醛的 乙醇等。

4) 氧化剂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如氯酸钾、高锰酸钾、铬 酸酐等,如遇点火源以及与有机物、酸性接触或遇高温或受撞击,皆 能引起着火爆炸5) 部分氧化产品也具有火灾危险性6)氧化过程还可能生成危险性较大的过氧化物,如乙醛氧化生产醋酸的过程中有过醋酸生成,性质极不稳定,摩擦或撞击便会分 解或燃烧4、氧化的安全技术要点(1)必须保证反应设备的良好传热能力,可以采用夹套、蛇管同时冷却,以及外循环冷却等方式,在系统中采用备用泵和双路供电2)氧化反应属较高危险反应工艺,应实行自动控制、自动报 警、自动泄压等控制方法,反应设备应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设置 安全阀等紧急泄压装置,超温、超压、含氧量高限报警装置3)氧化过程如以空气或氧气作氧化剂时,反应物料的配比应 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之外,空气进入反应器之前,应经过气体净化装 置,消除空气中的灰尘、水汽、油污以及可使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