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 答案: ⑴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⑵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⑶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考查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
第(1)问体现汉与鲜卑之间存在矛盾;第二问考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第(2)、(3)问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概括,体会改革的艰难和改革起到的效果 涉及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2. (2022年高考福建文综41题A)(15分) 阅读下列材料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9分) 答案: (1)主张:灾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 (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 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涟;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考查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主要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解析: (1)此题考查提取信息知识的调用能力。
2)此题考查提取信息知识的调用能力第一问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问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涉及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主要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3. (2022年高考广东单科31题)(9分) 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据(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在欧洲以德意志、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为典型三国宗教改革的发动者分别是谁(3分) ⑵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意义(6分) 答案: ⑴马丁路德、加尔文、亨利八世 ⑵打击了欧洲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为确立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奠定了基础;新教登上历史舞台;增强了欧洲民族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使语言、文学、艺术、音乐、教育等诸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考查点: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的宗教改革 解析:(1)本问考查的是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回忆所学知识即可,三国宗教改革的发动者分别为:德意志的马丁路德、瑞士的加尔文、英国的亨利八世 (2)可从对欧洲天主教势力的打击、对宗教信仰自由原则确立的影响、对民族意识的增强、对人民思想解放的影响以及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等角度作答。
涉及知识点: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的宗教改革 4. (2022年海南高考历史29题)(8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其主要指令和内容如下: 摘编自《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日本改革的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动日本改革的目的3分) 答案: (1)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军国主义体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本侵略战争失败;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管制日本5分) (2)促进日本非军事化,民主化;使之符合美国的要求和利益3分) 考查点:《大日本帝国宪法》及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踏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日本 涉及知识点: 《大日本帝国宪法》及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踏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日本 (二) 1. (2022年海南高考32题)(8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马丁路德金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1929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 1954年,就任南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牧师 1955年,为反对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的规定,领导蒙哥马利市黑人抵制乘坐公共汽车长达一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该市在交通工具上的种族隔离非法。
1957年,当选为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主席,成为南方反对种族歧视运动的领导人 1960年,在多地领导以入坐等方式反对餐馆、图书馆、电影院实行种族隔离的抗议活动,被捕入狱 1963年,在种族歧视最严重的伯明翰进行抗议活动 1963年,领导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万人参加的为工作和自由向华盛顿进军的大游行不久,国会通过有利于黑人的民权法案,其中包括保证一切人平等地进入公共设施等内容 1965年,在赛尔马领导争取黑人公平选举权的和平游行 1966年,领导反对芝加哥学校种族隔离的活动 1968年,遇刺身亡 摘编自C.S.金《自由之梦》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变化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马丁路德金在黑人民权运动中的作用5分) 答案: (1)规模扩大,由地方发展到全国,由争取社会权到扩大到争取政治权利3分) (2)组织者和领导者;提出明确的目标;采取了非暴力直接行动的斗争方式,比较可行,能够为各阶层广泛接受;运动取得一定成果5分) 考查点: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的宗教改革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的 抵制乘坐公共汽车 入坐等方式反对 为工作和自由 争取黑人公平选举权 反对芝加哥学校种族隔离 等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变化,注意斗争领域、规模、形式、地点等多方面归纳变化。
第(2)题,本问可以从黑人运动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和特点中归纳作用 涉及知识点: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的宗教改革 2. (2022年高考宁夏文综41题)(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 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5分) 答案: (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抵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 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抵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
(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考查点: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解析:本题为选做试题,考查学生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中的王安石变法这一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第(1)问的回答要精读史料,最大限度的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第(2)问的回答要结合变法的背景和必修二的相关知识 涉及知识点: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3. (2022年高考山东文综33题)(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 答案: (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作用重科名资历。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查点:育才措施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措施第(1)问通过材料一中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可以看出北宋的科举考试重诗赋记诵;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可以看出官吏的作用重科名资历;第(2)问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可以看出王安石改革中注重实用为主,改革措施根据教材知识作答,较为简单 涉及知识点:育才措施 4. (2022年高考福建文综41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