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山西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山西民居调研报告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不同风格的环境艺术设计,民居建筑,室内环境及室外环境,空间设计 2、通过参观考察,了解古民居的建筑设计、装饰元素等,以及它的景观规划,通过学习借鉴积累并运用到以后的设计当中 3、如何吸取民间传统的艺术特色,构建自己的艺术特质 4、收集、积累设计资料,为以后的设计工作做准备 二、实习内容 随着中式文化的复苏,中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设计的灵感很多时候来源于生活,所以能够亲身体验山西民居的特色能够帮助我们在以后的设计中有更多的灵感来源,也能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最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让自己的设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作为一个未来的设计师,我们更应该去发现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艺术造型和装饰艺术,如何去运用去开发对我们以后的设计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借着此次的山西之旅去实地感受山西民居的魅力 山西传统民居,以其类型丰富、独具地方特色而引人注目固有的地理环境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诸因素的影响,使得山西民居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也颇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其晋商建筑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华所以作为学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到山西考察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山西的民居中最具特色保存最为完整的就是平遥古城中的民居建筑,还有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等,因此平遥古城成了我的首选之地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已有2700年的历史古城占地2.25平方公里,共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道蚰蜒巷,是完整的古城墙、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古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中轴明显,布局左右对称,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古城内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四合院民居有3797处,其中400余处保存完整,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民居风貌,是中国明、清时期县城的活标本 在我看到古城的那一刹那,我不仅感慨万分,那是一种饱经岁月洗礼的古老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我不仅为古城保存的这么完整感到惊讶更深深的被它的内容吸引从跨入的那一刻起,我仿佛置身于古代汉民族的城市街道之中,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时光穿梭让我来到了明清盛世在这里没有任何的现代建筑,全部都是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的房屋,立柱横梁,画栋雕栏,飞檐斗拱,石礅木扉,处处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一切都保存着原汁原味的古代城市面貌。
我在惊讶感慨之余不仅庆幸它没有受到战火的毁坏也没有受到现代气息的侵扰,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飞驰而过的汽车,没有杂七杂八的广告牌霓虹灯,有的只是古朴的建筑,弯弯曲曲的街道 这次调研主要是民居,所以当然要看平遥古城的民居建筑平遥民居的形式以四合院为主,平遥的传统四合院民居和汉民族其它地区的民居一样,在建筑布局形式和规划等级上都受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和伦理观念的影响这些四合院多为清代所建,也有部分为明代遗存,平遥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虽然同属于北方的四合院类型,可是两者在四合院型制、建筑形式、装饰风格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其地方特色突出表现在四合院房屋的建造上,其中下层砖窑洞、上层木屋合成二层楼建筑较多平遥四合院以其鲜明的个性成为四合院家族中独具特色的一支平遥民居院落外墙皆为灰色清水砖墙,颜色古朴单一,外观高耸封闭,布局与构造丰富多样,细部华丽精美,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凌乱,细腻而不琐碎,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平遥古民居中的正房是窑洞式民居建筑,称为锢窑,属于地上拱窑平遥古城处于黄土高原,当地土层深厚,土质呈竖直节理不易倒塌,地下水位低,雨水少,地表层易保持较干燥的状态,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建造锢窑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锢窑既保持了一般窑洞冬暖夏凉的优点,同时通风、采光良好,院内排水,克服了土窑洞的缺陷平遥锢窑的一般做法是,墙体内外各砌一皮砖中间添碎砖石,并用黄土夯实,由于边跨侧墙需抵抗侧推力,其墙体可厚达二三尺型式正房外檐常加设木结构披檐,披檐下成为过渡空间,同时保证屋内采光正房锢窑常为三孔或五孔,以五孔居多锢窑顶部平台可供晾晒或休息之用,平台墁砖至排水口,屋顶上的雨水可通过窑洞两侧楼梯内的暗道经排水空至院内,正房锢窑有时建木构的二层,这在别处很少见到由于当地盛产烟煤,民居室内都筑有火炕平遥民居锢窑的拱券制作精良,曲线优美,技术成熟,这种成熟的拱券技术往往在住宅的其它部分多有所见,如常见的拱券大门(图- 1、图-2所示) 图-1 图-2 在平遥古民居中,都有一些制造精美的建筑附饰物有建在屋顶上的风水墙、风水楼、风水彩塑;有在门前建有照壁;有在门洞左右建有土地神龛、门神神龛;还有的在大门旁筑有石狮子和拴马桩、上下马石、柱础、泰山石敢当等,这些附饰物选料考究、雕刻精细,均有吉祥图案,每件附饰物无不具有含义丰富的寓意院落中还有大量的木雕、石雕、砖雕、玉雕等,装饰元素非常精美图-3到图-8所示) 图-3 图-4 图-5 图-6 图 图-7 图-8平遥四合院宅基多为长方形,一般外墙高大,且对外不开窗,外观封闭,显示出对外界的戒备,但内部俊秀,反映了正统的礼制思想。
内院平面长宽多为2:1,而且由外院到内院,院落的宽度不断变窄,比例更显狭长形成这种院落比例关系主要是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晋中地区属于黄土高原,风沙较大,为了避免正房被风沙直接吹拂,两厢房向院内靠近,部分遮挡正房;另外可以节约土地由于山西植物生长期短,院内一般用方砖铺满地面而较少种植花木,这样一方面使贼人不易攀入院内,增强了安全性;另一方面不易遮挡狭窄的院落内有限的光线平遥四合院横向联合或纵向扩展形成了多样的组合形式,归结起来一般分为串联型、并联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串联型就是院落沿轴线纵向联合,以垂花门或过厅串联起几进院落,这一类型的四合院层层递进造成一“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空间效果通过轴线上院落形状、尺度以及建筑形体的变化表达建筑空间的内外主次,区分出建筑的等级,形成由外及内、由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层次过度平遥四合院落中串联型四合院最为常见并联型是通过四合院的横向联合,形成多轴线的建筑群体并联型四合院各院落往往不是并列放置在一起的,而是根据院落尺度、比例以及四合院周围的建筑物形体差异形成某种对比,暗示院落间的主从关系混合型四合院多出现于大型宅院,群体组合中既有院落的串联,又有院落的并联,空间层次较为丰富,一般为富贾家宅所有。
正房是四合院里最重要的部分,院落与厢房层层递进关系的主要作用是对正房烘托和陪衬,因此正房在院落的最为宏伟,等级也最高传统风俗讲究的“连升三级(脊)”,即由外院向内院各屋脊逐渐升高,借以表示家族昌荣,后继有人这种风俗是当地人向往仕途、望子登科心态的集中显示在正房屋顶有时加建风水楼或风水影壁,以求得神灵保护,反映了平遥民居处处体现“风水”的民俗特色,易学理念在平遥民间建筑中远不是添加物,而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内院坡顶的厢房与锢窑正房的高度相差无几,使正房威势不足,风水楼与风水壁增加了正房的高度,弥补了内院空间在视觉上的缺憾 图-9 图-10 平遥四合院闻名于世,不仅因为它有作为建筑群的宏伟壮观的房屋,更主要的是因它在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上都体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窗子的格式有仿明酸枝棂丹窗,通天夹扇菱花窗,栅条窗、雕花窗、双启型和悬启型及大格窗等,各式各样,变化无穷再从房顶上看,有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卷棚顶、平房顶等,这样形成平的、低的、高的、凸的,无脊的、有脊的、上翘的,垂弧的„„(图- 9、图-10所示),每地每处都是别有洞天,细细看来,切实让人,品味无穷。
平遥民居建筑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之一是“三雕”,也就是木雕、砖雕、石雕,这些精美的雕刻内容多为瑞兽、吉祥花果、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以此寄托种种吉祥的祈盼和祝愿,同时有些雕刻内容对晚辈还有一种警示与教化的作用这些雕刻遵循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原则,其造型儒雅大方、庄重严谨、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其中大量采用了象征、隐喻、谐音等手法,将各种吉祥的寓意暗含于雕刻中,让人赏心悦目,品味无穷雕刻主要还是北方风格,比较敦厚、比较粗犷,但是有些地方,也显得有南方的纤细,秀丽的地方也有,这也跟主人的修养情趣有关的古城内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给人厚重结实的感觉其中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微妙维肖,栩栩如生,特别是砖砌窑洞式的民宅更是具有很浓的晋派气息其建筑实用性强,艺术品位高,以北方民居特别是晋中民居建筑风格为主,又兼有江南庭院建筑的风韵,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言,“外雄内秀”是平遥民居的特色 实习总结:通过这次民居实地调研让我受益匪浅,我切身的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它的建筑形式、装饰元素、组合方式等独有的特色深深的吸引了我,院落模式的环境给人安全感强烈的私密性,细节处理的非常讲究,给人美的视觉感受。
这次实习让我加深了对我国古民居建筑文化的认识,为我的建筑理论知识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古民居建筑的形式纵然有些许不适应现代建筑的步伐,我们在以后的设计当中应该吸收其精华,对其进行改造创新,应用到当代的建筑和建筑空间设计当中去 推荐第2篇:山西艺术考察调研报告 题班级:学号:学生:指导老师:调研报告 3071411021曾伟郭华王丰 中国彩陶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是华夏先民伟大的文明创造,它不仅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品位与艺术风格,同时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器的起源一直末有定论,各类研究者都有一定的推论与揣测,这其中占了相当大比重的彩陶也在被不少学者与艺术家们研究着中国彩陶无论造型还是纹饰常有复杂深邃的思想涵义,虽然年代久远,难于为现代人所直接理解,但我们透过与彩陶的“对话”,隐约感受到先民的思维和精神,而这种恒久精深的精神内核一直贯彻在整个中华文化长河之中,各种艺术门类都在不断的继承与发扬扩展它彩陶为我们拉开了造型美学与图案美学帷幕如果说彩陶器形的不同更多地是由于器物功用的差异,而纹饰则更多地体现当时的审美观念与理想,那么,这种审美观念与理想对后来文明时期的书画艺术影响之深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影响有哪些呢?从材料到形制,我提出了以下几条观点 每一种传递媒介都有它的特性与局限性,一件成功的艺术品总是充分发挥着传递媒介的特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制作彩陶的传递媒介:毛笔、陶坯胎、矿物颜料;与书画艺术的传递媒介:毛笔、宣纸、水墨与矿物颜料,具有相似性作为传递媒介之一的工具毛笔一直以来未有大变动,因此在运用毛笔的技法与手段上具有很强的传承性,毛笔柔软的笔头书画在陶坯胎上的经验直接运用在后来任何 使用毛笔的艺术种类中从彩绘图案观察,已知道我国毛笔的制作,在当时已基本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使用功能和构造雏形,直到秦将蒙恬对毛笔作了适度的改良后,定型沿用至今由于毛笔的弹 性很好,有别于西方使用的硬笔,能更好的表现出线条轻重顿曳的变化,提供了书法与绘画无比丰富的造型可能和形式可能,是中国艺术中国化的重要成因从新石器时代彩陶形式看,无论是半山文化锋 利的笔触,还是马家窑文化流畅的勾勒,可以发现最初的毛笔也有多种分类,尖细笔勾画细线纹或外轮廓,宽笔进行粗纹描绘或细纹内填充,这种多样的工具交替使用,拓宽了使用功能,也促使纹样手法多样,这种多样的纹样组合在一起,画面绚丽缤纷。
当书法艺术越发成熟时,对笔的要求也更加专业化、分工化,需柔软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