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长安街政治史1949―2021

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75KB
约18页
文档ID:194572136
长安街政治史1949―2021_第1页
1/18

长安街政治史1949―2021 这是一条普通居民越来越少的街道,因为住处的特殊,这些居民每逢重大政治事件就会被动员起来,他们被反复强调,要有“红墙意识”而他们生活的北京,像是依附在身旁的这条街道生长起来的城市长安街从天安门广场延伸出去分支出去,在这个城市一圈一圈扩散编织成环、成网,最后,覆盖到这个国家的每个城镇,连接起每条街道 每天,操着各种口音的人们,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抵达北京,汇集到长安街上,在宽阔的长安街,在巨大的广场,在周围巍峨耸立的建筑物脚下,在卑微渺小之感油然而生之时,领略那种夙愿以偿的微微晕眩 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心目中真正的北京,其实只是长安街沿线的北京这条街道上那些标志性的建筑物,人们从小就牢牢印在脑海里这里曾是中国人心目中的麦加 这个国家的每一天,是从第一缕阳光打在长安街正南的天安门广场开始每个黎明,都有上万来自各地的人们提前守在这里,静静地等着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每天傍晚,人们会在广场渐渐聚齐,等候太阳与国旗一同降下 只有来过这里的人,才会突然有种与“国家”近距离接触的感觉国家”的象征物,曾经是长安街北面的天安门城楼,伟大领袖曾在上面向亿万子民挥手,现在,“国家”的象征,是长安街南面广场上飘扬的国旗。

每个从这里回到家乡的人们,带给亲友的,除了烤鸭、果脯之外,一定是政治那绝不仅是因为碰到了几个北京人――在外地人面前,他们亲自见证过所有重大事件,而确实更因为,自1949年起的60年来,几乎一切重大政治事件,这里都是历史现场,而这条街道上的一砖一石、一牌一匾的变迁,都对应着这个国家的政治变迁,是60年来世事沧桑最浓缩的注释 天然要成为神州第一街 真正意义上的长安街,诞生于1949年新政权建都北京,并决定将行政中心置于旧城中心之时关于国家行政中心的位置,当时,有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案梁思成与陈占祥在1950年2月发表的《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中,主张将行政中心建在三里河附近,若梁陈方案被采纳,则无今日长安街 如今人们在重温梁陈方案时,会强调当时苏联专家反对意见的作用其实梁思成本人当时就应该预见,以旧皇宫为中心的长安街沿线,必将成为新政权的行政中心所在 其实,建议发表之前,梁思成夫妇正参与设计的国徽中,天安门就已被确定为最重要元素若天安门依然是旧皇城大门,不但使国徽中“天安门象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解释变得牵强,也使其居国徽中央的位置显得不伦不类。

天安门与新政权的联系,可追溯到革命先声的发轫于此,而新政权在此举办的开国大典,更强化了它与革命的联系革命政权的气象和特征之一,即宏大的人民群众游行虽然,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从未考虑过有朝一日它会有这样的用途,但确实没有什么地方,会比在天安门城楼上更合适检阅人民 革命善于将旧时代的躯壳注入全新的灵魂,将之点化赋予全新的生命新政权还在中国西北一角的延安摇篮之时,就将嘉岭山上祈求风调雨顺的宝塔,变成神圣纯洁的中国革命的象征若追溯中国革命的源头――苏维埃政权,则有克里姆林宫的洋葱头上加上巨大的红星后,旧皇权的象征变为世界红色革命中心的神奇 1949年的开国大典,是对长安街未来政治功能的一次预演当时,国家领导人即考虑到,需要有场地供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人游行旧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都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作为一个整体的北京旧城轮廓就必然会被拆除 虽然梁思成也用上了革命的理论皇宫等虽然是旧社会统治阶级所使用,但却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建造的,现在劳动人民当家做主,这些旧的剥削阶级享用的东西,现在的主人是劳动人民,理应保留 但梁思成和陈占祥的城市规划,本质上考虑的,还是传统文化的保留,以及将来城市发展空间的要求。

譬如,若行政中心在市中心,将来必然会导致拥堵以及城区功能单一的问题,虽然梁的担心被不幸言中,但在当时,这些原本就无足轻重 在长安街的宽度问题上,无论是梁思成还是当时的苏联专家,多是从人的角度着眼,强调长安街若太宽,非但行人跨越不便,而且从比例上看,周边的建筑物体量的协调性也成问题苏联专家甚至举了莫斯科红场的例子――它甚至没有今天的长安街宽 然而,当时的革命领袖,相信自己寻找到拯救中国社会的终极真理,有这种自信,才有“在一张白纸上才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的豪迈,有了这种豪情,无论是一个历代王朝遗迹层叠的城市,还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沉淀的国家,都是一张可以用橡皮擦抹去旧痕重新作画的白纸 所以,长安街最终成为一条独一无二的大街――中心地段几乎没有树荫,行人无法横越,无处停歇,压倒一切的是政治逻辑没有宽阔的“神州第一街”,不足以显示威仪和神圣 作为一种范式和逻辑,长安街依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今天城市的改造不少城市新区的中心,壮丽雄伟的行政中心对面,大多是一条至少双向八车道甚至十车道的大街,空阔无人 当然,如果与唐代长安城中150米宽的朱雀大街相比,无论是1950年初次讨论规划时,拟议中100米宽的长安街,还是今天最宽处达120米的长安街,都还稍显逊色。

长安街改造,天安门城楼被红色粉饰一新后保留下来,它的正南面被拆出一片巨大的广场,瓮城内并不宽阔且有牌楼隔断的长安街被拆成一条宽阔通畅的大道,长安街遂具“神州第一街”的气度 而“十大建筑”的落成,才让长安街成为今日的长安街虽然当时在规划中规模宏大的中国革命和历史博物馆,最终苦于资金匮乏,不得不缩小了馆厅的实际面积,但之后套在外面的巨大门框,仍使之在远观之时有着非凡的气势 长安街沿线的政治建筑,确立了中国公共政治生活的方式,它成为一种政治建筑范本,在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推广凡有人聚集之处,必有广场,旁边必有一庄严的行政建筑,门楣上必像天安门城楼一样,悬挂着国家的标识 人民定时聚集在以天安门为核心的分支广场,同时聆听来自祖国心脏的声音,同时表达喜悦,同时表达愤怒,人民与领袖同呼吸共声气,由此来实现人民的当家做主: 今天辉煌壮丽的长安街,虽然是60年来一次次改造的结果,但这条伟大的街道在梁思成、陈占祥还没有提交其报告之前,甚至在新政权还没有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成立之前,已出现在新政权领导人心中 北京市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全面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编的《神州第一街》,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深知,这一系列伟大的决定和规划设计的大手笔,只能出自那些具有解放全中国,解放全人类胸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手。

天安门上太阳升 记录开国大典那一庄严时刻的影像资料,由于当时种种条件不足,构图多未尽如人意1952年董希文创作的巨幅油画《开国大典》,最终弥补了这一缺憾,油画中,独居最中央的位置,党的其他领袖和民主党派领袖紧密排列于左右,远景则是红旗下的数十万人民群众 为求恢弘气势,董拿掉了草图中的一根柱子梁思成这样评价”画面右方有一个柱子没有画上去……这在建筑学上是一个大错误,但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大成功本人也被油画的气象折服,情不自禁赞叹:“是大国,是中国!” 画面上,的位置远比当时的真实场景突出,长安街也比真实的长安街更宽广壮丽董希文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从拿掉那一根柱子开始,他的作品将像长安街一样经历不断的修改涂抹 1955年,高岗被一盆花代替:1971年,第二排的董必武上前一步,顶替了消失的:1973年,林伯渠在画面上消失,不过,因为董希文在同年因癌症去世,修改任务由继任者在复制品上完成,1978年,那些消失的人物又在一张复制品上重新出现 长安街完成初步拆迁改造后,站在城楼上,望着眼前面积将比莫斯科红场还要大8倍的广场,人民领袖想来一次跨越式社会发展的急切可以想见。

他提出要超英赶美,他希望能大步跨入共产主义 这个改变积弱国家的强烈愿望,按曾告诉梁思成的话说,就是希望有一天,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时,看到的都是林立的烟囱 于是,千百万个大炼钢铁的土高炉烟囱,在中国各地如蘑菇般生长起来,人民被运动起来长安街北面厚厚的红色宫墙内,的警卫班也在中南海里建起了小高炉 接下来,有了“三年自然灾害”有了1962年1月的七千人大会会上,借用了一句“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民谚,使得伟大领袖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只有强调“如果的意见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的干扰的时候,事情就要出毛病我们党几十年来的历史,就是这么一个历史 人民并不知道有这样一次特殊的大会 1966年8月18日,只在重大节日才成为欢乐海洋的长安街,迎来了它的转折时刻这天凌晨,第一次天不亮就起床,早早赶到天安门百万和革命群众凌晨1时就在这里等候他的检阅――10天前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的十六条,起,兴 这是毛自1949年进城以来,第一次穿上军服当红光满面的毛与第一缕阳光一同降临在天安门时,长安街沸腾如红色的海洋在这片只对毛一个人欢呼的海洋面前,毛和他的战友们立即有了神和凡人的区别。

当时,站在第八位取代了他在伟大领袖身边的位置此前的8月5日,随手用铅笔在一张6月2日的《北京日报》空边上写下211个汉字,即著名的《――》,已决定了的命运 此后,全国共有1300万朝圣者走过长安街,他们作为“的客人”一路费用全免,毛前后8次登上天安门检阅这些狂热的崇拜者第六次检阅时,毛开始对哭着喊着叫着跳着的朝圣者们态度冷淡起来 接下来,随着伟大领袖挥出的大手,已完成历史使命的们,纷纷卷起铺盖到农村的广阔天地开始了他们大有作为的生活 自8月18日这天起,毛成为天安门唯一的主人而高高的天安门城楼,在经过1949年那次脱胎换骨后,再一次超拔,变成了在凡世现身的神坛,从这天起,中国的太阳开始从天安门升起 从此,天安门,太阳、的图案,开始占据中国的每一面墙壁1970年9月,由上海12岁的学生金果临作词,19岁的徒工金月苓曲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发表有了这首歌,强化天安门、太阳、三位一体印象的视觉、听觉工作全部完成 此前,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的建筑物中,计有天安门,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长话大楼、电报大楼先后成为邮票主题。

此后,中国几乎90%以上的信封,都被贴上红日初升天安门的邮票 长安街上其他革命象征的建筑物,开始化为模糊的背景,就连长安街都一度被更名为“东方红大街”营造近20年的长安街,一个早晨,革命性的象征就被取代、被升华为领袖的神化象征长安街沿线的宫墙,厚厚红色下似乎悄然泛出皇权故影 而这时起,每个中国人都开始有了这样的梦想,沿着长安街,在红墙根下走,一直往前走哪怕一次也好 每趟火车靠近北京时,广播里都会突然传来激动、颤抖的声音“旅客同志们,列车的前方到站,是伟大首都北京,北京的心脏天安门,就是我们伟大领袖居住的地方……” 能怀揣着火车票和“进京介绍信”、被热情广播所感染的人是极少数,对那些恐怕一生都无法前往北京的亿万革命群众来说,能手握红宝书幸福地站在一块画有天安门的幕布前留影,已经是值得长久回忆的美好时刻 1971年的五一劳动节林副统帅登上天安门城楼后,未给官方摄影师留下新闻照的机会就匆忙离去几个月后,林副统帅坠亡温都尔汗 1974年,东长安街上的北京饭店,悄然在中国老百姓的信封上取代了红日初升天安门的地位这枚蓝底的小小邮票,一改之前的红光亮此时,人们头脑中狂热的红色风暴早已开始降温。

长安街永远是太阳当空红旗招展的,但在1976年1月11日,它第一次与“天是灰蒙蒙的”、“又冷又阴”联系在一起。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