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由一个错误案例引发的思考

hh****p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50KB
约5页
文档ID:284291704
由一个错误案例引发的思考_第1页
1/5

由一个错误案例引发的思考【摘要】学生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在数学教学 时,我们耍从学生已经具备的数学经验出发,讣学生产生新的数学经验, 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老经验.数学教学时,除了备教材,还要 备学生的数学经验,要让所有学习任务都建立在学生的数学经验基础之 上.【关键词】老经验;新问题教学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2页第9题(见下图人教学片断:当学生完成这一道题目之后,教师为了拓展学生对圆的知识的理解,就根据这道题型抛出了一道题让学生解答:在一个长20厘米、宽4厘米 的长方形内剪直径为4厘米的圆,可以剪儿个?学生根据以前学习过的长 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关知识经验(都是用大图形的血积来除以小图形的血积 而得出来的),许多学生都列出了这样的式子,20 X 4三[3.14 X (4 * 2) 2] ~ 6.37 (个),所以这些学生都得出了一个答案,就是利用去 尾法得到大约可以剪6个•其实这道题利用以往的知识经验來解答是错误 的,但是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呢?师:大家请看,这样的解法对吗?下面小组讨论一下,也可以画图来 解决.学生小组讨论.生1:我感觉不对.因为当我们在这个长方形中剪去一个圆的时候, 圆的四周被剪下来的都没有用了,它应该从长方形而积中减去才行.师:你很会思考.其他同学,谁想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呢?生厶 我通过画图,发现这个长方形只能剪5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 根本剪不了 6个,是什么原因呀?(这名同学抓耳挠腮,一副百思不得其 解的样子)师:对,是什么原因呀?按照以往的经验,这张长方形纸可以剪6个 圆,但是实际操作却只能剪4个.大家再回忆一下生1的思考,想一想, 会是什么原因呢?生3:我知道了,其实这道题冃根本不能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圆的面 积,根据我们刚才做课本上第9题的经验,在一个正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 圆,那么这个圆的直径就是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所以,在这个长方形里剪 直径是4厘米的圆,就说明这个圆的直径就是长方形的宽,也就是说,只 要看长方形的长可以剪儿个这样的宽,就可以剪儿个圆了.所以,我认为 应该用20 一 4二5 (个)・这名学生的冋答引发了许多学生的举手,纷纷想表达自己的见解.生4:根据刚才解决课本第9题的经验,在一个正方形里剪一个最大 的圆,那么,这个圆的面积就是这个正方形面积的二百分Z—百五十七, 所以,在这个长方形里剪出来的圆的面积和应该是20 X 4 X ■ =62.8 (平方厘米).师:讲得很有道理,如果在这个长方形中剪亩径为2厘米的圆,那么 最多可以剪多少个呢?(学生纷纷计算起来)生5:根据刚才的分析,其实刚才是剪直径为4厘米的圆,可以剪5 个,现在剪直径为2厘米的圆,可以剪的个数是直径为4厘米圆的2倍, 也就是说可以剪10个.生6:不对,不对,我是这样计算的,(20 4- 2) X (4三2)二20 (个)・师:到底哪一种计算方法对呢?大家再讨论一下,想一想.(学生小组讨论)生7:我认为生5是错误的,因为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中可以剪4 个直径为2厘米的圆,所以,应该是20个.师:你能到前面演示给大家看吗?牛.7到讲台前演示.师:大家看懂了吗?(生纷纷点头)看来老经验不一定能解决新的问 题了.当遇到新的问题时,我们就要换一种角度来思考,而不能只凭借老 经验来思考,这样,就不会出现错误啦.思考:虽然在解决这一道题目时浪费了课堂时间,但是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 的高兴,因为在这一道题冃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不 能用老眼光来看新问题,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发展的眼光來解决问题,都要尊重当时的问题情境与条件,运用已经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在高兴 之余,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1. 在进行教学准备与教学设计时,我们的着眼点不能只是教材的内 容,还应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我们要考虑到学生为这些新知识的学 习已经储备了哪些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会不会把学生引入误区.但 是,在平时的课前准备过程中,有些教师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的知识经验 水平,而是把重点放在如何设计一些练习题上,让学生巩固、强化所学知 识.关注点是应该向学生传授哪些知识,而不是学生能不能接受这些知识. 我想,我们的教学设计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学生,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备 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要先考虑到学生,分析学生,然后根据学 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活动.就像这道题目的教学,我根据教材第72 页第9题来拓展一下内容,其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原來的知识系统中增加 一些新的元素,以备将来灵活运用.但是我却没有考虑到学生会受前而知 识经验的影响,结果就造成了错误.值得庆幸的是,我及时发现了问题, 及时调整了教学方向,变错误资源为有用资源,让学生在错误资源中汲取 新的知识.如果教学这一道题之前,我走进学生,了解了学生,那么在教 学时也就不会出现临时变更教学节奏的现象了.所以,在每一节课教学之 前,我们要先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储备,哪些问题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 解决,哪些问题学生需要独立思考才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学牛.在一起 合作讨论其至是教师的讲解引导才能解决.这些在课前都耍做到胸有丘 壑,这时,我们再来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2. 关注教材信息,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经验.数学教学资源有千万种,但是最基础的两种就是教材资源与学生经验.教材资源所提供的信息必 须通过学生的经验来吸收与内化,必须通过学生的知识经验来提升,这样 才能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经验.如果学生没有将学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 知识经验,那么,这样的学习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甚至可以说是无 效的学习.像案例中,当学生具备了在一个长方形中剪若干个圆的知识经 验基础时,随后让学生再深化这方面的知识,剪更小的圆,学生就可以通 过前面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也会出现差错,但是当 正确的答案呈现在他们而前时,不用多讲,学生就可以明白这一类题冃的 解题策略了.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应努力将课本资源信息与学生的知识 经验有机地整合,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经验系统才能更进一步地丰富, 才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解题策略,才能更有效地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如果我们只关注自己的预设,那么就会忽略來自学生的一些生成 信息,而把学生的思维硬性拉到老师的预设当中来,甚至是亲自演示来验 证自己的预设,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当学牛牛成一些新的信息时,哪怕是 错误的信息,我们都耍珍惜,本案例的成功之处就是我及时发现了学生的 知识经验基础,并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来及时调整教学,根据课堂上 的生成及时调整预设,而不是强硬地执行自己的预设.这样,才能收获事 半功倍的效果.整个教学案例让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往往是 学生最真实的经验体现,面对这些错误,我们应及时调整方案,这样就会 迸发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瞬间.【参考文献】[1]李祎•数学教学方法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2]王惠•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教科文汇,2009.。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