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69KB
约11页
文档ID:487206828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光的传播教学设计_第1页
1/11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光的传播教学设计2. 光的传播【主要概念】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涉及课标】6.2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 发生改变6.2.2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 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教材分析】《光的传播》是新版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 色彩”的第2课,本单元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 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课程的设置是逐层递进, 不断加深的因此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光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光 的传播特点,为后面的光的反射、色散等内容打下基础本课从观察 一些生活现象中光的传播路径入手,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认识光如何 传播,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教材以密林的阳光、夜间的车灯、 乌云间隙透出的阳光、广场的霓虹灯光这四幅唤起学生过往的知识与经历,围绕光在各种情境中传播路径上的 共同特点进行讨论,提出问题第二,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通过多个探究活动,观察与发现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根据光的这一特征,解释有关的自然 现象,说明生活中人们对于这一特征的利用。

第三,制作小孔成像制作一套简单的装置,通过细致的操作说 明小孔成像现象,进一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印证我国古代学者墨子 关于小孔成像的发现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和科学探究 方法技能,光的传播现象很常见,因此他们很容易从生活现象中推 测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而如何验证这一猜想相对较难,虽然学 生往往能想到一些粗略的办法,但不够严谨和全面,因此老师要在学 生的实验设计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能更严谨地验证光的确沿直 线传播此外,小孔成像对学生来说是个新鲜有趣的内容,学生容 易只顾制作而忽略它与光沿直线传播的联系,因此在制作之后,要通 过讨论、画图、观看视频等不同方式,让学生了充分解到小孔成像的 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教学目标】1. 在观察活动中,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 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设计、安装和制作适宜的实验装置, 观察与发现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径3. 通过对光在空气中传播现象的研究与发现,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的乐趣,乐于跟同伴分享与合作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特征难点:设计实验,观察与发现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径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玻璃水槽、加湿器、激光笔、课件、相关和视频资料等。

学生分组材料:手电筒、带孔塑料板、塑料光屏、 贴好膜的圆筒纸盒、大头针、蜡烛、相关轨道底座等教学过程】―、认识光的传播路径1.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光的精彩世界,认识了各种各样的 光源,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光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光 的现象,随着摄像机的镜头,让我们再来看看,清晨,温暖的阳光斜 斜地穿过美丽而神秘的树林;雨后,太阳终于冲破乌云,灿烂地洒向 大地,给云层镀上了一层淡色的金边,格外好看;夜间的车灯冲破黑 暗照亮前方,让行驶的人们不再害怕;舞台上,五彩的聚光灯映照出 人们心中的热情课件动图播放密林的阳光、夜间的车灯、乌云间 隙透出的阳光、广场的霓虹灯光,配上音乐和解说,最后四幅图定格)2. 提问:仔细地观察,在生活中这样有趣的光的现象比比皆是, 同学们,在这四种光的现象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没有什么 共同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光的传播3. 提问:由这些景象,你能不能猜猜看,光是怎样行进的呢?喊 学生回答前先提示:别急说,自己想一想,怎么解释你的猜想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场景导入,既将学生继续带入光的世界,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随处可 见的现象中归纳共同特点,作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猜想,这是学生自己 作出的猜想,而不是教师直接给出的,更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 习惯与能力。

二、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实验探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1. 谈话:(几个学生回答之后)看来,你们都比较赞同光是沿直 线行进的,你们有没有办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们的观点呢?2. 谈话:哟,看来这个实验还不太好设计,黄老师这儿有一组材 料.(出示材料并介绍:1个手电筒、3张带小孔的塑料板、一张光 屏塑料板),仔细地观察这组材料,想一想,你们能用这组材料设计 一个实验吗?3. 小组讨论:不着急说,先想一想你们准备怎么做,再说说看为 什么这样做可以证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先自己想一想,再 和小组成员讨论讨论4. 小组汇报,注意追问:你们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认为这样做 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5. 教师补充实验注意事项出示4个底座和一个能支持底座 前后移动的轨道)6. 学生小组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7. 小组汇报现象汇报时追问:为什么这种现象就能证明光沿 直线传播)8. 总结结论:通过这个实验,你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生: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设计意图:教师不急着告诉学生实验方法,而是先让学生自己 思考根据课标的要求,五年级学生应要初步学习设计实验,但这课 属于五年级第一单元,学生初步接触设计实验,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因此教师提供有结构的器材,以及设置脚手架问题,帮助学生分步思 考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这也是思维训练的契机。

二)激光笔光束演示实验,直观看到光在空气中的直线传播1. 谈话:是不是这样呢?老师这儿还有个有趣的实验2. 谈话:这是一个激光笔,(往侧面墙上照射),光到哪里去了? (学生指墙上的光点),光是怎么走过去的?(生:沿直线传播的,复习刚刚得到的结论)你看到这条直线了吗?想不想看?老师请来 了一个好帮手3. (搬出事先设置好的玻璃容器,里面陆续有水雾,盖上盖子防 止水雾散出)请一名学生上台帮忙打开激光笔,从各个方向射入玻 璃容器,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4. 小结:多么神奇啊,我们看到了,真的像我们所说的那样,光 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设计意图:这部分通过水雾中的丁达尔现象演示出激光笔的光 束在空气中如何行进,让学生在教室里直观地看到光线的直线传播路 径,再次验证上个实验得到的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三、研究小孔成像1. 谈话:刚才啊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光的美景,以及同学们进行的 实验,我们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行进的其实啊早在两千多年前, 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这个规律,战国时期的学者:墨子 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墨子的故事2. 学生观看小孔成像动画视频3. 谈话:哎?有意思吧?人们把这个现象叫小孔成像。

视频最后 提到,如果中间的挡板上戳个小孔,蜡烛火苗的光照到光屏上会是什 么样呢?你想不想亲自试一试?4. 教师出示材料,并结合课件图文边演示边讲解制作方法和观 察方法: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孔成像盒,老师事先已经帮你们在盒子 上把光屏做好了,并且为了观察的像更清晰,在光屏后还加了一段通 道,让周围环境更暗一点给你们提供了一个大头针,在底部中央戳 一个小孔,要注意安全,并且这个小孔不能太大,像大头针这么粗就 行这样,一个小孔成像盒就做好了怎么观察呢?我们将做好的小 孔成像盒放到这个支架上,这样它就跟蜡烛差不多高了,小孔对着蜡 烛,我们蹲下来在另一端观察,可以前后移动小孔成像盒直到看到一 个较为清晰地像,仔细观察观察,这个像是什么特点?5. 学生制作,并用制作好的小孔成像盒观察蜡烛火苗,教师巡视 指导6. 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7. 提问: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会成倒立的像?)8. 谈话: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哦,先自己想一想怎么解释,然后小组内部讨论讨论9. 小组讨论,汇报看法10. 谈话:好像有点道理,但老师还是听得不太明白,这样,我 们把复杂的图形先简化成几个点,在你们的记录单上,老师标出了火 苗最上面和最下面两个点,根据今天学的知识,你能不能找到这2个 点的光通过小孔之后,到达光屏上的位置?然后根据这两个点的位置 大致画出火苗的像。

11. 学生画图活动12. 学生投影下展示汇报13. 提问:我们画出了火苗最上面和最下面通过小孔后到达的位 置,现在你能结合这两个点的位置,再来说说为什么小孔成的像是倒 立的吗?14. 谈话:那是不是同学们说的这样呢,我们继续看完这个故事 播放后半段视频15. 提问: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反过来想,小孔成像是倒立的 这一现象能说明什么呢?(生:光沿直线传播)哦,再一次验证了我 们刚刚得到的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由故事导入,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观察 一番,引起学生兴趣,主动提出疑问:为什么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像 而清晰完整地解释小孔成像为什么是倒立的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 度的,因此这里运用画图的方法更形象,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 但如果直接要求画出火苗的像,一是比较难,二学生也很难将这个图与光沿直线传播联系到一起,因此我在记录单的火苗中选取上下2个关键位点,先根据光沿直线传播,找到这两个 点的光透过小孔之后在屏幕上的点,再完成火苗的像,更好地为学生 解释小孔成像为什么是倒立的提供了脚手架四、总结拓展1. 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你能回忆 一下,说说光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我们是如何发现并验证的?2. 拓展:那光在水中是如何传播的呢?课后可以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下课了,但探究没有结束,学生可以借鉴课堂上探 究光在空气中传播的方法,继续探究光在水中又是如何?还可查找相 关资料,也是认识事物的方法教学反思】在2001版本的教材中,光源和光的传播内容是放在一课里的, 新教材拆成了两课,乍一看,不禁疑惑,这么简单的内容为什么还要 拆成两课?通过仔细研读课标和教材,再结合上课的具体情况,我才 了解,越是表面上简单的知识点,越是要花更多心思在如何引导学 生进行有效和深层次的思考上1. 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经常觉得只 有实验设计和一些较难的知识点才是对学生较难的内容,其实不然, 《光的传播》这一课有些内容乍一看很简单,但其实很多细微之处都 是可以挖掘学生思维活动的,甚至有些内容没有教师想象中那么容易比如第一个环节,四幅自然和生活场景中光线的引发学生对光的行进路径的思考,如果只是说出“直线”二字,很 容易也很快,但若是让学生不仅归纳其共同特点,还要自己组织语言, 用或更多实例去解释自己的猜想,这是学生整理思维的过程,将自 己已有的和新获得的信息整理得更有条理、更有逻辑去说服别人认同 自己的观点,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如最后研究小孔成像环节,解释 小孔成像为什么是倒立,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画个图,上面的跑下 面去了,下面的跑上面去了,所以是倒立的,这样的知识点讲授起来 也很快,学生只要画过图一般也都能记住了,但是这样的话,对学生 的提升之处在哪里?仅仅是知道小孔成像是倒立就行了吗?所以这 里如果放慢脚步,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我们会发现很多同学是没有联 系到光沿直线传播这一知识点的,经过提示,有少部分同学联系到了 光沿直线传播,但是还加了各种折射反射之类的在里面,说的很复杂, 其他同学也不理解,所以可以看出,首先要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小孔 成像是倒立的就已经很难,而要学生组织语言准确、形象、简洁地解 释小孔成像为什么是倒立的是难上加难。

所以这个环节需要教师一步 步引导,在学生自己思考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示结合今天学的知 识点,在他们有一点点模糊的思路,但不能准确地解释时,简化问题 成找到顶端的A和底部的B两点经过小孔的位置,也就是画图活 动,通过这个画图学生明白了火苗各个部位的点经过小孔到光屏上是 什么位置,解释火苗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