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B.F.Skinner’ s Operant ConditioningMake a review on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 and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in B.F.Skinner’ s Operant Conditioning学习原理在20世纪30年代,斯金纳的理论为以巴甫洛夫模型为主导的行为主义开创 了一个新的方向他的研究认为,无论是一个婴儿还是一名科学家,改变行为最 重要的是行为产生的结果换句话说,婴儿和科学家的行为频率的增加受每种行 为产生结果的影响斯金纳的研究已经被概括地表述为:(1)一种科学哲学,(2)一种行为的理 论,(3)在自然情境中应用原理的一种体系一、基本假设霍尔与斯金纳的比较:相同点:都为行为研究建立了精确的程序不同点:斯金纳不赞成将理论的应用作为研究的框架,而操作性反射的基石是斯 金纳关于一种行为科学的性质和习得行为特征的信念一)行为科学的性质行为的特征:(1)行为是复杂多变,行为科学的发展是困难的2)行为是一个 短暂的、流动性的和变化的过程科学家的任务就是发现行为的发生次序和一致性。
1、内部状态问题把行为描述为是由某些心理状态或者感觉定势引起的观点存在三个问题结论:(1) 容易提出另一个问题,即对状态本身的解释(2) 强调内部状态对行为的治疗,仅仅是把行为视为内部心理活动或者生理活 动的指示器或“症状”当仅仅把行为视为一种过程、一种状态或者一种动 机、情绪或可获得的心理能量的指示器时,行为究变成了“二级变量”3)没有注意到对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可能是一致的研究2、实验分析为了研究行为,研究者必须在一个控制背景下操作可观察的事件,这个过程 就是行为的实验分析实验记录的是个体被试的行为而不是团体的行为(二)学习的定义学习是行为的变化当被试学习的时候,反应增加;当被试不学习的时 候,反应减少因此,学习就被正式地定义为“一个反应在可能性或者或然 性上的一种变化”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6个假设:(1) 学习是行为的变化(2) 行为的变化(学习)与环境中的事件和条件的变化是函数关系(3) 行为和环境之间的法定关系可能只有在一下情况下才能被确定:行 为特性和实验条件被定义为物理学的术语,并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 观察(4) 来自行为实验研究的数据必须是关于行为原因的信息时才可以接 受(5) 有机体个体的行为是适当的数据来源(6) 有机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动力对所有物种都是一样的二、学习成分(一) 斯金纳认为,理解操作行为的关键是桑代克的效果律。
二) 斯金纳认为,理解操作行为的关键是桑代克的效果律效果律界定了 行为感变中三种必要成分:反应发生的场合;被试的反应;结果的强化学习中 这三个成分被描述为:辨别刺激;反应;强化刺激(三) 辨别刺激1、 辨别刺激的作用:随着辨别刺激的出现,一个反应重复发生的概率就 会增加到最大值人类行为的辨别刺激并不局限于环境事件在很多情况下,个 体构建他们所能够对其做出反应的辨别刺激当人们做出决定、公布预期或者打 算和发展规划时,人们就会构建这样的刺激2、 对具有同一种特征的两个或者多个不同刺激的反应可能也是通过控制一种特定的反应来获得3、 当一个反应受到强化时,一个始终出现的任意刺激就是一个辨别刺激 通过与强化反应的结合,辨别刺激就成为行为出现的线索4、 辨别刺激包括:(1)环境事件,(2)他人的口头陈述,(3)个体自己 建构5、(四) 强化的基本原则:强化的动力和影响行为结果作用的因素1、强化的动力(1)用强化结果和强化代替了奖赏2) 为了使在一种具体的方式下改变行为更有效,强化必须在一个适当的反应之后立即呈现3) 有时行为是偶然间被强化的2、影响行为结果作用的因素:(1)个体过去的强化历史;(2)个体的全 部机能;(3)被个体继承下来的具体特征。
五) 强化的分类1、 初级或次级强化(1) 增强行为的其他事件是条件性强化物或次级强化物2) 初级强化物是那些在适当条件下,没经过训练就能增加行为概率 的事物,包括食物、遮蔽所、饮品、性接触次级强化物或条件 性强化物是通过与已经起强化物作用的事件相结合而获得强化 力3) 条件性强化在人类复杂行为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 一般化强化一般强化物是指在很多情境中都起作用的强化物,包括注意、赞扬和 关爱常常被忽略的一个一般强化物是对自然环境的成功控制参与 运动、机能活动和爱好等可能都是这个一般强化物的作用3、 正强化和负强化(1) 正强化和负强化是指强化结果的本质2) 在正强化中,反应产生一个新刺激3)负强强化是指辨别刺激的消除或者减少负强化又称为逃避条件 作用,因为逃离厌恶刺激的行为被强化了六)惩罚1、 惩罚与负强化的区别:1.个体与厌恶刺激的关系负强化中,个体成功 的逃离或者避免了厌恶刺激惩罚中个体被置于一个厌恶刺激中2.对 行为的不同影响负强化加强了一个特定的行为惩罚是为了终止某种 具体行为2、 惩罚产生的不合需求的影响:1)惩罚只是暂时抑制行为,它不是长久 的解决办法2)惩罚产生不合需求的情绪反应。
3)除了多余行为之外 的行为也会受到惩罚3、 惩罚被视为将不希望的结果强加于个体来终止某种具体行为三、复杂学习的性质(一) 塑造行为1、 塑造的重要性是它能形成复杂的行为,而这种复杂行为最终形式的 自然发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2、 一个复杂行为由一系列叫做程序的不断变化的偶然事件塑造程序 的每一步都唤醒了一个反应,这个反应同时也是有机体做出行为序列中下一个反 应的准备二) 强化的偶然性一个复杂行为由一系列叫做程序的不断变化的偶然事件塑造程序的每 一步都唤醒了一个反应,这个反应同时也是有机体做出行为序列中下一 个反应的准备三) 消极效用的概念可变比率强化的优点是当强化很少出现时它能够抗拒消退而保持行为 但是当可变比率强化程序时间过长而引起对有机体的伤害时,这个过程 就被定义为消极作用(四) 规则控制的行为它与偶然事件控制的行为的区别:1、在偶然事件控制条件下能够更有效的履行行为2、在规则控制条件下,反应的可能性一直是无法确定的学习习得:1、 辨别刺激都不是自动的促发操作性行为的,只有当特定的反应出现时受到了 强化就能获得行为控制2、 在教育的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采用不同 的教学方法。
3、 强化和惩罚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控制行为出现的频率两者是有联系的, 如惩罚的形式可以使撤销正强化物,也可以使增加情境中的负强化物且惩 罚与负强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中都有厌恶刺激,但是在负强化中, 个体是成功的逃离或者避免了厌恶刺激,而在惩罚中,个体被置于一个厌恶 的情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