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M算法简介,,2007年5月,概述算法介绍算法在组网中的应用,目录,概述算法分类算法之间的关系,概述,RRM算法分类(1)从实现角度:资源分配相关的算法: CAC(接纳控制) SDCA(慢速DCA,包括时隙排序、载波排序) 功控参数配置(开环参数、内环参数、外环参数) 码资源管理(包括信道化码、Midamble码) 资源优化相关的算法: LCC(负荷拥塞控制) HC(切换控制) RLS(无线链路监测) FDCA(快速DCA,包括信道调整、资源整合) PS(分组调度) AMRC(AMR模式控制),概述,RRM算法分类(2)从算法处理对象分类:小区级的算法:SDCA;LCC链路级的算法: CAC;PC;HC;FDCARLS; PS;AMRC;,概述,概述,RRM算法之间的关系(1)资源分配算法与资源优化算法之间的关系资源优化的输出结果会影响资源分配的执行: 比如, LCC算法实时更新小区状态、载波状态、时隙状态 这些状态会影响资源分配算法的执行资源优化过程中,需要触发资源分配: HC需要在新小区为UE申请资源; FDCA需要在新时隙(在原载波、或新载波上)为UE申请重新分配资源; PS需要按照UE分组业务调整后的速率,为其重新分配资源。
资源分配中的“码资源管理”需要向LCC报告码资源的占用情况概述,RRM算法之间的关系(2)资源优化算法间的关系,算法介绍,算法介绍SDCA算法CAC算法PC算法HC算法RLS算法FDCA算法PS算法AMRC算法LCC算法,算法介绍,SDCA算法 (1)效果: 从系统的角度考虑: 通过排序,可以起到负荷均衡、或者负荷集中的效果 从用户的角度考虑: 可以借助排序,为用户选择干扰较少的时隙,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接入后的质量慢速DCA:对频率、时隙进行优先级排队在用户接入时就选定最合适的资源.提高接入用户数量、降低干扰,效果2:负荷集中(小区业务多样化),效果1:负荷均衡(小区业务单一),算法介绍,算法介绍,SDCA算法 (2)算法和参数配置: 载波排序:排序方法的选择由操作维护控制固定排序(基于业务);需要设置三个载波优先级队列切换业务,使用第三个队列;非切换业务中,a)NRT业务(或者包括NRT业务的组合业务),使用第一个队列;b)RT业务,使用第二个队列固定排序(基于BRU);需要设置BRU门限、同时配置两个载波优先级队列如果下行所需BRU数< 门限,则使用第一个优先级队列;否则,使用第二个优先级队列。
SDCA算法 (2)算法和参数配置 载波排序:基于BRU的排序;需要设置上行BRU的加权因子(界面取值范围0~100)BRU越少的载波,优先级越高基于功率的排序需要设置上行功率的加权因子(界面取值范围0~100) 、热噪声功率(如果上行采用接收总功率来排序)、基站所能忍受的时隙最大干扰(如果上行采用时隙ISCP)同时,需要保证测量配置部分,DCA可以使用该测量的开关设置为打开功率(或干扰)越小的载波,优先级越高算法介绍,,,SDCA算法 (2)算法和参数配置 时隙排序:分上行、下行排序方法由操作维护配置固定排序(基于BRU); 如果所需BRU大于等于给定门限,则从操作维护所配置的方向接入;否则从另一个方向接入 基于BRU的排序; 已用BRU越少,优先级越高 基于功率的排序; 功率(或干扰)越小,优先级越高 需要保证测量配置部分,DCA可以使用该测量的开关设置为打开算法介绍,,,算法介绍,CAC算法 (1)原则: 从系统的角度:尽量提高系统容量; 从用户的角度:尽量保证用户接入后的质量,同时尽量减少对其他用户的影响 (2)算法描述:基于码道的接入准则;基于功率+码道的接入准则; (3)相关参数对于基于码道的接入准则,需要设置“限码接入最大BRU数”、“切换预留BRU数”。
这些参数在小区的“时隙配置”针对每个时隙进行配置算法介绍,PC算法 (1)原则:保证用户质量的前提下,减小用户的功率消耗,降低用户对其他用户的干扰 (2)算法描述和参数配置: 按照链路方向,分上行功控、下行功控 以上行为例说明: 开环功控;完成上行链路初始功率设置的功能功能描述:RNC给UE提供上行”期望接收功率功率“,UE根据测量到的路损,确定初始发射功率RNC有两种方法确定“上行期望接收功率”:操作维护设置固定值;计算方法:根据时隙ISCP、链路的SIR目标值来计算初始功率上述参数分别在PC算法参数、ULPC算法中设置算法介绍,PC算法 (2)算法描述和参数配置: 内环功控;RNC给UE、基站配置上行内环功控的步长基站对外环功控的结果(SIR目标值)、以及SIR测量值进行比较:如果测量值小于SIR目标值,则触发上调;如果大于SIR目标值,则触发下调;功控步长,在ULPC算法参数中配置外环功控;RNC根据UE的BLER目标值、以及BLER测量值,决定是否需要更新SIR目标值如果需要更新,则通过IuB接口通知基站相关参数在传输信道测量、以及ULPC中配置算法介绍,HC算法 (1)原则:从系统角度:可能会处于系统的目的(比如拥塞)引起用户切换;从用户的角度:尽量让用户感觉不到移动对业务QoS的影响。
(2)算法描述和参数说明:基于导频强度的切换;采用UE事件触发的上报准则(1G或2A)UE上报1G或2A,说明监测到了更好的小区相关参数:HC算法参数中,包括切换算法开关、同频切换/异频切换的算法门限;UE测量参数中,1G、2A门限上述测量用于系统内切换对于系统间切换(TD-SCDMAGSM),使用3A事件上报方式接力切换与硬切换的区分:目前由目标小区属性决定,如果目标小区支持接力切换,则RNC会触发接力切换否则采取硬切换的方式算法介绍,HC算法 (2)算法描述和参数说明:基于导频强度+质量的切换由RLS算法触发 参见RLS部分算法介绍,RLS算法 (1)原则: 尽可能快的恢复用户的链路质量,并尽量减少链路恶化用户对其他用户的干扰 (2)算法描述和参数说明: 下行链路恶化用5a(质量测量事件)来表征 上行链路恶化用事件F(基站SIR测量、或者RSCP测量表征由于外环功控的影响,所以建议不使用事件F后续算法优化中,上行将也采用5a测量(RNC内部实现) 以5a为例,在5a测量控制中,要求UE同时附加同频测量结果、异频测量结果 a)如果附加测量表明,服务小区导频小于或等于给定门限(此时说明UE处于小区边缘),则触发切换; b)如果附加测量表明,服务小区超过给定门限,则根据RLS的算法策略配置,执行动作。
比如算法策略选择:载波调整、时隙调整、降速率算法介绍,RLS算法 (2)算法描述和参数说明:相关参数: HC算法中,链路质量触发切换的一些算法门限 RLS算法中,一些开关,以及算法策略配置 UE质量测量门限设置算法介绍,FDCA算法 (1)原则:从系统的角度,载波拥塞会导致信道调整(调载波);从用户的角度,链路质量恶化之后,可能会导致信道调整(调时隙、或者调载波)或者用户位置发生改变,也会触发用户进行信道调整 (2)算法描述和参数说明: FDCA算法受其他算法触发 LCC中的载波拥塞之后,会选择某个用户,进行载波调整; RLS中,用户链路质量恶化之后,会根据RLS的算法策略配置,进行载波调整、或者时隙调整 此外,支持基于位置(AOA或者导频RSCP)的FDCA LCC/RLS触发的载频调整,其相关参数在LCC算法参数、RLS算法参数中配置DCA效果2:整合效果图,空闲码道,占用码道,算法介绍,,DCA效果1:降低干扰水平,,,,算法介绍,PS算法 (1)原则: 根据业务量需求调整用户所使用的资源 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提高资源利用率 (2)算法描述: 根据UE、或者RNC侧的MAC测量,决定上调UE的速率、或者下调UE的速率。
此外,如果用户的双向业务量为零,则会触发用户接入CELL_PCH状态 PS算法仅针对非实时(NRT)业务 相关参数包括: PS算法开关、UE业务量测量、RNC侧的MAC测量空闲码道,占用码道,业务量降低,双向业务量变为零,DL128Kbps业务调度示意图,算法介绍,PS算法,算法介绍,AMRC算法 (1)原则:从系统的角度,调整用户的语音速率可能会获得较大的覆盖;从用户的角度,链路变差时调整语音速率可能会获得更好的主观感受 (2)算法描述: 与FDCA类似,AMRC受RLS算法触发当链路质量恶化时,RLS可能会触发语音用户下调速率 相关参数在RLS算法、以及AMRC算法参数中配置算法介绍,AMRC算法(2)效果:,算法介绍,LCC算法 (1)原则: 从系统的角度考虑:尽量避免系统满负荷工作,尽快使小区、时隙、载波恢复正常的状态 从用户角度考虑:高负荷可能会影响用户链路质量 (2)算法描述和参数说明: 包括两种策略:基于码道的LCC算法(硬拥塞);根据时隙、载波、小区已用的BRU来衡量系统负荷时隙状态:正常、拥塞; 载波状态:正常、预警、拥塞;小区状态:正常、拥塞;时隙处于拥塞状态时,对应时隙/载波不能接入用户;小区载波拥塞时,根据操作维护配置,选择用户进行载波调整。
载波恢复不作处理 小区拥塞时,根据小区拥塞处理策略来执行某种动作小区恢复时,根据小区拥塞恢复处理策略来执行动作算法介绍,LCC算法 (2)算法描述和参数说明: 基于功率的LCC算法(软拥塞);下行使用发射载波功率来衡量时隙的负荷上行使用时隙ISCP、或者接收总功率来衡量时隙的负荷 时隙状态:正常、拥塞; 载波状态:正常、拥塞;小区状态:正常、拥塞; 时隙拥塞、载波拥塞、小区拥塞之后的处理方法,与“基于码道的LCC算法”相同 相关参数: LCC算法参数;如果采取基于功率的LCC算法,则需要保证基站测量中,LCC可以使用该测量的开关设置为打开 如果小区、载波、时隙处于拥塞状态,则不可以修改LCC算法参数分类服务,金牌用户,银牌用户,铜牌用户,为不同优先级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从而吸引用户,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算法介绍,用户分类服务功能(1)原则:根据运营商需求,为不同种类业务定制参数,体现出用户服务质量差异性2)功能描述:为不同类别的业务设置不同的准入门限;为不同类别的业务提供不同的QoS服务(体现在业务质量差异性);为高优先级业务提供抢占服务;根据业务特性提供排队服务算法介绍,不同组网场景下的应用(1)密集市区(2)一般城区(3)郊区农村(4)交通干线(5)风景区(6)室内,算法在组网中的应用,(1)密集市区业务分布特点:语音+数据业务。
SDCA方法选择:选择固定排序方法,保证数据业务接入时的QoS要求不同小区间,时隙排序、载波排序设置的顺序相反,可以在接入时尽量降低小区间的干扰比如小区1、小区2互为邻小区,小区1的上行时隙优先级顺序可以设置为1、2、3,小区2的上行时隙优先级顺序设置为3、2、1,这样用户接入时相邻小区一般分配在不同时隙,效果:起到负荷均衡的效果,减小用户之间干扰、降低基站发射功率,增加小区覆盖CAC方法选择:选择基于码道+功率的接纳控制方法效果:降低小区间干扰、保证用户服务质量算法在组网中的应用,(1)密集市区HC方法选择采用基于导频、以及基于导频+质量的切换准则效果:两种切换准则互相补充,在用户移动的过程中,保证用户服务质量LCC方法选择采用基于功率的拥塞监测准则小区拥塞时,通过采取降速率、删业务等手段,使小区很快恢复正常效果:基于功率的拥塞检测准则,尽量减小小区之间的干扰拥塞处理策略可以由运营商定制PS方法选择:打开PS算法效果:PS算法根据用户业务量需求调整PS资源,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RLS方法选择根据用户链路质量(上行、下行),对用户链路进行调整调整策略可以设置为时隙调整、载波调整、降速率效果:改善用户链路质量,减小对其他用户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