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09 美育基础资料第一章 绪论 |精.|品.|可.|编.|辑.|学.|习.|资.|料. * | * | * | * | |欢.|迎.|下.|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明确美育学的性质和争论对象, 明白美育进展的历史, 熟识美育对培育全面进展的人才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 以便从宏观上对美育这门学科有个概括的明白,为学习美育的具体内容打下基础;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一)识记美育学争论的对象、范畴和基本内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梁启超的“趣味训练”、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二)领悟席勒的美育思想,孔子的美育思想,蔡元培的美育思想,美育与美学、训练学的关系,美育的现实意义;(三)简洁应用联系实际分析加强美育和深化训练改革的意义;(四)综合应用联系识记论述美育的现实意义三、考核学问点1.美育是审美训练的简称; 本质上是一种情感训练;※ 2.美育学的争论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审美训练现象及其普遍的规律;3.审美训练现象:是指人类各种审美训练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这种外在表现形式是可以被人感知和熟识的客观存在, 其中包括各种形式、 各种类型的审美训练活动、 审美训练问题、审美训练理论争论等等;4.美育学:是争论人类社会美育现象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 5.美育学争论的范畴和基本内容:争论的范畴:包括美育的基本理论和美育的实践与实施两个方面美育的基本理论包括:美育的性质、美育的特点、美育的任务、美育的功能、美育在整个训练体系中的位置以及他与德育、智育、体育之间的关系等;美育的实践和实施: 美育的媒介、 美育的途径、 美育的实施原就和方法以及施教者的审美素养等;※ 6,美育学与美学的关系:①美育学是在美学理论中发育、形成并逐步分化出来的,他既是美学的一个分支, 又是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美育学与美学有着内在的亲缘关系;②美育是实现美学的任务和目的的途径和手段, 也是美学最终的落脚点; ③美育正是依据美的规律美化人类自身的一种训练, 它是实现人的自我塑造的途径和手段, 因此, 美育是美学的重要内容, 是美学争论的主题之一; ④美学理论的价值只有通过人及其审美实践才能得以实现;所以提高人们的美学理论水平,加强人们的审美修养,培育“审美的人”是美学实现其理论价值的关键所在;美育是美学的落脚点和归宿;7.美学争论内容的四个部分: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艺术社会学、审美训练;※ 8.美育学与训练学的关系:训练学是争论人类训练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训练学所提出的全面训练,也包括沈闷训练;训练学所规定的一般训练的性质、任务、方针、原就、方法等等, 也为审美训练供应了理论前提, 从这个方面来说, 美育学是训练学的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是训练学的扩展和延长;1第 1 页,共 28 页 |精.|品.|可.|编.|辑.|学.|习.|资.|料. * | * | * | * | |欢.|迎.|下.|载. 区分: 训练学争论的是训练的普遍规律, 美育学争论的就是审美训练的特殊规律, 他们是一班与特殊、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训练学更留意理性训练, 而美育学就留意情感训练,强 调感性训练与理性训练的结合;9 美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是争论人的心理过程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是争论一切心理现象的理论基础; 设媚训练作为一种美感训练, 必定涉及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这就学要借助于心理学争论的材料和成果,从这个方面说心理学是美育理论争论的科学依据,美育学是心理学所揭示的心理规律在审美训练中的具体运用和表达; 反过来, 美育学争论的成果, 又必将丰富和深化心理争论的内容; 美育学与心理学虽然有亲密的关系, 但二者不能相互代替, 他们有各自独立的争论对象和范畴, 心理学争论的是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 而美育学争论的是审美训练中的心理活动规律; 就心理活动的争论而言, 他们是一般与特殊的关 系;10 美育学与艺术学的关系:艺术美是美育的主要媒介,艺术训练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区分:美育比艺术训练争论的范畴更宽泛,除了艺术训练,美育仍包括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德训练;11.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美育思想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 代表人物有柏拉图、 亚历士多德;在中国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荀子等;12.柏拉图: 是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 中是幼儿学前训练和家庭训练中的美育问题;要培育人才, 就要从幼儿的早期训练入手; 主见在 7 岁前的训练主要是音乐和儿童嬉戏的训练;柏拉图仍特殊留意美育的的政治和道德内容;13 亚历士多德:是古希腊的思想家,提倡“和谐训练”;在“和谐训练中”,音乐、悲剧等艺术训练占有重要位置;认为音乐有如下功能:①训练;②净化; ③精神享受;也就是紧急劳动后的寂静和休息; 悲剧就可以引起人们的怜悯与惧怕之情, 使人们的情感得到宣泄和净化,达到生理、心理上的平稳,并由此培育良好的精神品行和道德风尚;16 贺拉斯的”寓教于乐”:古罗马时期的美学家、诗人贺拉斯在《诗艺》中,明确而简练的提出了寓教于乐的着名论点; 他指出: “诗人的愿望应当是给人好处和乐趣, 他写的东西应当给人以快感, 同时对生活有帮忙; 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宠爱, 才能符合众望;” 哈拉斯试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 把理性训练和情感训练、 训练和消遣结合起来,并把训练奇妙地与与审美愉悦之中; 寓教于乐这一着名论点, 的确表达了美育的特点, 深的后来的古典主义、 启蒙主义思想家和美学家们的称赞, 并作为经典格言被不断引用; 后世所提倡的“欢乐训练”,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此;17 梁启超的” 趣味训练”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先驱人物,他特别重视美育, 把美育看作是挽救民族精神、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 他首次在我国提出 “趣味训练” 的概念,“趣味训练” 和“情感训练” 是同义的, 实际上就是审美训练;他认为情感和趣味施恩类生活的原动力; “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 用情感来激发人,似乎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重量的磁便引多大重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情感训练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 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慢慢压服剔除下去, 情感和趣味训练可以从劳作、嬉戏、艺术、学问四个方面入手;其中最重要的是艺术;他特殊推崇小说的美育作用,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精辟的论述了小说对人的情感的支配作用;这就是“熏”、“浸”、“刺”、“提”四种力;18.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以美育 代宗教” 的主见是蔡元培美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他批判了仿照西方的习惯以基督劝导国人和沿袭封建礼教以孔子为我国季度来训练国民的两种错误倾向, 提出必需转变宗教参与训练的事实, 应当找出代替宗教的东西, 这就是美育; 他坚决主见舍弃宗教而代之以纯粹的美育;(这是由于:①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②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2第 2 页,共 28 页③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进展,宗教的欺诈性逐步显 露, 人们以来宗教, 训练依附宗教的情形也会逐步转变, 美育代替宗教将成为历史的必定;19.席勒的美育思想:他指出了现代社会的病状,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给人性进展造成的弊端, 在这里已经包含了关于劳动仪化、人的异化思想的萌芽;他强调了审美训练的重要性, 指出了审美训练对人的个性和谐与全面进展的重要作用; 他把审美训练提到了改造人性改造社会的高度, 充分确定了审美训练的社会意义; 这些可以说是席勒对美育理论的杰出奉献; 他奠定了西方近代美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在美育思想进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精.|品.|可.|编.|辑.|学.|习.|资.|料. * | * | * | * | |欢.|迎.|下.|载. 缺点 :席勒对人性的分析,仍没有摆脱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局限,他没有看到阶级对人的思想意识和个性的进展所造成的重要影响, 他过分夸大了审美训练的作用, 试图躲开革命斗争, 通过审美训练的途径来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冲突, 实现自由和社会改革, 这明显是空想;席勒在 1793 年~ 1794 年间写的《审美训练书简》,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审美训练的概念, 而且对审美训练的含义、 性质、任务及其社会意义作了系统地论述和全面地分析;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以审美训练为争论对象的理论专着,——“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 .20 孔子的美育思想:孔子在中国思想史和训练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潮流,也奠定了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基础;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就是说 :要把遵守奴隶等级制度的“礼”作为人内心自觉的要求,达到这个境域既为“仁”;孔子以“诗教”和“乐教”来培育“仁人君子”;对诗的情感功能、伦理功能、认识功能作了言简意赅的概括, 对诗的审美训练作用的精辟阐发; 通过学“诗”激发人的感兴, 这使成人的起点;通过学 “礼” 诗人的思想行为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 从而确立做人的准就,独立于世;通过学“乐”,修身养性,完善人格,使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孔子仍以自然山水的品性与人的道德品质相比拟,最早提出“比德” 思想;通过观赏自然美,使人品味其中深刻的道德内涵,领悟其中的精神意义;21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①蔡元培特殊强调美育在国民训练中的位置和作用,指出 “美育为近代训练之骨干”;他一方面指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关系,另一方面, 又强调美誉的独立位置和特殊价值, 即美育应是与德育并行的一种训练, 蔡元培仍具体说明白在各门学科中所包含的美育因素, 要求训练工作者要善于发觉和利用这些美育因素,对同学进行审美训练;蔡元培对美育的性质,特点和目的都坐了明确地说明;他指出 “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与训练,以劳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可以使人超脱厉害,削减占有的冲动,获得精神的自由,激发制造的活力;“以美育代宗教” 的主见是蔡元培美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蔡元培仍全面论述了美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提出美育包括家庭美育、 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三个方面, 并指出美育是从生到老以至死的终生的训练, 可以说美育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22 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①关于人的全面进展的观点,明确地提出了资本主义社 会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的理论; 复原人的本质, 实现人的全面进展的出路在于完全毁灭私有制,根除异化劳动,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②关于人的审美才能的培育;人在制造美的 过程中, “把内在的尺度云耀对象上去”并“依据美的规律来建造”,是劳动和劳动产品具有了审美的因素; 同时也是自身不断完善和完善; ③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