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控状态发放号安全原则化文献工作危害分析(JHA)作业指引书版次:第A版编制: 审核: 批准: 1月 1日发布 2月 1 日实行××××××××××公司 发布工作危害分析(JHA)作业指引书一、目的为保证安全原则化风险评价程序有效实行,特制定本作业指引书二、范畴本作业指引书合用于我司所有生产岗位及作业活动风险评价工作三、职责1.安全科负责本作业指引书的编制与宣贯;2.培训师负责本作业指引书的审核;3.总经理负责批准本作业指引书,并督促基层单位认真执行四、基本概念危害:也许导致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本源或状态;危害辨识:认知危害的存在并拟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发生特定的危害事件的也许性及后果的结合;风险评价:评价风险限度并拟定其与否在可接受范畴的全过程;可承受风险:根据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用人单位可接受的风险五、风险分级准则1.基本准则风险(R)=事件发生的也许性(L)×后果严重性(S)2.后果严重性分级原则表1 事件后果严重性(S)鉴别准则级别法律、法规及其她规定人财产(万元)停工公司形象5违背法律法规和原则死亡>50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潜在违背法规丧失劳动能力>252套装置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事、慢性病>101套装置或设备停工地区影响2不符合我司安全操作规程、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0受影响不大、几乎不断工公司及周边范畴1完全符合无死亡无损失无停工形象没有受损3.事件发生的也许性分级原则表2 事件发生的也许性(L)判断准则级别标 准5在现场没有采用防备、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状况下常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监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状况下发生。
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做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件,或在异常状况下发生过类似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备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1有充足、有效的防备、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称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也许发生事故或事件4.风险级别鉴定准则表3 风险级别(R)判断准则及控制措施风险度级别应采用的行动/控制措施实行期限20~25巨大风险在采用措施减少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善措施进行评估立即15~16重大风险采用紧急措施减少风险,建立运营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治9~12中档可考虑建立目的、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4~8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引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4轻微或可忽视的风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胆需保存记录六、工作危害分析(JHA)环节1.划分作业活动 风险评价过程中为减少漏掉环节,应对所有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划分,并收集和登记必要的信息作业活动除了涉及平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外,还必须涉及不常用的、临时性的活动,例如:维修、异常解决等活动。
作业活动可从如下几种方面进行分类:(1)厂房内外的各作业地点(场合);(2)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各个阶段;(3)有筹划的工作和临时性的工作; (4)拟定的任务 作业活动划分的总规定是: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粗,如涉及多达几十个作业环节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细,如每个作业环节都作为单个作业活动任务类似、设备类似、工艺基本相似,且在同一车间内的作业活动可以统一考虑 各评价小组人员应在仔细分析研究本部门(车间)实际状况的基本上,列出本部门(车间)的作业活动类型 各项作业活动所需信息也许涉及如下几方面: (1)作业场合; (2)一般(偶尔)执行此任务的人员; (3)受到此项工作影响的其她人员(如访问者、承包方人员、公众); (4)已接受此任务的人员的培训; (5)为此任务准备好的书面工作制度和(或)持证上岗程序; (6)也许使用的装置和机械; (7)也许使用的电手动工具; (8)原材料须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 (9)所用的服务(如压缩空气); (10)工作期间所用到或所遇到的物质; (11)所用到或所遇到的物理形态的物质(如烟气、气体、蒸汽、液体、粉尘、粉末、固体); (12)与所进行的工作、所使用的装置和机械、所用到的或所遇到的物质有关的法规和原则的规定(涉及作业规程);(13)既有的控制措施;(14)过去发生过的危害性事件、事故和疾病的信息。
各评价小组人员应针对本部门(车间)的各项作业活动,通过现场实际调查或与现场作业人员访谈,理解各项作业活动的有关信息根据以上规定,填写《作业活动清单》2.危害辨识根据作业活动信息,结合现场实际状况,找出各项作业活动中的潜在危害性事件(也许导致事故发生的事件)在对各项作业活动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的基本上,找出各项作业活动中的重要事故类型,分析也许导致这些事故的危害性事件,并对导致这些危害性事件的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在此基本上,针对现场实际的控制措施,提出应进一步改善的措施,控制或减少危害性事件的发生,从而控制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危害辨识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分别进行:(1)从危险物质人手,考虑也许会发生什么事故(火灾、爆炸、中毒、灼伤、冻伤等);(2)从机械设备、机动车辆、手动工具人手,考虑会对人或物产生什么危害; (3)对物理因素进行分析,涉及电、噪声、振动、电磁辐射、运动物(抛射物、飞溅物、堆料垛滑动等)、粉尘与气溶胶等;(4)对作业环境进行分析,涉及作业空间狭窄、基本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气温过高、气温过低、高温高湿、地面打滑等;(5)有无生物性危害,如致病微生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等;(6)从心理、生理因素分析,涉及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在对导致危害性事件的因素进行分析时,可以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方面的缺陷等几种方面进行分析3.风险分级按照风险分级准则拟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也许性级别和后果严重性级别,进而拟定风险度和风险级别,巨大风险、重大风险、中档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4.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风险分级拟定的级别决定与否需要改善安全控制措施和实行期限选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下列因素:(1)如果也许,应完全消除危害或消灭风险来源,如用安全物质取代危险物质;(2)如果不也许消除,则努力减少风险,如使用低压电器;(3)可行的状况下,尽量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接受能力; (4)运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5)措施用于保护每一种人;(6)应将技术控制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7)筹划小应有诸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需求;(8)对于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只有在所有其他叮选择的控制措施均被考虑之后才可作为最后手段予以考虑;(9)应急安排的需求;(10)积极测量参数对于与否符合控制原则来说是必要的;(11)根据风险评价的成果、自身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可选技术等因素,拟定优先顺序,制定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限度。
控制措施采用之后,应当再做一次风险评价,拟定风险与否减少到了可容忍的限度倘若风险尚未减少至可接受限度,应进一步采用措施,直至将风险减少至可接受限度对鉴定的巨大风险和重大危险,应建立《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进行记录,并定期更新七、有关文献《安全原则化风险评价程序》《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登记表》《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