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石质文物的类型及分布.doc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22MB
约24页
文档ID:541133270
石质文物的类型及分布.doc_第1页
1/24

毕业论文题 目 石质文物的类型及分布 姓 名 王振 专 业 博物馆学 学 号 20112050131 研究类型 综述 指导教师 杨富巍 提交日期 20150510 石质文物的类型及分布王振(天水师范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博物馆学 甘肃 天水 741000)摘要:本文系统的总结了石质文物的具体分类,阐述了各类石质文物在国内的分布范围,并且介绍了它们之中的一部分的保存现状,及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评价了它们所受到的保护条件关键词:石质文物 分布范围 保存现状 病害类型 The type and distribution of surfaces of stone relicsWangzhen(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Tianshui, Gansu province 741000)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specific classification of surfaces of stone relics in the syste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all kinds of stone relics in the domestic, and introduces a part of them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status quo, and it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aced by, they are protected by the conditions was evaluated. Keywords: stone relics;Distribution; preservation;disease types目录第1章 绪论 11.1 引言 11.2 石质文物的定义 11.3 石质文物的分类 1第2章 石器时代石质工具 22.1 旧石器时代 22.1.1 旧石器时代概况 22.1.2 旧石器时代石制工具的分布范围 22.2 新石器时代 32.2.1 新石器时代概况 32.2.2 新石器时代石质文物的分布范围 3第三章 石质艺术品 53.1 石质艺术品的定义 53.2 石质艺术品的分类 53.3 石质艺术品的分布 53.3.1 中国岩画的分布范围 53.3.2 中国石窟寺的分布 8第四章 石刻文字 124.1 石刻文字的分类 124.1.1 摩崖题刻 124.1.2 石碑 石阙 13第五章 石灰岩文物 175.1 石灰岩文物的定义 175.2 石灰岩文物的分布 17参考文献: 19后记: 20 第1章 绪论1.1 引言文物是古代文明的象征,是人类历史的见证。

中国历史纵横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其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文物古迹更是数不胜数,其中的石质文物更是独具一格,默默地刻画和记录着人类发展中所经历的一些阶段和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从石器时代人们所使用的石质器具,如石斧、石铲、石碗、石刀等到封建时代人们把字刻在石头上所产生的石碑、石刻和雕刻石头成精美的石质艺术品等,在全国各地更有分布广泛的石窟寺、经幢、建筑石构件等等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石质文物这些珍贵文物无一不在用端庄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坚固的材质向人们昭示着它曾经辉煌的过去但是由于近代以来周围环境的恶化、人们保护意识的缺乏,它们正在渐渐地被侵蚀、渐渐地失去光芒……本文系统的总结了石质文物的类型及在国内的分布现状和它们所产生的病害类型和保存现状,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些文物,进而一起来保护它们,让这些历史的见证者永远保存着他们自身的价值1.2 石质文物的定义 石质文物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以天然石材为原料加工制造的遗物[1]1.3 石质文物的分类石质文物主要包括石器时代的石质用具、石刻文字、石质艺术品三大类,以及各类收藏单位所收藏的建筑石构件、摩崖题刻、不可移动的石窟寺等。

按照组成的材质可分为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松石、碧玉石、玛瑙、青白石等按照它们的形成机理又可以分为沉积岩、变相岩、火成岩等第2章 石器时代石质工具2.1 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1万年前的人类的一个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标志是使用打制石器 2.1.1 旧石器时代概况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经济活动,主要是通过采摘果实、狩猎或捕捞获取食物当时人们群居在山洞里或部分地群居在树上,以一些植物的果实、坚果和根茎为食物,同时集体捕猎野兽、捕捞河湖中的鱼蚌来维持生活在山洞中的遗迹和遗物,已留下了很多,但树居生活却很难留下什么遗迹[2]从古代的文献中,依稀可以寻觅到远古时代树居和采集的影子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中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特点就是洞居或巢居,采集和狩猎旧石器时代早期以及中期,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到自然界很大的限制,制造石器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在附近的山上或者河滩上捡来石头,打制成想要的模样和效果随着环境的变迁和生存经验的积累,人们往往会发现某些地方的石头会尤其适合用来制造工具,于是这个地方就会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到来人们一起在这里采石打石,从而形成了一些采石场、炼石场2.1.2 旧石器时代石制工具的分布范围旧石器时代石制工具随着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而分布,中国境内分布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众多,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遗址当是云南元谋县遗址。

70万年以前,云南元谋一带,榛莽丛生,森森郁郁,是一片亚热带的草原和森林,爪蹄兽、最后枝角鹿等第3纪残存动物在这里出没为了生存,元谋人使用的石器捕猎它们1965年5月初,地质工作者钱方、浦庆余一行,在元谋大那乌村盆地上那蚌村后第四纪更新世早期地层中,发掘出左、右中门齿各一枚(图2.1),属青年男性,形态特征与北京人相似,时代比北京人更早经地磁仪器科学手段侧定,这两颗牙齿化石为距今170万年的原始人类所有,属直立人种中的一个新亚种——直立人元谋新亚种伴随着牙齿出土的,还有十余件石器经鉴定,属于旧石器,其形状包括尖削器、砍砸器、和刮削器(图2.2)[3]元谋人早于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把中国人类化石年代前推了100多万年图2.1 旧石器时代 元谋人牙齿化石 图2.2 元谋人使用过的石头中国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分布广泛,材料极为丰富,至今已在全国26个省区内发现了百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除了元谋县遗址,其余比较著名的有北京周口店遗址,陕西大荔甜水沟遗址,陕西蓝田人遗址等这些遗址中出土的石质器具虽然时代相隔较远,但国内遗迹众多,即为人们出土,自有自己的存在之理,出土之后性状大多稳定,保存在出土遗址当地所建立起来的博物馆之中,有比较良好的保存环境。

2.2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考古学中人类在石器时代生活的最后一个阶段,距今约14000--约4000年,标志是使用磨制石器2.2.1 新石器时代概况新石器时代有三个比较明显的标志,使用磨制石器、出现陶器和农业的起源,[4]有的学者特别强调后者,认为农业的起源才是新石器时代真正的标志,但世界各地发展情况各异、生产力强弱不同、有的地方农业已经产生,却没有发现陶器,有的地方在10000多年前便发现陶器,却迟迟没有农业的产生,甚至磨制石器也不是十分发达所以不必三个条件都具备,才能被称作新石器时代,只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使用磨制石器作为人类社会迈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2.2.2 新石器时代石质文物的分布范围早期古人流动和迁徙的规律,大体和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相一致古人类的迁徙和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又直接影响到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中国的版图内,由南而北大致可分为华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北方沙漠草原地区四个部分[5]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属于洞穴遗址的有广东英德县牛栏洞,广西桂林市庙岩;属于贝丘遗址有广西柳州市大龙潭鲤鱼觜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址主要有柳州大龙潭鲤鱼嘴第二期文化、扶绥江西岸三层、台湾台北县大坌下层文化、广东潮安陈桥村下层文化等。

长江流域的平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大致分布在湘江上游水系的湖南道县玉蟾岩,这里只有打制石器而无磨制石器,但已有粗工制的夹砂陶器(图2.3)并出土了由野生稻到种植稻过渡的一种稻谷(图2.4),另有江西万县仙人洞、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范围主要是在太行山脉和豫西平原和华北平原的交汇地区[6]北方沙漠草原地区由于生态环境影响,狩猎经济较为发达,而农业经济较为落后属于西辽河流域的老拉河,西拉木伦河等一些地方既有水源,又有草原,农业和畜牧业均较为发达,石质器具也相对发掘最多[7] 图2.3新石器时代玉蟾岩遗址夹砂陶器 图2.4 玉蟾岩遗址出土稻谷 第三章 石质艺术品3.1 石质艺术品的定义石刻艺术品是指人类在生产活动当中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以天然石材为原料通过打磨、雕铸、描绘等手法创作出来的的具有艺术、欣赏、历史价值的艺术品3.2 石质艺术品的分类作为艺术品来说,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应凌驾于其历史价值之上,从这方面来看,岩画应当归属此类,而主要以岩石为载体的摩崖题刻当归属石刻文字之列所以石质艺术品应该有岩画、石窟寺、石佛像等。

[8]3.3 石质艺术品的分布3.3.1 中国岩画的分布范围岩画是以山为纸,以刀为笔的绘画[9] 新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属于我国绘画艺术的萌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原始图画之首最早的据说已有四万年的历史,而且绵延至今,现代的原始部族仍有制作中国境内至少存有约十万余幅古代岩画,其分布地区,东起大海之滨,西达藏西阿里的日土,北至大兴安岭,南到左江沿岸,包括20个省区,遍及于100个以上的县旗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隔阻,交通困难,远古时代各部族之生活环境不同,各部族文化发展之先后及速度亦存有悬殊,因此各地区岩画的题材内容和制作方法也各具特色及它所处的文化地区,[10]大致可以划分为北方、西南、东南、西藏四个系统[11] 北方系统的岩画,主要分布内蒙、新疆、宁夏、甘肃、青海等地,内容以动物为主,内容比较写实,,以内蒙古阴山岩画为代表(图3.1.1),多表现狩猎、游牧、战争、舞蹈等,图形有穹庐、毡帐、车轮、车辆等器物,还有天神、地祗、祖先、日月星辰、原始数码以及手印、足印、动物蹄印等技法大都是岩刻,它是中国北方以狩猎为生的游牧民族的作品[12] 图3.1.1 史前时期内蒙古阴山岩画 图3.1.2 史前时期云南沧源岩画西南系统的岩画,主要分布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