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劲浪”来袭——新词新语对中学生的影响

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1KB
约10页
文档ID:64918006
“劲浪”来袭——新词新语对中学生的影响_第1页
1/10

劲浪”来袭——新词新语对中学生的影响组长:王天宇、副组长:陈彬、组员:李煜森、艾明、陈晖、罗靖、 高一(7) 指导老师:叶琳摘要:作为社会生活发展、文化交流的产物,新词新语开始从各个方面影响着正值青春年少的中学生们那么,到底新词新语的流行对我们中学生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这个潮流呢?本文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进行社会调查,从调查问卷中了解新词新语对中学生的影响,从而提出见解和建议,让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趋利避害,顺应并利用这个潮流Abstract:As a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life and cultural exchanges, neologism begins to influence youth high school students on all aspects. Then, what is the influence of neologism’s prevalence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how should we view and deal with this trend properly? This article tried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neologism’s prevalence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questionnaire by search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doing social surveys. According to it ,we put forward some views and suggestions, so that high school students can take the right direction, adapt and make good use of this trend in study and life.关键词:新词新语 网络用语 中学生 影响 学习生活 趋利避害一. 研究背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了神州大地30年,让祖国各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交流,许多以前从未出现过的词语、短句——即“新词新语”,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以网络用语为主的新词新语开始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好奇最强烈、精力最旺盛的群体——中学生这本是时代进步的特征,但情况却不容乐观新词新语开始成为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交流与写作,这极大地加深了与父母之间的代沟;新词新语还呈现低俗化的趋势如何正确看待新词新语,了解它的影响,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应当成为现今中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二. 调查研究方法1. 综合全组同学的意见,设计并向包括三明二中高一年段和将乐县第四中学学生发放了180份调查问卷,共收回了162张问卷2. 访问校外专家和部分学生家长,查找了相关资料,针对实际分析中的现象和问题,与其进行了细致的交流,从中获得了众多建设性的意见3. 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参考全组同学的建议,总结并分析了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并客观地提出结论及应对建议三. 调查分析(一)调查问卷统计调查问卷1.你对近几年来流行的新词新语了解多少?①了解13.4% ②一般33.8%③了解不多40.8% ④不了解12.0%2.你是否常在生活中使用新词新语?①总是5.5%②有时47.2%③很少35.0%④从不12.3%3.你觉得什么叫新词新语? ①就是网络用语35.6%②是最近媒体流行用的词语22.7%③是对原有词语的新解释和用新词语表达旧意思33.1%④其他(请自填)8.6%4.你了解新词新语的途径是什么?(双项选择)①电视等传媒19.9% ②网络39.8%③小说杂志15.0%④周围其他人25.3%5.在你周围新词新语的使用现象普及吗?①很普及19.5%②一般53.9%③少数人使用22.1%④没人使用4.5%6.当你了解到一个新名词你会向周围的人宣传吗?①会 49.1%②不会 50.9%7.你是否觉得新词新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是44.1%②不是55.9%8.你或你周围的人是否曾用新词新语(大量)写过作文?①有,经常7.5 %②很少,偶尔引用 61.0%③从来没有31.5%9.你曾经创造过新词新语吗?是什么? (略)10.请列举你所了解的新词新语并写出你了解的途径。

10个以内即可)(略)11.你是否觉得中学生是新词新语普及的主要力量?请对此行为发表你的看法(正确或错误)和你认为的原因.(略)12.请就中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和应用新词新语提出你自己的意见略)(二)分析从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许多问题新词新语对中学生或多或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新词新语有所了解的同学占到了88%,甚至在生活中有使用过新词新语的同学也高达87.7%,新词新语的普及现象也高达73.4%但是在对新词新语的认知上大家还是有些偏差,把新词新语单纯的等同于网络用语或流行用语的占到了半数以上大家了解新词新语的途径也多为网络在应对的态度上,大家还是较谨慎的,大多数同学能慎重对待新词新语的流行和使用,这是好的现象大家也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和意见受邀专家对于现在中学生之间新词新语的流行现象作出了自己的概括:世界在变,万物皆流,语言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自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现代新词新语反映了我国现代社会的物质文化变迁新词新语又是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以现代中学生的生活圈所产生的新词新语为例,我国现代中学生的新词新语体现了学生的流行文化如:表示“我很吃惊,我很气愤”,学生常说“我晕”、“我倒”;形容人长得丑用“恐龙”、“青蛙”;形容技术水平差用“菜鸟”;用“酷毙了”来表示“帅极了”或“很有气质”等新词新语。

要深入了解新词新语对中学生的影响,我们不妨将其分类进行讨论,逐个进行深入的分析1、专业术语的活用由于近年来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等学科的普及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反映这些专科行业的某些词语逐渐被吸收到普通话中来还有一些是重大事物和新兴事物的简称或俗称,体现了对政事的关注诸如此类的有厄尔尼诺、治污倒计时、西部大开发、高科技成果、可持续发展、澳门回归年、经济复苏期、旅游黄金周、国际空间站、豆腐渣工程、经济一体化、复合型人才、一票否决制、跨越式发展、信得过单位、五十年不变、劳动合同制、送温暖工程、出口转内销、下岗再就业、家政服务业、特困生助学、新经济时代、巴氏消毒法、不正当竞争、数字化战场还有WTO,MTV,KTV,XO,NBA,CBA,APEC,CD, DOS,MBA,PICC,CCTV等英文缩写这些新词新语不但影响着中学生,还深刻影响着每一个生活在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国人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旅游黄金周”这个我们现在普遍地用来形容国庆长假的词语,就是为了形象生动地概括一周长假给旅游业带来的滚滚商机而创造的,如今经过几年的媒体宣传,这个新词新语已经被我们每个中国人普遍接受了,频繁地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和人们的日常交流中,成为了国庆长假的代名词。

实际上,这些新词新语经过媒体宣传,已经成为大家惯用的词语,客观上能方便大家的生活和交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中国的富强这些新词新语已然成为我们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是益处颇多的2、外来词语这些新词新语多是音译词或中英结合,如“迷你”源于英文Mini,“迷你”除了“小”,还包含着“使你陶醉,使你着迷”BP 机,AA制,OK镜,X线,B超,T恤,E时代,T型台,CT片,CD口红,IC卡,IP,甲A(联赛),AD钙奶等卡拉OK一词看似这一种外来词,但它比较特殊,因为它来自两种外语,"卡拉"来自日语,"OK"沿用英语字母还有.TAXI---的士,TOEFL---托福,DINK---丁克,GOOL---酷,SPRITE---雪碧,ROBUSF---乐百氏,BIKINI---比基尼与此同类的再如:巴士(大巴,中巴),麦当劳,肯德基,百氏可乐,摩托罗拉,诺基亚等这些词语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的开放程度,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中学生的生活比如TOEFL---托福,就是音译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美国教育考试中心主办的对非英语国家学生进行的英语水平考试)的缩写,这个词语的出现,其实就是中国现在越来越多学生出国留学的现象的缩影。

在这些外来词语中,有些词语却被赋予了另类的意义,成为80后的专利,如high代表心情愉快,深受中学生喜爱并习惯使用但因此却会出现与父母之间认识上的代沟,所以要注意使用的分寸,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或对父母的不理解有些词语还代表着攀比和拜金现象,要引起警示3、吸收方言词语这些新词新语多是文化交流、文艺表演的产物比如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赵本山等众笑星为大家带来欢笑,随后小品里出现的各地方言就红遍大江南北,如“忽悠”、“干啥玩意”、“唠嗑”这些东北方言都成了中学生之间展示模仿天赋或纯粹娱乐的工具还有来自广东话的“靓仔”、“炒鱿鱼”、来自湖南话的“妹陀”和来自上海话的“嗲”等再有台湾人的语调、方言都成了大陆青年的口头禅,比如“超赞”(特别好)、“不爽”这些新词新语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但大多出自好玩和跟风的动机,也不必深究4、新造词语新造词语一般伴随着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网络和媒体的传播以及名人效应而普及开来新造的词语也有它本身的特殊时代性和代表性超女”、“快男”一度红极全国,随之产生的“玉米”,“笔迷”等FANS(粉丝)团遍布全国,这些新名词也开始进入中学生的生活还有“无厘头”文化、麦霸等词语,都是出现时间不长,却广泛和迅速的影响到全国的中学生。

这些词语大多代表着流行文化,体现了中学生的好奇心和青春活力但过分的普及却揭示了追星现象的泛滥,这也是80后代沟的体现,不容轻视这类新词新语的影响5、网络用语这些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而产生的“年轻”新词新语,却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在中学生中影响范围最广、影响范围最深、使用最广泛的一类网络用语大致有这几类:网络交流惯用语,如“潜水”(隐身或不说话)、“灌水”(发表意义不大的评论)、“抢沙发”(第一个看帖子或日志的人)、“置顶”(将某帖子放在列表最上方)、“拍砖”(对帖子提出意见、批评)、“楼上”(在自己之前发表评论的人)、“”(没有登录就回帖,匿名发言)等,多出自论坛;聊天用语,多是“火星文”,不是缩写就是符号,“我倒”、“我闪”、“我呕”、“我晕”、“我顶”短短两个字就足以表达说话人的心情,用orz表示五体投地,或是把汉字拆开来,比如“强”拆成“弓虽,以及用数字代替文字,88(或者886)表示“拜拜”(再见),184表示“一辈子”,520表示“我爱你”……还有一些是网络流行语,如08~09年很流行的“雷到”、“囧”(取自废用的古汉字)、“山寨”等对于网络用语的构成法,专家也进行了简要的概括: 1、有数字谐音的例如:88(或者886)表示“拜拜”(再见);184表示“一辈子”520表示“我爱你”687表示“对不起”,777表示“急急急”,885表示“帮帮我”等。

2、有汉字谐音的例如:“大虾”表示“大侠”,“打点化”表示“打”, “酱紫” 表示“这样子”“虾米”指“什么”,“米国”指“美国”3、有英译的例如:“拷贝”即“copy 复制”,“伊妹儿”即“e-mail 电子邮件”,“黑客”即“hacker 不速之客,暗地而来,来者不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