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皮痹中医诊疗方案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61KB
约11页
文档ID:470153686
皮痹中医诊疗方案_第1页
1/11

皮痹(系统性硬化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主编,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2) 发病前有劳累或触冒寒湿史3) 皮损多见于手、足、面部,逐渐发展为上肢、颈部、或胸背部,亦可 首发于胸背部,渐见颈、面部及四肢者皮损呈斑片状、点状、条状甚者呈弥 漫性损害4) 皮损特点:早期皮肤水肿,皮紧而硬,皮肤淡红、紫红、淡黄或苍白, 继而皮肤坚硬如革,皮肤紧张而有光泽,或皮肤黯滞,紧而捏之不起在面则面 无表情,张口困难,口唇变薄,鼻尖耳薄;在胸则状如披甲,紧束如裹等晚期 皮肤变薄,毛发脱落,肌肉消瘦若无,皮肤紧贴于骨5) 初起可有发热、恶寒、头痛、关节酸痛,其后可见纳少、腹胀、气短、 心悸、月经不调、遗精、阳萎等症6) 病重者可见各脏腑的病证,可见胸闷、气喘、吞咽困难、腹胀呕吐、 心悸、心痛等2. 西医诊断标准(1)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80年推荐的系统性硬化症诊断标准:主要指标:近端硬皮病:手指和掌指(跖趾)关节近端皮肤增厚、绷紧和肿 胀,这种改变可累及整个肢体、面部(典型者可见面具脸)、颈部及躯干(胸和 腹部)次要指标:① 指硬化:上述皮肤改变仅限手指。

② 指间凹陷性瘢痕或指垫消失:由于缺血所致的指尖凹陷性瘢痕或指垫(指 腹)消失③ 双侧肺基底纤维化:在立位胸片X线上,可见条状或结节状致密影,以双 肺底为著,也可呈弥漫斑点或蜂窝状肺,但应除外原发性肺病所引起的这种改变判定:具备主要条件或两条或两条以上次要条件者,可诊断为系统性硬化症 雷诺现象、多发性关节炎或关节痛、食管蠕动异常,皮肤活检示胶原纤维肿胀和 纤维化,血清抗核抗体、抗Scl-70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阳性均有助于诊断2)参照欧洲硬皮病临床试验和研究协作组(EULAR scleroderma trial and research group,EUSTAR)提出了早期硬皮病的概念和诊断标准早期系统性硬化症诊断:即如果存在:①雷诺现象;②手指肿胀;③抗核抗 体阳性,应高度怀疑早期硬皮病的可能,应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果存在下列2项中的任何一项就可以确诊为早期硬皮病:①甲床毛细血管 镜检查异常或②硬皮病特异性抗体,如抗着丝点抗体阳性或抗Scl-70抗体阳性但早期硬皮病可能与未分化结缔组织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不易鉴别二) 疾病分期1. 水肿期:疾病初期或进展期,四肢、躯干皮肤弥漫性肿胀硬化,肿胀为实 质性,按之无凹陷。

常伴雷诺现象,自觉神疲乏力,活动受限可伴轻度肌肉关节 酸痛及低热2. 硬化期:随着病情发展肿胀逐渐减退,硬化渐加重四肢、躯干皮肤弥漫 性硬化,重者硬如木板,皮肤色素加深伴花斑,毛细血管扩张关节活动受限常 呈屈曲状可伴轻度肌肉关节酸痛食道、胃肠、肺、心亦可发生纤维化出现相 应症状3. 萎缩期:疾病后期皮下组织、肌肉萎缩,形体消瘦,皮肤增厚贴于骨面, 色素加深伴花斑,毛细血管扩张脏器病变较严重,常伴食道、胃肠、肺、心功 能不全,或衰竭三) 疾病分型参考Banett’ s分型法I型:皮肤硬化未超过掌指关节,面部皮肤可轻度硬肿,内脏轻度受累II型:皮肤硬化未超过肘关节,可有面部硬化可累及内脏出现吞咽不畅, 胃脘胀满,慢性咳嗽,活动后气急等相应症状Ill型:皮肤硬化超过肘关节,遍及全身内脏受累明显,食道、胃肠、心、 肺、肾常可受累出现相应症状四)证候诊断1. 寒湿痹阻证:皮肤紧张而肿,或略高于正常皮肤,遇寒变白变紫,皮肤不 温,肢冷恶寒,遇寒加重,得温减轻;关节冷痛,屈伸不利,常伴有口淡不渴, 周身困重,四肢倦怠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沉或紧2. 湿热痹阻证:皮肤紧张而肿,肤色略红或紫红,关节肿胀灼热,屈伸不利, 触之而热,伴身热,口不渴或渴喜冷饮,大便略干或粘腻,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 或黄腻,脉滑数3. 痰毒瘀阻证:皮肤坚硬如革,板硬、麻痒刺痛,捏之不起,肤色黯滞,黑 白斑驳,肌肉消瘦,或手足溃疡,痛痒难当,关节疼痛、强直或畸形,活动不利, 或指、趾青紫,雷诺现象频发,或胸背紧束,转侧仰卧不便,吞咽困难,咳嗽、 气短、胸痹心痛,妇女月经不调等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舌下脉络青紫,脉 细或细涩4. 肺脾气虚证:皮肤紧硬,局部毛发稀疏或全无,或皮肤萎缩而薄,皮硬贴 骨,肌肉消瘦,肌肤麻木不仁,周身乏力,咳嗽、气短,劳累或活动后加重,头 晕目眩,面色不华,爪甲不荣,唇白色淡舌有齿痕,苔白,脉弱或沉细无力5. 脾肾阳虚证:皮肤坚硬,皮薄如纸,肌肉消瘦,精神倦怠,毛发脱落,形 寒肢冷,面色眺白,面部肌肉僵呆如面具,腰膝酸软,腹痛腹泻或便秘,动则气 喘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中药口服汤剂、中成药1. 寒湿痹阻证治法:散寒除湿,通络止痛推荐方药:阳和汤加味熟地、肉桂、鹿角胶、炙麻黄、白芥子、姜炭、附 子、细辛、羌活、威灵仙、僵蚕、甘草等中成药:寒湿痹颗粒等2. 湿热痹阻证治法:清热除湿,宣痹通络推荐方药:四妙丸合宣痹汤加减黄柏、苍术、牛膝、意苡仁、防己、杏仁、 山栀、苦参、连翘、蚕砂、滑石、豨签草、雷公藤、丹参、三七、土鳖虫等。

中成药:四妙丸、湿热痹颗粒等3. 痰毒瘀阻证治法:化痰解毒,活血祛瘀推荐方药:四妙勇安汤合身痛逐瘀汤合加减银花、玄参、当归、秦艽、桃 仁、红花、川芎、赤芍、陈皮、半夏、雷公藤、地龙、穿山甲、壁虎、全蝎、甘 草等中成药:大活络丹、小活络丸、大黄腐虫丸等4. 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养血推荐方药:黄芪桂枝五物合归脾汤加减人参、黄芪、桂枝、炒白术、炙甘 草、茯苓、当归、芍药、川芎、丹参、鸡血藤、贝母、地龙、红景天等中成药:归脾丸、补中益气散、八珍颗粒等5. 脾肾阳虚证治法:补益脾肾,温阳散寒推荐方药:右归饮、理中汤加减熟地黄、山萸肉、山药、制附片、肉桂、 鹿茸、巴戟天、淫羊藿、干姜、党参、白术、白芥子、炙麻黄、甘草、冬虫夏草、 阿胶等中成药:尪痹颗粒、益肾蠲痹丸、金匮肾气丸等二)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根据病情需要,辨证选用丹参类注射剂、川芎类注射剂、三七类注射剂等三) 针灸治疗1. 体针:根据病情辨证取穴辨证取穴:大椎、风池、膻中、丰隆、血海、阴陵泉、足三里、关元、命门、 气海等;每次取5〜6穴,施以补泻手法2. 灸法:根据病情辨证采用神阙灸、艾条灸、艾柱灸、温针灸等1)神阙灸方法:在神阙穴上放置具有温补元阳,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作用的脐疗散, 再把姜汁复合片放于其上,将艾团置于脐宝罐内放在姜汁复合片上,点燃艾团, 使患者腹部感觉温热为准,每次约30〜40分钟。

2) 艾条灸方法: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2〜3厘米,灸10〜20分钟,至皮肤 温热红晕,而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3) 艾柱灸方法:先将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然后将小艾柱放在穴位上,并将之点 燃,连续灸3〜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4) 温针灸方法:将针刺入腧穴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得气后留针,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 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 艾条燃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3. 其他:根据病情可行耳针、电针、梅花针、十二井穴点刺及穴位注射等方 法四) 外治法1. 中药药物离子导入遵循辨证外治的原则,随证选用具有活血通络、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通过中 药离子导入仪,作用皮肤关节局部,治疗时间15〜20分钟,儿童不宜超过15 分钟2. 蜡疗方法:选用中药蜡膏置于皮肤病变部位或关节、指端等部位,通过场效应治 疗仪持续加热治疗,时间为40分钟3. 穴位贴敷方法:在夏季三伏天,将白芥子、生姜等中药调成膏状,辨证选择相应的穴 位贴敷治疗,成人每次贴敷时间为2〜6小时,儿童贴药时间为0.5〜2小时4. 中药熏洗方法:中草药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或坐浴,熏洗药温不宜过热,一 般熏蒸为50〜70°C,淋洗浸泡为40〜45°C,每次20〜30分钟。

5. 中药外敷方法:辨证选用新鲜中草药制成糊状或膏剂,敷于患处或穴位,厚度以0.2〜 0.3厘米为宜,大小超出病变处1〜2厘米为度,时间2〜4小时6. 中药热敷方法:将中草药放入大盆内或药物包入口袋内再放入盆中煎煮,煮好后,先 用热蒸汽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下降适中时,用毛巾蘸取中药液敷于患处,或直 接将装药的口袋敷于患处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7. 中药涂擦方法:将温经活血中药煎剂或中草药浸泡于500毫升75%乙醇内24小时后, 再用药汁涂擦皮肤硬化或关节疼痛之处,用纱布蘸取适量药液反复擦拭,时间 15分钟左右五)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可选用中医诊疗设备如:中药熏蒸床,中药离子导入仪,中药蒸 房,红外线治疗仪,灸疗仪,电针仪,场效应治疗仪,中频治疗仪,磁振热治疗 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数码经络导评治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多频率微波治 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等六) 护理调摄1. 常规护理:避免感受风寒,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注意肢端保暖,加强体 质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预防情志波动,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进行关节功能锻 炼和呼吸功能锻炼2. 整体护理(1) 雷诺现象:避免外伤、破溃,观察指、趾颜色是否正常,嘱病人注意 保暖,勿呆在过冷的环境中,天冷时应注意保持室温在18〜20°C,用热水袋、 棉手套、厚袜子等保温;避免强阳光暴晒等冷、热刺激。

避免精神刺激,保持乐 观情绪,劝告病人禁饮咖啡、避免抽烟、勿劳累2) 胃肠道功能障碍:指导病人少食多餐,吃饭时细嚼慢咽,用餐时及餐 后抬高床头30度,预防食物返流观察病人有无腹胀、腹痛现象及观察有无腹 泻,便秘的发生每周测体重1次3) 骨、关节受累:关节疼痛,则协助病人取舒适的体位,局部理疗或热 敷;骨隆突出处使用海绵或气圈关节强直,加强关节活动,每日起床后进行至 少15分钟温水浴,温水浴后,每次每个关节重复2次争取最大幅度的关节活动, 尽量保持关节功能位置4) 张口困难护理:指导病人做张口锻炼,锻炼嚼口香糖、吃苹果等,养 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进食尖硬的食物使用软毛牙刷,防止损伤牙龈, 口唇干燥者涂抹润唇油5) 肺功能障碍护理:指导病人外出戴口罩,每天进行深呼吸锻炼,避免 到人口密集场所,忌食生冷辛辣之品,观察病人有无干咳、活动后气短、易感冒 现象3. 特色护理(1) 晨起开窗通风换气约30分钟,卧床病人要注意保暖,切忌吹对流风 对于阳虚患者提倡在晌午活动,阴虚患者提倡在午后活动,卧床的患者则可以床 上锻炼2) 重视养生的康复护理:采用揉腹、吐息导引等养生方法3) 饮食护理:保证足够的热量和多种维生素及一定量的蛋白质。

忌食辛 辣刺激性食物4) 特色皮肤护理:采用红花、血竭等中草药制成皮肤护理液对局部皮肤 进行护理,使用“摩” “推” “揉”等方法进行按摩,以带动关节进行被动活动, 增加皮肤肌肉弹性三、疗效评价中医证候学评价:参照1995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症状 分级、疗效评价,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变化拟定一)评价标准1. 临床痊愈:症状消失,皮肤变软,各种脏器系统的病变基本控制,证候积 分N70%,实验室各项检测指标恢复正常2. 显效:主要症状消失,皮肤基本变软,各脏器系统的病变大部分控制,证 候积分N50%,实验室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