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汉字解析整理版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5KB
约15页
文档ID:416179450
汉字解析整理版_第1页
1/15

二、从给定的古中文形构造分析本意、引申义、复音词(5×2”)1.疾:①本义,动词:在战场上中箭受伤 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②名词:较轻的病 疾病 疾患 疾,病也——《说文》③形容词:疼痛的 ④动词:憎恨,厌恶 ⑤形容词:迅速的,急速的 疾速 疾言厉色 疾风知劲草 ⑥副词:迅速地,急切地 疾驰 疾行 疾走2.孟:①本义,动词:给初生婴儿洗澡 本义消失 ②形容词:初始的,第一的孟春 孟冬 孟秋 孟夏 孟月孟孙 孟兄 孟姜女 孟,始也——《广雅》3.乘:①本义,动词:爬上大树、车辆或其她高处 chéng本义消失 俱乘高台《列子 • 黄帝》 ②动词:骑坐在上面,驾驶 chéng ③介词:趁着,运用 chéng 乘便 乘机 乘势 乘兴 ④动词:数学上加的特殊运算 chéng 乘法 乘方 乘积 加减乘除 ⑤量词:每一车四马为一乘 shèng 4.旨:①本义,动词:用匙子品尝美食 既饮旨酒 ②名词:美食,美味③名词:感觉,意思 旨趣 旨意 5.元:元,始也从一从兀本义:头,引申义:①人们的首领,元首;②事情的开头,即开始或第一。

举例:元元之民指的是善良,④名词:中国古代圆形金属货币6.君:本义?:①手掌干杖,是畜牧的牧人②执笔写字的官,下面的口是装饰符号(有人觉得口是发命令) (细说中文版) 引申义:①君主②封号,商君,武安君③“您”的尊称,有德行的人7.告:① 本义,动词:用牛羊牺牲祭祀,祝祷求福 本义后由“诰”替代②动词:恳求,呼求 ③动词:对人诉说,宣布④动词:揭发 告倒 告,牛触人角着横木,因此告人也——《说文》 1、疾:甲骨文,像一种人被箭矢射中造字本义:中箭受伤,卧床休养引申为名词指“较轻的病”,如积劳成疾 形容词:急速的(疾风劲草)、疼痛的(痛心疾首),动词憎恨厌恶,如疾恶如仇副词:迅速地,急切地 如(疾行、疾走)2、孟:金文,造字本义:给初生婴儿洗澡又指同辈中年龄最大的,古人称呼兄弟的长幼,以孟(伯)、仲、叔、季为序引申为形容词“第一的” 如: 孟,始也——《广雅》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曹操《步出夏门行》3、乘:乘,甲骨文造字本义:登上大树、车辆或其她高处如俱乘高台——《列子 • 黄帝》引申为动词“驾驶”(旨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 崔颢《黄鹤楼》)、介词“趁着”(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汉 • 贾谊《过秦论》)动词:数学上加的特殊运算 chéng 如乘法 量词:每一车四马为一乘 shèng   公车千乘——《诗 • 鲁颂 • 閟宫》4、旨:甲骨文 造字本义:用匙子取食放在嘴里品尝 如:既饮旨酒引申为名词:美食,美味 如:我有旨畜,亦以御冬——《诗 • 邶风 • 谷风》 也可引申为名词:感觉,意思   旨趣 旨意  下旨5、元:甲骨文在人的头顶上加一横指事符号,代表混沌初开,万物之始造字本义:天地之始,即所谓宇宙大爆炸之前的混沌太初如:天始于元引申为形容词:初始的,起点性的,如:元宵、元旦名词: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如:单元 还可以指名词:中国古代圆形金属货币银元 量词:中国货币单位 一元6、君:“尹”是“君”的本字尹,甲骨文像手执权杖,表达握权执政,管理事务后加(口,命令),另造“君”替代造字本义:发号施令,执政治国如:君之宗之——《诗 • 大雅 • 公刘》 作名词:主政者,最高统治者,如:君,尊也或者引申为有德性的人,对人的尊称如:君子7、仁:甲骨文,造字本义:人人相等,即君民同视,平等博爱如: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 • 经解》  引申为 形容词:博爱的,慈善的(  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

——《韩非子 • 五蠹》);名词:恩惠,恩德(仁,亲也);比方引申为名词:内心,内核 如核仁 果仁 8、告:甲骨文(牛,牺牲品)(口,祝祷),表达献牛祝祷本义:用牛羊牺牲祭祀,祝祷求福引申为动词:恳求,呼求(告病 告老);动词:对人诉说,宣布(告,请也 );动词:揭发(告发 告密)三、 举例辨析形近部首亻,窗体顶端1、人,甲骨文像是垂臂直立的动物形象造字本义: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发明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字形像垂着手臂、挺着腿胫的形象人:一方面描绘的是人的侧面,简化写作“亻”,大多为形声字,表达人的行为、品行、身份,如侠、傲、仪其二是构成“合”的除口的上部分,由器物演变而来,如食、今、命第三种是由“入”讹变而来,如内、全所有与人有关的字,都采用“人”作边旁例如,侍,佬、佳彳,小步也象人胫三属相连也凡彳之属皆从彳段注:三属者,上爲股,中爲胫,下爲足也单举胫者,举中以该上下也胫动而股与足随之2、阜,甲骨文,表达绵延的石阶造字本义:拾级而上的盘山石阶引申泛指山,如“阜积”(堆积如山),“阜陵”,“山阜”作左偏旁时,小篆写作“阜”形,隶书有的写作了“阝”,楷书都写作“阝”左“阝”(阜)是山,故在构字中多表达山义,如“阳”是山南面,“阴”是山北面;“防、阻、限、隔、障”皆因有山;人在上下山时常在山坡边挖脚窝作台阶,因此左“阝”在有些字中表达上山下山、台阶等义。

如“陟、降”是步行上山和下山邑甲骨文,表达众人的聚居区造字本义:有一定人口定居的城邦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晋 • 陶渊明《桃花源记》引申泛指一般的城乡,进而特指古代的封地、国都作右偏旁时,金文、小篆都写作“邑”形,隶楷书时,作意符多写作“阝”,如“邦、邻、郡、都、郭、邯郸、鄙”,作声符则写作“邑”,如“悒、挹、浥”右“阝”(邑)作意符时,所从字与地区、地名、城郭、古代诸侯封国等义有关,如“邢、邓、郑”本是古代诸侯封国名,“邱”是古地名,后都用作了姓氏3、礻(示)甲骨文上面一横指事符号 代表“天,本义:朝天祭拜,祈求天神显明天意,该部首的字和“祭祀、神迹”有关,如宗、祖、祈、祷如:示,天垂象,见吉凶因此示人也——《说文》衤(衣)衣,甲骨文(入),表达两臂插入两袖,穿起上装造字本义:两臂插入两袖、穿起上装   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 • 五蠹》因此“衤”部和衣服有关,如:裳、裙、袍4、 氵,俗称“三点水”,是“水”作偏旁部件放在字的左边时的变形氵”旁的字与水有关如:浩,形容水广阔无边的样子汲,表达从井里取水,泛指打水沐,本义是用水洗头发沃,本义是用水灌溉江、河、汶等原是水名。

冫,俗称“两点水”水遇寒便凝成固态的冰冰之形成必在低温寒冷条件下,因此,“冫”旁的字大多与冰或寒冷有关如,冻,本义:厚冰引申泛指液体或含水东西遇冷凝固凌,本义:结冰凛,本义:寒冷�(lì),本义:寒冷凄,本义:寒凉chuàng),本义:寒、凉寒,它下面的两点也是“” 6、彳本意是纵横相交的十字路,以它为部首的字,或表达道路,如径、街;或表达走动、行动,如徐、往辵 chuo 同“辶”甲骨文(行,四通八达的大道)(止,脚),造字本义:走在大路上,从辶的字基本上与行走有关,如达、远《说文》: “往,之也从彳, 声 “古文从辵可知许慎的意思是在她那个时代“往”从“彳”,在此之前义符为“辵”,至于具体什么时期开始从“辵”变为“彳”难以求证,但是可以看出“彳”“辵”浮现互用的状况辶止,迻也从辵止,”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迻也从辵止声并觉得此字是古“徙”字辵”下面的“止”移到了“止”下,于是形体讹变成了“徙”字形,此二字是异体字7、攴(反文)pu 甲骨文(卜、权杖)(又、抓握),表达持杖击打造字本义:手持权杖击打在古代字形构造中“攴”、“攵”常常相通用作为部首,与击打有关,表达如攻、敲。

攴(pū)部也可以觉得手部的分支攴就是扑字,攴扑都以卜为声符,从又等於从手,因此懂得是扑字从攴的字不都是打击的意义;有些字只表达某种动作或行为,例如收、赦、改、 在中文中,保存原形的有,“敲、寇”等使用变体的有,“收、攻、政、改、放、牧、教、效、敝、敬、救、数”等但是,“致”中的“攵”是“夂”形变而来手金文字形像五指伸张的样子造字本义:伸张的五指,人的前肢古人称静态的前肢为“手”,称动态的手为“又”(抓握、操持),或与手有关或与手的有关动作有关,如:搔、擎、秉引申为人(选手);招式手法(手法)如:抑,本义是用手按低《老子》:“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扬,本义是用手举起《礼记?檀弓下》,“杜篑洗而扬觯郑注:“举爵於君也后裔所谓扬鞭,也是这个意义8、口 指嘴巴,如:口才、口技、口称引申为出入、流通的位置口岸、口袋还可以指:人,人员有关字有:唱、吟、唯口是“围”的古体字,本意是环绕、周边这个作为部首的字,重要有下面几类:一是像建筑、园林等的平面图四周边界,如国、囤、园、囿;二是表达囚禁围困之意,如囚、困、囹圄;三是其她形状演变而来,如团、圆的外框是圆圈9、月 《説文解字》:月,闕也太陰之精如: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诗 • 小雅 • 天保》,还可以指“三十天”如:族庖月更刀——《庄子 • 养生主》如:期、朔月指鸟兽身上的肉,在篆文字形中“月”与“肉”几乎相似身体器官的大部分字都是以此为偏旁,如:背、肘、胳、膊其中,除了期(朞)的“月”和“冃”跟月亮有关系,剩余的如肤(膚)、胁(脋)、胸(胷)等的“月”和“冃”都与“肉”有关系四、 论述1. 从中文的字形、本义角度评价甲骨文、金文、小篆三种字形在字义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特点、价值)甲骨文的价值: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觉得是现代中文的初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觉得是中文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浮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诸多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目前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措施来看,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特点:从字体的数量和构造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中文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均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其重要特点:(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性,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2)甲骨文的某些会意字,只规定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规定固定。

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种字可有十几种甚至几十个写法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种字可以占上几种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4)由于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因此笔画较细,方笔居多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因此有人觉得,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由于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②金文的特点: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初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近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合计3722个,其中可以辨认的字有2420个与甲骨文相比,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且整体遒丽,古朴厚重,异体字繁多,象形性强,金文与甲骨文构造无大的区别,字体只是有明显区别而已1) ,笔画与笔画构合上注意了协调性的解决,线与线之间的穿插衔接,更多地向圆的形态接近,给人一种力量低沉的往复回荡除此之外,金文文字在这些相交的角处,都尽量用圆弧做解决,以更大地增长互相的协调性2) 其二,字型构成中对整洁匀落美的故意追求,与线的组合关系呼应之中,更多地追求一种平直整洁之势3) 其三,文字造型构造中的主次问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