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冬天的古代唯美诗词赞扬冬天的古代唯美诗词1山中雪后郑燮 〔清代〕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译文早晨起,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雪后初晴,白云惨淡,连日光都变得寒冷房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啊!注释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诗这句是说,屋上积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开放清孤:凄清孤独等闲:寻常、一般赏析《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是说早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溶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似乎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早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的画面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毅不屈的性格,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明哲保身的品质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赞扬冬天的古代唯美诗词2雪梅·其二卢梅坡 〔宋代〕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非常春译文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假如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特别的俗气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明丽多姿,生气蓬勃简析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行,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漂亮的春色诗人认为假如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赞扬冬天的古代唯美诗词3北风行李白 〔唐代〕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译文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
燕山的雪花大大的,犹如一张张竹席,它们零零碎碎地撒落开来,漂浮在轩辕台上在幽州十二月天思念远方丈夫的思妇,不唱歌了,也不说笑了,成天双眉紧锁她倚着大门,凝视着来往的行人,想到夫君还在那苦寒的北方前线心中凄苦哀怨临别时你手提宝剑,救边而去,在家中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箭袋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始终挂在堵上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了尘埃如今其箭虽在,可是人却恒久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人之不存,我何忍见此旧物乎?于是将其焚之为灰矣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犹如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遮天蔽日,无边无垠注释北风行:乐府“时景曲”调名,内容多写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伤感之情烛龙:中国古代神话传闻中的龙人面龙身而无足,居住在不见太阳的极北的寒门,睁眼为昼,闭眼为夜此:指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大兴县这里指当时安禄山统治北方,一片黑暗燕山:山名,在河北平原的北侧轩辕台,纪念黄帝的建筑物,故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这两句用夸张的语气描写北方大雪纷飞、气候寒冷的景象双蛾:女子的双眉双蛾摧,双眉紧锁,形容哀痛、愁闷的样子长城:古诗中常借以泛指北方前线良,实在鞞靫(bǐngchá):当作鞴靫虎文鞞靫,绘有虎纹图案的箭袋。
焚之”句:语出古乐府《有所思》:“摧烧之,当风扬其灰黄河”句:《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此反其意而用之北风雨雪:这是化用《诗经·国风·邶风·北风》中的“北风其凉,雨雪其雾”句意,原意是指国家的危机将至而气象愁惨,这里借以衬托思妇凄惨的遭受和凄凉的心情裁,消退赏析此诗通过描写一个北方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揭露和抨击了安禄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诗人从一个“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一般题材中,出神入化,点铁成金,开掘出控诉斗争罪恶,怜悯人民苦痛的新主题,从而给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义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经常借助于神话传闻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就是引用《淮南子墬形训》中的故事:“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高诱注:“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怪诞离奇的神话虽不足凭信,但它所呈现的幽冷寒冷的境界却借助于读者的联想成为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描写足以显示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几句意境非常壮阔,气象极其雄浑日月不临既承接了开头两句,又同“唯有北风”相互衬托,强调了气候的寒冷号怒”写风声,“天上来”写风势,此句极尽北风凛冽之形容对雪的描写更是大气包举,想象飞腾,精彩绝妙,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歌的艺术形象是诗人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统一,李白有着丰富的想象,热情的情感,自由豪放的特性,所以寻常的事物到了他的笔下往往会出人意表,超越常情这正是他诗歌浪漫主义的一个特征这两句诗还好在它不单写景,而且寓情于景李白另有两句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二者同样写雪,同样运用了夸张,连句式也相同,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却全然不同一个唤起了浓郁的春意,一个渲染了严冬的淫威不同的艺术效果皆因作者的情思不同以席来拟雪花此句想像飞腾,精彩绝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大,密的特点,极写边疆的寒冷这两句诗点出“燕山”和“轩辕台”,就由开头泛指广阔北方详细到幽燕地区,引出下面的“幽州思妇”作者用“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等一连串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忧心忡忡、愁肠百结的思妇的形象这位思妇正是由眼前过往的行人,想到远行未归的丈夫;由此时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对远在长城的丈夫的担忧。
这里没有对长城作详细描写,但“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一句可以使人想到,定是长城比幽州更苦寒,才使得思妇特别忧虑担心而幽州苦寒已被作者写到极致,则长城的寒冷、征人的逆境便不言自明前面的写景为这里的叙事抒情作了伏笔,作者的剪裁功夫也于此可见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鞞靫”是装箭的袋子这两句是写思妇忧念丈夫,但路途迢远,无由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饰有虎纹的箭袋寄予情思,排遣愁怀这里仅用“提剑”一词,就刻画了丈夫为国慷慨从戎的英武形象,使人对他后来不幸战死更生怜悯因丈夫离家日久,白羽箭上已蛛网尘结睹物思人,已是黯然神伤,更那堪“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物在人亡,倍觉伤情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一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思妇将种种离愁别恨、忧思悬想统统化为极端苦痛的无望心情诗到此好像可以结束了,但诗人并不止笔,他用惊心动魄的诗句倾泻出满腔的悲愤:“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捧土”是用典,见于《后汉书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是说黄河边孟津渡口不行塞,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黄河当更不行塞这里却说即使黄河捧土可塞,思妇之恨也难裁,这就极其显明地反衬出思妇愁恨的深广和她悲愤得不能自已的剧烈感情。
北风号怒,飞雪漫天,满目凄凉的景象更加浓重地烘托出悲剧的气氛,它不仅又一次照应了题目,使首尾呼应,结构更趋完整;更重要的是使景与情极为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人几乎辨别不清哪是写景,哪是抒情思妇的愁怨多么象那无尽无休的北风雨雪,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这两句诗恰似火山喷射着岩浆,又象江河冲破堤防,产生了剧烈的震撼人心的力气这首诗胜利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原委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恳在里面,使我们立即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假如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只有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才有生命力叶燮的《原诗》又说,夸张是“决不能有其事,实为情至之语”诗中“燕山雪花大如席”和“黄河捧土尚可塞”,说的都是生活中决不行能发生的事,但读者从中感到的是作者剧烈真实的感情,其事虽“决不能有”,却变得真实而可以理解,并且收到比写实剧烈得多的艺术效果此诗信笔挥洒,时有妙语惊人;自然流畅,不露斧凿痕迹无怪乎胡应麟说李白的乐府诗是“出鬼入神,惝恍莫测”(《诗薮》)赞扬冬天的古代唯美诗词4阁夜杜甫 〔唐代〕岁暮阴阳催短景,天际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千家 一作:几家)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音书 一作:依依)译文岁末季节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破晓时军营中鼓角声更显得悲壮凄凉,银河倒映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夫樵子时常在夜深传来“ 夷歌”之声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最终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孤独了注释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霁(jì): 雪停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起先活动起来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独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安慰漫:徒然、白白的。
鉴赏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美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际,指夔州,又有沦落天际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格外洪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戈未息、斗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天空无尘,天上银河显得特别清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