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要懂得分寸《道德经》虽只有五千言,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启 发为人处世之道全文贯穿着辩证的智慧,祸福相依、长短 相形,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需能屈能伸、张弛有度为 人处世最要紧的就是要懂分寸,有进有退1懂分寸,要藏露得宜《道德经》第九章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 身退,天之道执持盈满,不如适可而止;锋芒毕露,难以长久保持 尖锐满堂的金玉,难以守住;如果因为富贵而骄横,那是 为自己种祸根一件事情大功告成,就要藏拙收敛,这是符 合自然规律的道理身退”并不是远离世间, 独自隐居而是懂得收敛, 不显露出来,有功劳而不总是把功劳挂在嘴边有危难时,该出手时就出手,要能乘势而上,发挥自 己的才能,建功立业功成之后,该淡泊时须淡泊,懂得激 流勇退,不吃功劳簿的老本,保持谦逊低调随着后天的学习,人的才能、本领日渐增长,总会自 觉或不自觉地显露出来,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出众之才因为发挥才能而立了功,总忍不住向别人夸耀几句然而,正如老子所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 正成熟、有智慧的人总是保持沉默因为他们能看淡这些身 外的名利,也懂得藏与露的分寸,不需要用事事出头来证明 自己,懂得用敛藏、守拙来保护自己。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收敛自己的锋 芒,才可保身长久,得以颐养天年2懂分寸,宜把握好相处的距离《庄子·山木》中说:“贤者之交谊,平淡如 水,不尚虚华君子之交淡如水,关系再亲近的亲人,交 情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完全地亲密无间,要给对方留有足 够的空间人与人之间有一道无形的线,懂分寸,要明白这根线 的存在,尽量做到不越界越是关系亲密的人,分寸也越难掌握,越容易越俎代 庖,触到他人的底线作为父母,在孩子年龄尚小、心智不成熟的时候要有 所作为,积极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帮他塑造人格 当孩子人格完善之后,要懂得适时放手,充分尊重孩子的独 立人格,很多事大可让他们自己去决定作为朋友,要掂量好自己与对方的关系,知道哪些话 该说、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能说;有些事可以做,有些 事不能做幽默的分寸把握不好,就成了低俗趣味;热情的分寸 把握不好,就令他人感到如火灼烧;谦虚的分寸不把握好, 就会呈现出虚伪的面貌《道德经》第二十章说:“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 遗众人好像都有过剩的东西,而我好像什么都不足在 与一些人的相处中,也许“不足”的态度更合适生活中,被人称道为高情商的人,并不一定有多么出 众的才能,而在于他们在与人相处中能把握好分寸。
懂分寸 的人,说话、办事都能让人感到如浴春风般温暖舒服3懂分寸,凡事不宜做得太绝《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残缺一样,但它的功用永远不 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是空虚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 不会穷尽人生在世,每天要面对和处理很多事, 难免会有失误面对他人的过错,不要逼得太紧,做得太绝,要为他人留有 余地,适当包容他人的过错把事情做绝,确实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聪明机巧但会让人觉得不厚道,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敬服,赢得人心 可能会聪明反被聪明误,陷入孤立无援的窘境凡事不做绝,包容他人的过错,也是为自己留有后路 尘世是一张网,每一根线都牵连着不同的人这些线,也从 来不是单向伸展,每个人都可能掌握主动权若把事情做绝,当后来想要挽回时,为时已晚,已无 转圜的余地当自己犯错时,又有多少底气希求他人的包 容?正如曾国藩所说:“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红楼梦》五十六回中探春、 李纨、宝钗协理大观园, 探春心系家族,展现出改革家的精神与魄力, 一心想着俭省C 宝钗则更高一层,她深谙人情人心,懂得为下人考虑虽要 俭省,也要有分寸,不能让俭省成了吝啬刻薄,也要让下人 多得些好处。
懂分寸,是良好教养的体现;懂分寸,是一个人成熟 的重要标志分寸,是很微妙的,很难掌控治大国若烹 小鲜”,与人相处中的分寸感,也像掌握火候一样,并非易 事分寸感的把握难以言传,只有在为人处世中慢慢揣摩, 在生活中慢慢积淀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