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溶解性—结晶》教案教材分析:溶液是学生对身边的物质水的进一步深入探究通过定性认识溶液、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等,学生初步了解了溶液的特征,认识到溶液的组成通过定量分析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物质的溶解度及曲线含义,学生具备了对溶液定量的认识,掌握了改变溶液状态的方法本课内容是物质溶解性中关于溶解度曲线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课内容中,学生将进一步认识溶解度对从溶液中获得晶体具有决定性;并体会从固体到液体,再从液体中获得固体的途径,利用这些知识去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结晶现象,掌握两种结晶的原理,能依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选择合适的结晶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等方法掌握结晶过程,并学会使用结晶法分离物质,提纯晶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认识生活中的结晶现象图片展示并提问:冬天蜂蜜变成白色固体,军训的衣服上出现白色颗粒,这些白色固体是什么,是怎么产生的?讨论并表述白色固体产生的原因从生活中结晶现象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认识常见的晶体利用图片介绍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晶体体验结晶过程从生活中结晶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从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分别获取晶体?指导学生实验:对两种溶液同时采用降温和蒸发法获取晶体1)在2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热的硝酸钾浓溶液和氯化钠浓溶液,再把试管放在冷水中降温,观察实验现象。
2)用滴管吸取半滴管浓的氯化钠(或硝酸钾)溶液放入蒸发皿中蒸发试剂,观察实验现象 小组讨论书写方案,并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实验步骤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体验结晶过程,感受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的原理分析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的原理1.指导学生讨论在实验1中,获得大量晶体的是哪种溶液,为什么该溶液能得到大量晶体而其它溶液却没有呢?2.在实验2中,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溶液都得到大量晶体吗,如果是,那么它们获得晶体的过程是怎样的?3.结合图片指导学生利用溶解度曲线引导学生总结结晶方法使用范围,并结合习题进行巩固4.组织学生对两种结晶方法的原理进行分析总结5.展示硫酸铜溶液制作的蓝色玫瑰,引导学生分析制作方法结合图片数据,用溶解度曲线分析两种结晶方法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归纳两种结晶方法使用的范围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并结合溶液在结晶过程中点的移动,认识结晶方法选择的依据结晶方法的应用指导学生分析,利用合适的结晶方法分离物质图片分析:海水晒盐,盐水捞碱;情景:1.一位同学在装硝酸钾药品时,不小心混入了少量氯化钠他该怎样操作就能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钾晶体呢?引导分析:分离物质,可以依据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不同,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
如分离泥沙和食言,可以依据二者在水中溶解性不同,利用过滤将二者分离对于都溶于水的物质,可以根据溶解度变化特点,采用合适的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组织学生讨论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实验方法提问:通过降温得到硝酸钾晶体,在过滤之后需要洗涤,应该选择什么液体洗涤呢?2.从混有硝酸钾的氯化钠中得到氯化钠晶体,应该如何操作?问题:蒸发能使任何溶液都得到晶体,怎样操作能使氯化钠变成晶体,而硝酸钾几乎没有晶体产生,依然溶解在水中呢?动画展示:蒸发过程中,氯化钠因水分蒸发而大量析出,硝酸钾因温度高而大量溶解,几乎没有晶体析出结合溶解度曲线,分析提纯硝酸钾的步骤是溶解、降温结晶、过滤因为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降温可以得到大量晶体;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降温不会产生大量晶体所以对氯化钠和硝酸钾分离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把二者分离硝酸钾晶体应该用冰水或饱和硝酸钾溶液洗涤,防止晶体溶解损耗学生描述动画过程中的现象和原理,解释提纯氯化钠晶体的过程总结常温过滤和高温过滤的应用原理理论结合实际,增强学生对结晶现象的认识,并初步学会利用结晶方法分离、提纯物质总结和拓展组织学生总结结晶的原理,结晶方法拓展:生活中的冰糖是晶体吗?你能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制作冰糖吗?拓展视野,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把化学知识与生活结合,感受化学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