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防灾公园规划设计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4MB
约16页
文档ID:42425764
防灾公园规划设计_第1页
1/16

Comment [Microsoft1]: 原稿原稿 185185 页页 ————此处删除此处删除 2020 行行第五节第五节 防灾公园规划设计防灾公园规划设计一、防灾公园的功能与类型一、防灾公园的功能与类型(一)防灾公园的定义(一)防灾公园的定义防灾公园,是指平时作为一般公园使用,但同时具有明确的防灾功能,灾时能开展医疗急救活动、复原与重建活动,发挥避难场所、避难道路、火势蔓延的延迟与阻断等多种防灾功能的公园二)防灾公园的功能(二)防灾公园的功能考虑平灾结合,防灾公园的平时的功能为景观美化、生态保育、休闲游憩等防灾公园在灾时、灾后应具有的功能,随受灾初期(受害到3小时内)紧急阶段、应急阶段(约发生三天左右)、恢复重建阶段(三天以后)的时序变化而有所不同,主要包括避难、减灾、信息传达、医疗、卫生、运输等基本功能具体的功能分述如下:①避难因火灾蔓延、房屋烧毁及倒塌,防灾公园可作为紧急避难的场所、临时集合场所、避难中转地、最终避难所、避难道路、临时的避难生活场所②减轻灾害影响防止及减轻火灾、爆炸等灾害,以及缓和、防止山崩、土石流等自然灾害、并提升避难空间的安全性,为防止及延迟街坊大火的蔓延、以及保护避难空间中避难者免受街坊大火辐射热的侵袭,并提升避难场所的安全性。

③情报的收集及传达警报及预报等灾害发生前的情报传达、灾害时的灾害状况、伤亡受损状况、避难、安全确认、救助、救援、紧急应急物资及生活相关的各种情报收集及传达此外应包含救援活动等指挥、调整相关情报的收集及传达④支持消防、救援、医疗、救护活动支持消防机关及地区居民所进行的各项消防、救援、医疗、救护活动等据点⑤支持临时避难生活提供避难生活上必要的饮用水及其它用水、临时厕所、照明、能源、食物、生活日用品、生活日常所需器材、临时避难生活空间,支持临时避难及紧急避难生活的空间等⑥支持防疫、清扫活动支持检测水质及消毒等防疫活动、清扫活动、垃圾处理及水肥处理活动⑦支持救灾的运输提供救助及救援方面必要器材、人员输送的中转空间,用作直升机停机坪三)防灾公园的类型(三)防灾公园的类型防灾公园的类型可依据其功能、规模、面积、形态、道路宽度及服务半径等,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日本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将防灾公园划分为六种类型(表4-6)表4-6 防灾公园的类型序号 种类定义公园类别规模道路宽度服务半径1具广域防灾据点机能的都市公园 主要作为广域复旧、重建活动据点的都市公园 广域公园50ha 15m以上 200m以上 2具广域避难场所机能的都市公园 发生地震大火时,提供广域避难之用的都市公园 都市基础公园、广域公园10ha 10—12m 200m以内 3具紧急避难场所机能的都市公园 发生地震大火时,主要能提供紧急时避难用的都市公园 邻里公园、地区公园等1—2ha 5—10m 500m 4具避难道路机能的都市公园 作为通往广域避难场所或者类似安全场所的避难道路线的绿道 绿道等10m以上 5遮断石油储槽地带及背后市街地的缓冲绿地 主要以防止灾害成目标作为缓冲绿地的都市公园 缓冲绿地6居家附近具防灾活动据点机能的都市公园 主要以自家附近成为防灾活动据点的都市公园 街区公园等300—500m² 未满3m 500m以内 二、规划二、规划设计内容设计内容①现状调查与分析。

对规划区内现状所有的公园进行调查,并评价其在防灾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②防灾公园空间体系布局指定防灾公园的位置,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公园进行科学的组合,形成完整的防灾公园体系③园内防灾设施设置对防灾公园内的防灾空间和设施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三、三、规划设计方法规划设计方法(一)防灾公园评估(一)防灾公园评估如要了解城市中存在的公园其是否具备防灾公园的功能,可从评估规划区的危险度及防灾公园的安全度两方面着手,以下举例说明作为重要避难场所的防灾公园的评估基准1 1、规划区危险度的评估项目、规划区危险度的评估项目((1 1)规划区基本条件)规划区基本条件①城市自然地理环境特征②规划避难圈域内的人口数2 2)防灾分区的状况)防灾分区的状况①人口密度②现状避难困难区的面积;例如到达市级避难中心或街区外安全场所的步行距离超过2km 的地域面积,以及有效避难面积低于2 ㎡/人的地域的面积3 3)防灾分区的危险度)防灾分区的危险度①耐火区域面积比率②木构造建筑物的占有率2 2、防灾公园安全度的评估项目、防灾公园安全度的评估项目防灾公园安全度的评估,即防灾公园的防灾性能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项目:((1 1)公园基地、避难安全性)公园基地、避难安全性①公园基地的安全性。

②防灾公园的规模③有效避难面积④避难场所的安全性及延烧防止功能⑤避难时的可达性2 2)紧急避难、救援活动支持功能)紧急避难、救援活动支持功能①紧急避难支持功能:饮用储水槽、水井、可作为生活上多方面使用的水利设施、储备仓库、广播设施、情报提供设施、厕所、紧急照明设施、紧急电力供给设施②救援活动支持功能:直升机停机坪(场外停机坪或紧急停机坪)、紧急车辆停车空间、救援活动用帐棚扎营用地3 3)综合、高效的防救灾功能)综合、高效的防救灾功能①确立地区防灾计划内的定位:制定灾害时的紧急应变计划②与相关设施的配合:与警署、消防站等或医院、福利设施等防救灾相关设施间的距离,以及灾害时的合作运作体制利用上述的评估项目,可分别赋与不同的评估值及相对应的基准值此外,将街坊的危险度评估及防灾公园的安全度评估值加和后,判定防灾公园的等级并了解其缺点,以便作为改善之处,以提升防救灾避难功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二)防灾公园空间与设施规划重点(二)防灾公园空间与设施规划重点 防灾公园规划需兼顾平时与灾时,因同时间人车在园内各空间流动,使用人的特点各不相同,因此空间设施应有多重对应的机能,其规划重点如下:①广场区可由主入口快速通达,以防火树林、洒水设施保护而且开阔性要佳、避难空间要足够,其形状以方形图形较为合适。

让灾民第一时间进入避难,首重环境安全,以安抚灾民恐惧不安情绪②入口有足够规模能让避难者、车辆依序顺畅进入;主入口空间表达空间意象特殊、视觉强烈;防灾公园外围应能安全、方便进入③园道线形满足人车流动顺畅性,而园道在灾时也是避难、救援、救护的动脉④防火树林带栽种的树种以叶肉厚油脂少、水分多之常绿乔木为主,避免栽有刺植物⑤紧急厕所应有全天候、全方位服务设备及功能⑥紧急广播设备造型配合景观,可在园区内任何角落清晰听到广播内容配置高科技通讯设备,固定的通信设施可以使用太阳能等新能源⑦紧急供电系统具有多种发电方式备用,可以随时保障公园管理中心和信息通信设备的供电⑧紧急照明设备采用节电科技,明确导引安全避难⑨储备仓库近指挥中心(管理中心)和出入口,便于接收、发放物品⑩具备良好的直升机起降空间以及飞行轨道所需要的净空控制三)防灾公园的设置标准(三)防灾公园的设置标准各等级防灾公园由于所处位置不同、用地规模不同等等,在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对于不同的层次和类型的防灾公园,需设置不同的配置标准例如下表4-7、表4-8分别是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各类型防灾公园的项目配置标准表4-7 各类型防灾公园种类与配置标准层级种类规模功能划设标准必要设施与设备可考量的地点区域防救灾避难生活圈广域(大 规模)防灾公园绿地近50ha 或50ha 以上救灾物资中心(物资人员、资讯整 合中心)每一县市至少一处 设置以利 于集结、分派的重要交通枢 纽地点防火缓冲林带 避难广、草坪 指挥中心卫星通讯设备 大型停车场不断电设备、替代能源 水池、耐震性都会公园 大型环保公园 机场 军事用地港口 大面积水岸绿地水槽、紧急用水井 储备仓库厕所、盥洗间大型直升机停机坪引导标志、广播设备地区防灾 公园绿地10ha 以上中程避难场所·服务半径 2公里·一乡镇市每一都市计划区至少一处·省辖市每一行政区至少一处·防火缓冲林带·避难广场、草坪·耐震性水槽·紧急电源·储备仓库·引导标志、广播设备·厕所·体育场(运动园 区)·都市公园广场·大专院校、校园·大型民用·旅馆用地、游憩用地、商业用地、停车场、开放空间 及绿地未来若实施城乡计划后,应再依各城乡人口集区 的分布区位规划适宜的城镇地区防灾公园绿地 的数量社区、邻 里防灾公 园绿地1ha以 上阶段避难场所·每一闾里或服务半径500公尺设置一处·防火缓冲林带·避难广场、草坪·引导标志、广播设备·紧急照明·中小学校园·机关绿地·邻里公园绿地、 广场·大型寺庙园林或庙埕·民用供公共使用的开放空间与绿地、停车场社区、邻 里公园绿 地1ha以 下紧急避难场所(避难道路径上的停留空间)·联系社区、邻里防灾公园绿地·引导标志、广播设备·紧急照明·邻里公园绿地·街角广场·畸零地(空地)·庙埕8米以 上紧急避难道路联系社区、 防灾公园绿地·引导标志、广播设备·防火植栽·市区道路·堤外道路、河川 绿道、防汛道路15米以 上消防救护的救 援道路联系社区、 防灾公园绿地扣除停车仍保有至少8米宽 度·市区道路20米以 上物资支援、维 系交通输送的 联系道路、桥 梁·市区道路·快速道路·外环道路避难道路 及线性绿 地林荫绿 带·避难道路·紧急避难道地·市区道路·连外道路工业园区 防灾缓冲 绿带50米·防止爆裂、火灾或有毒 气体(液体)外泄延烧·防止辐射扩 散·工业地区外围·科学园区·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的防灾缓冲绿带,视区位应串联区域及地区防灾 生活圈表4-8 各等级防灾公园设施构成(四)各类型防灾公园的规划设计要点(四)各类型防灾公园的规划设计要点不同层级的防灾公园在平日仍应发挥环境保全、休闲游憩的功能;因此,防灾公园规划在其分区配置、流线与设施设置上,需要考虑不同功能间的整合与弹性变换。

不同规模的防灾公园因扮演角色不同而有分区与设施需求的差异,但各类防灾公园必须确保空间安全,才能确实满足避难行为规模大的防灾公园必须满足多重功能,且分区较明显;小规模者可能不设定使用分区,从而保持空间使用的弹性1 1、广域防灾公园、广域防灾公园①广域防灾公园的位置多位于市郊或市区边缘,面积广大,必须考虑周边主要道路的可达性,面临主要避难人潮方向设置一个以上的出入口②设置周边缓冲林带,种植防火树种以形成火灾时的阻燃带,平时则可发挥景观缓冲、净化空气、水土保持与生态栖地的功能③选择园区内坡地平缓(<10%)、地质土壤稳定、高程适合(低地恐有积水困扰)的安全地点设置避难广场区广场区与主入口间距离不宜过远,有清楚主动线串联,采用透水铺面,并适当区分为若干相临之中小型广场,灾时可弹性提供为居民避难、救灾人员集中、医疗救护、物资收集分发等不同空间,以维持救灾秩序平时则供为各类游憩活动之使用空间④广场区旁应有草坪区,提供为灾时避难搭设帐棚使用草坪区地形应以中心略隆起(>2%)、周边排水的平缓地形为宜,大小草坪配合广场可提供最大避难面积,其间可有植栽以缓冲柔化空间视觉条件⑤园区设置水池、水景,并有水质过滤净化设备。

水池平时可为滞留池,景观池或生态池,灾时提供生活用水使用若有自然水源或天然溪流经过时,应于入水口设置过滤设施,以确保水质与水源通畅⑥园区主体建筑应邻近广场、草坪区,平时为园区管理服务或解说中心,灾时作为指挥中心,建筑内设置卫星等相关通讯设备,旁临的开放空间(广场或草坪)则提供为大型直升机升降使用规划时还应考虑直升机升降所必要的净空空间的保留⑦考虑避难所需的各类生活设施,如厕所、盥洗间、照明设施等,可分散配置于避难空间周边,平时提供游憩活动使用,灾时视需要配合增加临时性设施⑧广域防灾公园在救灾避难时序中,可能有搭建组合屋充作医疗、办公空间的需求,园内各类设施构件应有变换功能的考虑,以掌握救灾的时效性⑨园区中必须设置耐震性水槽、紧急用水井、储备仓库、紧急电源(如太阳能)不断电系统等,以提供灾时急需停车场及主流线的路灯(或照明设施)尽可能保留一部份运用太阳能或太阳能蓄电池的替代能源⑩园区的主流线应串联上述各类避难空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