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及其相关成就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34KB
约9页
文档ID:463531069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及其相关成就_第1页
1/9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及其相关成就1938 年 10 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 "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 马克思 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 按照中国的特 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宇主 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 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口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儿十年来, 这一实事求是的科学作法,取得了巨大的实践成就,为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作出了突 出的贡献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将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 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 19 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 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 创立的。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 19 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 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 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 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 年 10 月 ,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 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 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 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1 -(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 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

这就揭示了无产 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 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 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 地的实际问题反过来说, 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一一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 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其次,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实践马克思列宇主义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 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教条主义态度将马克思 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当作语录,当作《圣经》,开口闭口 “拿本本来”只注意他们 的具体结论,而忽视了引出结论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经 典作家的许多观点,是根据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而来的 , 生搬硬套地将 它用到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社会,一定会犯“水土不服”的毛病。

这样做 , 看起来取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经”,但实际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这一活的灵魂 ; 看起来思想无比革命,实际上思维十分保守一旦采用这种思 想来指导实践,很容易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的损失与之相对应的就是 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毛泽东的话讲就是用马列主义这根"矢”,去射中国革命实践这个“的”,理论科学,目标明确,这才叫做"有的放矢”,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回顾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 , 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本国化的原则, 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一帆风顺 ; 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形而上学 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严重 的挫败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宇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就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 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 乂是与时俱进的 , 它们是 统一的科学思想 体系一)各阶段中国化成果的取得1.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 思第一列宇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 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3.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 势 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 问题 ,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乂一次与时俱进, 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 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二)中国化成果之间的联系及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乂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 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1.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 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笫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 ,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O2.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 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 理论成果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 , 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起当 年有很多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3.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作为中 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 意义第一,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是面向 21 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是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笫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LI 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 依黑力量、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4.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总体布局具有统领作用第一,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开拓了中国马克思 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笫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核心。

笫三,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找到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笫 四,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是对人类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一般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理论升华总之,科学发展观在多维视角下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内涵的当代阐释,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入将是我们发展的重要保证正如邓小平所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伴随着的一步步深入见证 了我们国家的稳步强大发端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更是掀开了中国历史 新的一页,也开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创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 索在经过长达 30 年的风雨历程以后,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 断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要走特色的发展道路,进一思主义主,更深入地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实现这一科学理论化,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才能更进一步地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东方伟大民族夙愿步深入学习马克武器的再次中国巨龙的再次腾飞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