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任务设计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任务设计 目录 01 什么是评价任务 02 评价任务的制定 03 评价任务与教学活动 一、什么是评价任务? 所谓评价任务指向学习目标的、可评价的学习任务 举例: 《小石潭记》 学习目标:通过概括段意,理清游记的线索 评价任务 (1)自由朗读课文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段落内容并写在学案上 (2)小组交流,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游记的线索 分类: (1)传统的测试题,包括纸笔测试,口头问答,动作测试等 b、确保“一致”的策略之二:对应思维 如何理解“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理解 1:评价任务必学引出与学习目标所学要的学习信息 理解 2:怎样的学习目标设计设计怎样的评价人物 理解 3:有目标,总要有评价:评价,总是针对目标的 理解 4: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的对应关系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 如:小学语文《新来的王老师》 (指向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体会新来的王老师的魅力 (2)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学会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 评价任务 (1)朗读课文一遍,选用“请、摇摇头”等关键词说说汪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
(检测目标 1) (2)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作者选取了课前、课上、课下、 放学后的典型事件 (检测目标 1) (3)思考、讨论、说一说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4)以《我的老师》为题,选取一件典型的事件表现这位老师的魅力或品格(检测目标 2) 明晰性(可执行性) 所谓可执行性,就是评价任务要清晰、要具体、要明白,让学生“可做” “可说” “可写” “可表达” 一个明晰性的评价任务要让学生清楚:我要做些什么?我怎么做? 如何使评价任务更加明晰呢? 第一,语言明白 语言的表达清晰度, 究竟让学生做些什么、 怎样做,要讲的明明白白,要采用学生能懂的语言,确保学生明白(当然,教师更要明晰) 第二,教师示范 第三,提供样例 第四,给予辅助, 如何利用 PPT 将重要的学习任务呈现, 这样更方便学生的学习 空间感 所谓空间感,即评价任务的设计要具备多样性、开放性 怎样的评价任务是有空间感的? (1)要简约:不复杂、不零碎而繁多 (2)要求丰富:任务可能催生的“学习信息”是丰富的,而不是单一的、封闭的 (3)有趣味:任务尽可能是有趣的,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举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能说出长方体的顶点、棱、面的数量和特征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评价任务初稿: 观察手中的长方体物体,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完成表格 项目 长方体的特征 有( )个面 每个面( )形 面 ( )面完全相同 棱 有( )条棱 ( )棱的长度相等 按照相等的棱长可分为( )组 顶点 有( )个顶点 修改稿 观察手中的长方体物体,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想象,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发现? 空间感 保证评价任务的空间感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任务本身设计的好 二是评价任务要使用的好 三、评价任务怎样制定? 采用二步转化法制定评价任务 01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任务 02 确定本课的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举例: 初中语文《黄河颂》 教学目标:运用批注的方法品读诗歌,感悟诗情 1、学习课文中批注示例,总结批注的角度 2、从课文中选出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两三处诗句,仔细品味并加上批注 3、采用个人诵读、小组合作、音频范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评价任务举例: 初中语文《端午的鸭蛋》 教学目标:通过浏览、默读,能概括高邮鸭蛋的主要特点及围绕鸭蛋发生的趣事,说出表现的生活情趣和蕴含的思想情感。
1、浏览课文内容,概括端午鸭蛋的特点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鸭蛋写了哪些事情”请用简练的语言批注 3、结合文中趣事,联系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伙伴谈一谈感受 四、评价任务与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设计,就是安排这些评价任务 基本流程: 第一,明确评价任务 考虑怎样呈现评价任务,让学生明确自己将做什么,怎么做,做到怎样 第二,执行评价任务 考虑怎样组织学习活动,以确保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交流学习情况 考虑怎样组织交流,怎样对学习信息进行反馈、指导或补充等 如何确保教学活动与目标、评价一致? 1、学习活动嵌入评价任务 2、教学过程优化评价信息 3、教学设计:从框架到细节 学习活动嵌入评价任务 明确评价任务——执行评价任务——交流学习情况 教学活动优化评价信息(学习链/评价链) 展开评价任务——获取(收集)评价信息——利用(处理)评价信息(教学链:教学设计要考虑什么问题?) 整体上看, “呈现评价任务—执行评价任务—交流学习成果”是一个学习链/评价链, 一节课的教学就是由若干这样的学习链/评价链构成的 教学活动的设计遵循“从框架到细节的思路” “框架”——学习目标的确立及评价任务的落实。
板块式的推进: 每个板块都围绕学习目标展开, 每个板块包括三个环节:明确评价人物——执行评价人物——交流学习情况 《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筛选信息,了解物候相关的知识 2、研读内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读写训练,初步运用说明循序 评价任务 1、浏览课文,用____勾画关于物候的语句,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目标 1) 2、默读课文,结合内容,小组讨论,判断课文的说明顺序,并说说理由(目标 2) 3、阅读课文 6-10 段,议一议这部分内容体现了怎样的逻辑顺序(目标 2) 4、阅读《死海不死》 ,勾画相关的语句,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死海,将要点批注在学案上,并说说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目标 3) 5、根据提供的“近视”话题,自己列一份简单的写作提纲 (目标 3) 板块一:明知识(文章介绍的物候知识) 板块二:理顺序(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板块三:试牛刀(运用逻辑顺序) 总之, 没有合理的评价任务, 在课堂上就难以呈现出高质量的学习信息,而没有高质量的学习信息,教师就像蒙着眼睛走路的人,无法引领学生的学习,因此,评价任务具有导引学习方向的功能,在评价任务的设计中,我们要坚持三个“为了” :第一,为了准确地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第二, 为了规范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结构; 第三,为了更好地整合到后续教学环节的设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