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讲 魔方起源

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25KB
约4页
文档ID:291306894
第一讲 魔方起源_第1页
1/4

第一讲 魔方起源 第一讲魔方起源 一、河图洛书 《易传·系辞》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传说距今七八千年前的伏羲时代,一龙马从黄河跃出,其身刻有“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的数字,此为河图今河南洛阳孟津老城西北之负图寺(亦名伏羲庙),据说为当年“龙马负图”之处 大禹治水时,一神龟从洛河爬出,背上的数字排列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这就是洛书,如图1所示今河南洛宁洛河岸边西长水村旁,有“洛出书处”的古碑,据说为当年“神龟贡书”之处河图洛书奇妙地组合排列了9个基本数字,涵盖了自然界周期性和对称性的特征,反映出东方哲学思想的精髓 2001年8月8日新华社报道,在安徽凌家滩出土的一块玉片和一只玉龟,经测定制作于五千三百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二者紧紧叠压在一起,形象是龟托着玉玉龟分背甲和腹甲,由孔和暗槽相连玉片呈长方形,正面刻有两个同心圆,小圆内刻有方心八角星纹;大圆对着长方形的四角各刻有一圭形纹饰;两圆之间被平分为八等份,每等份雕刻一圭形纹饰。

这与文献记载中的“河图洛书”相吻合有关“龟背图”的传说较早记载于春秋时期的《尚书》,说的是远古的一天,一只大龟驮着洛书出现在中国北方的洛河河图洛书后来成为《周易》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二、洛书走入数学 1977年,在我国安徽省阜阳地区出土了一件汉代文物,称为“太乙九宫占盘”,如图2所示其实盘上的图就是洛书,据此,洛书可简化为图3的形式,称为九宫图由于古人给洛书赋予了浓厚的神话色彩,从而引起了后人对九宫图的极大兴趣,作了大量的研究,其结果形成了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内容—幻方最早把九宫图引入数学的,是汉代(公元2世纪)的徐岳徐岳在他的《数术记遗》中讲到14种算法,其中之一是九宫算:“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 到了北周(公元557年),甄鸾在《数术记遗》对九宫图算作了一段注释:“九宫者,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这段话和前面关于洛书的传说是一致的从此以后,洛书在数学上就被称作九宫图了奇怪的是,自汉代徐岳把洛书引入到数学后,除北周甄鸾的注解外,再无人问津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宋代(公元13世纪),沉默了700多年这种沉默绝不是偶然的,与这一时期洛书的失传有关。

第一讲魔方起源 一、河图洛书 《易传·系辞》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传说距今七八千年前的伏羲时代,一龙马从黄河跃出,其身刻有“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的数字,此为河图今河南洛阳孟津老城西北之负图寺(亦名伏羲庙),据说为当年“龙马负图”之处 大禹治水时,一神龟从洛河爬出,背上的数字排列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这就是洛书,如图1所示今河南洛宁洛河岸边西长水村旁,有“洛出书处”的古碑,据说为当年“神龟贡书”之处河图洛书奇妙地组合排列了9个基本数字,涵盖了自然界周期性和对称性的特征,反映出东方哲学思想的精髓 2001年8月8日新华社报道,在安徽凌家滩出土的一块玉片和一只玉龟,经测定制作于五千三百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二者紧紧叠压在一起,形象是龟托着玉玉龟分背甲和腹甲,由孔和暗槽相连玉片呈长方形,正面刻有两个同心圆,小圆内刻有方心八角星纹;大圆对着长方形的四角各刻有一圭形纹饰;两圆之间被平分为八等份,每等份雕刻一圭形纹饰这与文献记载中的“河图洛书”相吻合有关“龟背图”的传说较早记载于春秋时期的《尚书》,说的是远古的一天,一只大龟驮着洛书出现在中国北方的洛河。

河图洛书后来成为《周易》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二、洛书走入数学 1977年,在我国安徽省阜阳地区出土了一件汉代文物,称为“太乙九宫占盘”,如图2所示其实盘上的图就是洛书,据此,洛书可简化为图3的形式,称为九宫图由于古人给洛书赋予了浓厚的神话色彩,从而引起了后人对九宫图的极大兴趣,作了大量的研究,其结果形成了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内容—幻方最早把九宫图引入数学的,是汉代(公元2世纪)的徐岳徐岳在他的《数术记遗》中讲到14种算法,其中之一是九宫算:“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 到了北周(公元557年),甄鸾在《数术记遗》对九宫图算作了一段注释:“九宫者,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这段话和前面关于洛书的传说是一致的从此以后,洛书在数学上就被称作九宫图了奇怪的是,自汉代徐岳把洛书引入到数学后,除北周甄鸾的注解外,再无人问津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宋代(公元13世纪),沉默了700多年这种沉默绝不是偶然的,与这一时期洛书的失传有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