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抽水蓄能电站预可研报告编制导则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3.52KB
约70页
文档ID:434766426
抽水蓄能电站预可研报告编制导则_第1页
1/70

ICS 27.140P 59 备案号XXXT/CEC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PT/CEC XXXXX—XXXX抽水蓄能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导则Guidelines on compiling pre-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of pumped-storagepower station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文稿版次选择征求意见稿XXXX - XX - XX 实施XXXX - XX - XX 发布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根据《中电联抽水蓄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下达2019 年第一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制订计 划的通知》(抽蓄标准[2019]2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 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导则本标准编制过程中 ,最终形成标 本标准共分—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抽水蓄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白广 路二条一号,100761)。

T/CEC 20xx-xxxx目次、八 、■ -J-前 言 I目 次 II1 总则 12 综合说明 33 工程任务和建设必要性 54 水文 65 工程地质 96 工程规划 127 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 148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169 工程布置与建筑物 1710 机电及金属结构 1911 施工组织设计 2112 投资估算 2313 经济评价 2414 综合评价和结论 2515 报告编制 25附录 A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目录 26附录 B 工程特性表 31本标准用词说明 41引用标准名录 42条文说明 43ContentsForeword I1 GeneralProvisions 12 Comprehensive instructions 33 Project Purpose and Necessity of construction 54 Hydrology 65 Engineering Geology 96 Project planning 127 Land acquisit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resettlement of immigrants 148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169 Engineering layout and buildings 1710 Electromechanical and Metal Structures 1911 Construction Planning 2112 Investment Estimation 2313 Economic Evaluation 2414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conclusion 2515 Report compilation 25Appendix A: Catalogue of pre-feasibility study reports on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 projects 26Appendix B: list of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31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41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42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431总则1.0.1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1.0.2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应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的基础上进行1.0.3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基本确定综合利用要求,提出工程开发任务3 基本确定主要水文参数和成果4 评价本工程的区域构造稳定性;初步查明并分析各比较库址、坝址和输水发电系统的主要地质 条件,初步查明进场道路、场内道路和主要渣场的地质条件 ,对影响工程方案成立的重大地质问题作 出初步评价5 初拟代表性库(坝)址6 初选水库正常蓄水位,初拟其他特征水位7 初选电站装机容量,初拟机组额定水头、水库运行方式8 初步确定工程等别和主要建筑物级别初步比较拟定代表性坝型、枢纽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型式9 初步比较拟定机型、装机台数、机组主要参数、电气主接线及其他主要机电设备和布置10 初拟金属结构的规模、型式和布置11 初选对外交通方案、初步比较拟定施工导流方式和筑坝等主要建筑材料来源,初拟主体工程施 工方法和施工总布置,宜结合建设方管理要求,提出合理的控制性工期12 初拟建设征地范围,初步调查建设征地实物指标,提出移民安置初步规划,估算建设征地移民 安置补偿费用。

13 初步查明工程建设环境敏感制约因素,初步评价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从环境角度初步论证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14 提出主要的建筑安装工程量和设备数量15 估算工程投资16 进行初步经济评价17 综合工程技术经济条件,提出综合评价意见1.0.4 建设条件特别复杂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可根据工程特点对以上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进行适当 的扩充和加深1.0.5 抽水蓄能选点规划审批文件须列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1.0.6 编制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法规和有关技术标 准的要求2 综合说明2.1 前期工作概况简述工程的地理位置、该地区抽水蓄能选点规划的成果及审批意见,预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 目的和过程2.2 工程建设必要性应简述工程开发任务,简述工程供电区内电力系统现状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等,简述工程建设必 要性2.3 工程建设条件简述工程的自然地理条件、水文气象、泥沙、地形地质、征地移民、环境影响、交通条件等主 要情况2.4 工程规划 简述本工程在电力系统中的任务和作用、工程规模、装机容量和特征水位等2.5 工程建设方案简述工程坝址、厂址、枢纽布置、坝型和主要建筑物型式,机组台数和机型,电气主接线,金 属结构,对外交通、场内交通干线、施工导流、筑坝材料和工期,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初步方案,投 资估算及经济评价指标。

2.6 结论及工作建议2.6.1 从工程建设必要性、工程建设条件及技术可行性、工程效益及经济指标等方面,提出工程预可 行性研究结论意见2.6.2 根据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工作情况,提出今后工作建议2.6.3 提出资源综合利用可能及建议2.7 主要附图、附表2.7.1 附图1 工程地理位置图2 工程地质平面图、主要工程地质剖面图3 工程总布置图4 建设征地(含水库淹没及枢纽工程区建设施工征地)范围示意图2.7.2 附表1 工程特性表(见附录 B)2 工程施工总进度表3 工程投资总估算表3.1 蓄能选点规划概述供电地区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情况,结合地区能源资源情况和电力发展规划,初步分析论证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开发的必要性3.2 电力市场和社会需求分析供电范围内的地区电力工业现状、电力需求,开展电力系统对抽水蓄能电站的需求空间分析3.3 工程建设必要性概述省级地抽水蓄能电站规划成果,分析各区域电力系统对抽水蓄能电站的需求 概述本抽水蓄能电站的储能发电、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及其他综合利用效益,分析其在电力系统中 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电力系统调峰需求、事故备用和地区抽水蓄能电站资源条件,简述其对地区经济 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其经济竞争力,结合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论证本工程的建设必要性。

4 水文4.1流域概况4.1.1简述流域自然概况及河流特性4.1.2说明人类活动影响4.2基本资料4.2.1概述工程相关雨量站分布、位置高程及观测年限;说明工程流域及补水工程流域水文测站分布、观测项目、观测年限和高程系统,简述设计依据站或参证站的控制特性、水位、流速、泥沙等的测验方 法和测验精度,资料整编情况等4.2.2 说明设计依据站或参证站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存在的主要问题、复核变动情况,并对基本资料 质量作出评价4.2.3 选用省级及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审定的水文调查资料和区域综合分析研究成果及其配套查算图 表时,说明其成果适用范围、资料年限和分析计算方法4.3 气象4.3.1 说明流域及邻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位置高程、观测项目与观测情况4.3.2 概述流域和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特性提出工程需要的气象资料4.4 径流4.4.1 分析径流特性,进行设计依据站或参证站径流系列分析计算,并分析其一致性和代表性,必要 时对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资料进行还原,并分析成果合理性4.4.2 当缺乏流量资料时,可提出由本流域降水量、水文图集等资料推求的坝址径流成果,并分析成 果合理性4.4.3 提出坝址年径流系列及设计年、期的径流量及时程分配。

4.4.4 当水源不足需要补水的,应进行补水水源分析4.5 洪水4.5.1 分析洪水成因及特性,收集和调查历史洪水资料,论证洪水系列一致性和代表性,进行设计依 据站或参证站洪水系列频率计算,提出设计洪水成果,分析成果合理性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和洪水特性, 提出施工分期洪水成果4.5.2 根据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时,应说明设计暴雨及产汇流计算方法,并分析成果合理性4.5.3 当设计洪水受上游梯级调蓄影响或本工程承担下游防洪任务时,应进行设计断面以上洪水地区组成分析,说明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方法,提出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成果4.5.4 建库后水库库面面积占坝址以上集水面积的比重较大,或工程设计有防止陆面洪水进入水库的 工程措施时,应分别提出建库前、后的设计洪水4.5.5 需设置补水工程时,应提出补水工程的设计洪水4.6 泥沙4.6.1 分析坝址以上泥沙来源及特性,计算坝址以上流域悬移质含沙量、输沙量,以及推移质输沙量, 提出入库沙量及悬移质颗粒级配成果4.6.2 人类活动对泥沙设计成果影响较大时,应提出考虑人类活动影响后的泥沙设计成果4.7 蒸发和冰情4.7.1 根据不同的水库类型提出水面蒸发量或蒸发增损量年、月分析计算成果。

4.7.2 对有冰情的设计河段应提出冰情特征值,分析冰情对工程的影响4.8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说明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方法及所依据的实测和调查资料情况,提出设计断面天然情况下的水位 流量关系曲线4.9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初步论证设置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必要性,必要时提出测报系统站网规划4.10 主要附图 附表4.10.1 附图1 流域水系图2 径流、暴雨洪水、暴雨量、泥沙插补的主要相关关系图3 年(汛期、枯期)径流频率曲线图4 洪峰和各时段洪量(暴雨量)、频率曲线图5 典型洪水及设计洪水过程线图6 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图7 悬移质颗粒级配曲线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