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年小瓜虫的生活史和防治_共页

科***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8.52KB
约10页
文档ID:312363970
2022年小瓜虫的生活史和防治_共页_第1页
1/10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小瓜虫的生活史和防治冯桂榕佛山市顺德区丰华饲料实业有限公司王玉群广州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通联: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工业区528300 小瓜虫是一种肉眼能见的原生动物,属纤毛门 小瓜虫属的一个种;一. 小瓜虫在水产养殖上的危害, 寡膜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是淡水寄生性原生动物,分布广泛,遍及全世界;全球小瓜虫病流行季节不同,我国每年4~5 月、10~11 月、水温为 15~20℃时是小瓜虫的流行盛期;对寄主无严格挑选性,几乎能感染全部的淡水鱼类,对体表光滑的无 鳞鱼、鳞片不发达的细鳞鱼以及热带鱼类的危害特殊严峻;此病发病快,死亡 率高;鱼种、成鱼阶段均会因此病造成大批死亡;温室内热带鱼类在 27~28℃水温条件下,小瓜虫也简单大量发生;全部的淡水鱼类一旦有小瓜虫寄生就难 以治愈,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缺失;二. 小瓜虫生活史 小瓜虫的生活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成虫期、胞囊期和幼虫期 2.1 成虫期 成虫期的虫体又称为滋养体,主要指虫体寄生在鱼表皮内成熟后及脱离鱼 体而未形成胞囊前的一段时期;小瓜虫成虫身体较大,肉眼可见,大小在 350~800× 300~500μ m之间,一般椭圆形或球形,但虫体形状在游动和在原 地旋转时有肯定的差异;虫体能在水中以螺旋式S形自由前进,但身体前端不肯定指向前方,其游动忽急忽缓;游动时一般为椭圆形,虫体大小一般为 300~500μ m× 300~400μ m 之间;当停下来在原地旋转时,虫体多为球形,虫 体大小一般为 400μ m× 400μ m;光镜下活体观看时很简单见到一个马蹄形或香肠形大核,它比细胞质匀称、色浅,没有肯定的位置,常随胞质的转动而转动;体胞质略呈淡黄色或暗灰色,体被整齐的纤毛,胞口位于虫体的顶端腹面,形似人的 被纤毛,排列有规章,而不是杂乱无章的;2.2 胞囊期“ 右外耳 ” ;成虫周身密本文档下载后依据实际情形可编辑修改使用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2.1 小瓜虫胞囊的形成过程胞囊阶段为小瓜虫脱离鱼体后形成胞囊到胞囊破裂前的这段时期;小瓜虫的成虫从鱼体身上掉下来后,在水中自由游泳3~6h,停在池底或水中一些附着物上,分泌一层透亮胶质膜将身体封闭起来形成胞囊;胞囊一般为圆形或卵圆形,囊壁厚薄不均;虫体在胞囊内不停转动,大核由马蹄状或香肠 状逐步缩短、变圆,小核逐步与大核分别;胞口逐步消逝,胞囊形成 2~3h 后,身体中部显现分裂沟,二分裂开头,立即显现四分裂、八分裂等细胞分裂期;但在这个过程中,胞囊始终保持两个分裂集团,中间有一明显的分裂沟,当一 个集团的胞囊分裂到四分裂或八分裂期时,胞囊又分泌一层内胞膜将左右两个集团包起来;2.2.2 小瓜虫胞囊的形成所需时间与水温的关系 小瓜虫成虫形成胞囊所需时间随水温上升而缩短;当水温为 5~6℃时,虫 体存活率较低,约为 15~20%左右,大部分虫体并不形成胞囊,有些虫体需要 3~4h 才形成胞囊;当水温为 9~12℃时,虫体形成胞囊需要 1~2h,虫体在胞 囊内转动的速度较缓慢;温度为 15~20℃左右,小瓜虫只需 4~12min 就能形 成胞囊;水温为 22~25℃时,小瓜虫形成胞囊的时间为 20~40 秒;在高温 28~30℃,成虫能在 10~15 秒内形成包囊,囊内 8%的幼虫在 20min 内破囊而 出,但多数虫体死在胞囊内;2.3 幼虫期 2.3.1 小瓜虫幼虫的形成过程在胞囊内逐步分化成熟的幼虫,最初为原球形,经5~8h 后其身体逐步延长,前后端逐步明显,前端较尖,具一锥形钻孔器,后端钝圆;幼虫身体呈扁 鞋底形,身体中部凹陷,体前部有一较大的伸缩泡,大小核明显,身体前端有一“ 6”字形的原始胞口,在 “ 6”字形缺口处有一卵圆形的反光体,可见腹缝线发出的体纤毛散布全身;当幼虫从胞囊中孵化出来、钻入宿主表皮后,钻孔 器逐步萎缩、消逝,胞咽逐步形成,反光体消逝,小核渐向大核靠拢,大核由 圆形逐步变为马蹄形或香肠形;2.3.2 小瓜虫幼虫孵化所需时间与水温关系 温度为 5~30℃时,小瓜虫从形成包囊到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随水温上升 而缩短;在温度为 5~6℃时,成虫一般不形成包囊,直接分裂,需要 144h 左 右才发育出幼虫,幼虫的成活率很低, 90%的幼虫死亡;水温为 9~12℃时,需本文档下载后依据实际情形可编辑修改使用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要 48h 才孵化出幼虫,但只有70%的成虫孵化出幼虫;在15~20℃的条件下,100%的成虫孵化出幼虫,孵化时间为20~23h;在温度为 22~25℃时,只要19~20h 就能孵化出幼虫,但有些成虫在孵化过程中死亡,只有 95%的成虫孵化出幼虫;在水温为 28~30℃, 1%的成虫形成胞囊,其它虫体直接分裂,只需14~16h 就孵化出的幼虫,但幼虫的成活率为 30%;小瓜虫在 5~30℃的温度范畴内都能分裂、繁衍,在低温 〔5 ~6℃〕 和高温〔28 ~30℃〕 条件下,成虫分裂、孵化出来的小瓜虫幼虫数量少,成活率较低,小瓜虫的最适繁衍温度为 幼虫的成活率也高;15~20℃,在此温度下成虫分裂、繁衍出的子代多,三. 小瓜虫感染鱼体过程及症状在水温为 15~20℃的试验条件下,感染30min,部分小瓜虫幼虫钻入鱼的粘液里,但仍没钻入鱼的表皮;感染 1h,部分小瓜虫幼虫钻入鱼体表皮,但虫体的部分身体仍露在外面,没被鱼的上皮细胞包围;感染4h,小瓜虫完全钻入鱼的表皮,被鱼的上皮细胞包围起来;从小瓜虫幼虫刚感染上鱼体到开头营寄 生生活以及虫体发育成熟只需要 96h 时间;鱼体感染上小瓜虫幼虫之后,72~96h 看不出什么反常现象,与正常鱼相比,病鱼显得有些活泼,看上去很有精神,在水族箱中时游时停;感染 120~168h,肉眼可见鱼体表似披了一层轻纱,尾鳍呈乳白色,病鱼在水中狂燥 担心,常将身体与水族箱壁摩擦,串出水面,鱼体表粘附着一些食物渣滓或排 泄物;感染 216~240h 左右肉眼可见鱼体表有小白点了,从头到尾鳍均有,而 且白点越来越大,在深色背景的环境下,鳍条上的白点特殊明显,病鱼精神不 振,游动缓慢,躲在水族箱的角落不太活动,用手触摸鱼时,由于鱼体极力摆 动,有小瓜虫从鱼身上掉下来; 生产实践上所说的 “ 白点病 ” 的白点是在鱼体发育成很大个体的小瓜虫成 虫;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小瓜虫一般喜爱寄生在运动器官,如胸鳍、尾鳍、鳃上;胸鳍上寄生的虫体密度最大,往往最先发觉有“ 白点 ” ;另外,严峻感染时在口腔、鼻腔和眼球上也寄生有小瓜虫;小瓜虫寄生在鱼的眼部时会造成了眼 球溃烂、塌陷、瞎眼;小瓜虫在水温为 15~20℃的条件下只需96h 左右就发育成熟,而鱼体感染小瓜虫 216h左右肉眼才能见到其身上有 “ 白点 ” ,因此,在生产上发觉鱼身上有“ 白点” 时己是鱼严峻感染寄生虫了,虫体一般已寄生在鱼体深层部位,虫体被鱼的上皮细胞层层包裹,有些虫体己寄生在鱼的真皮内;本文档下载后依据实际情形可编辑修改使用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四. 小瓜虫寄生症状及病理学讨论 小瓜虫寄生在鱼的表皮和鳃组织中,剥取鱼上皮细胞和红细胞为生;小瓜 虫寄生在鱼类的鳃丝和鳃小片之间时,吞噬鳃小片,以鳃小片的上皮细胞、红 细胞、淋巴细胞等为食;小瓜虫寄生在鳃上,引起鳃上皮细胞增生、肿胀,从 而影响鱼的呼吸;由于小瓜虫对表皮、鳃的破坏,引起鱼的电解液、养分物质、体液流失,造成代谢紊乱;感染小瓜虫后,鱼体内 氨酸,赖氨酸,丝氨酸显著削减;15 种氨基酸削减,特殊是亮 小瓜虫仍能钻入鳃腔膜并穿过膜进入到胸腺组织内部,以胸腺淋巴细胞和 上皮细胞为食,使胸腺的正常组织结构紊乱,淋巴细胞明显削减; 小瓜虫在鱼的体表钻营,引起体表伤口继发感染,从而引起鱼的死亡;五. 小瓜虫的治疗 常用的杀灭小瓜虫药物不能渗透进入鱼皮肤、达到鱼体上的 “ 白点 ” ,不能 杀死寄生在鱼身上的小瓜虫;多种药物经高渗、空气浸润或表面活性剂浸泡给 药,能同时杀死裂殖体阶段和滋养体阶段小瓜虫的药物很少,仅部分药物能到 达小瓜虫的寄生部位,达到杀死小瓜虫的成效; 目前对小瓜虫的预防和治疗以生态防治的方法比较好 5.1 绿水高温曝晒法 这是一种土法治疗;将病鱼放在盛有绿水的小容器中,置日光下曝晒,几日后可治愈;由于小瓜虫对温度较敏锐,相宜水温在16~22℃;绿水吸热快,日晒后水温逐步上升,当达到 26℃以上时,虫体即自行脱落;此方法多见于老 北京用缸养殖观看金鱼发生小瓜虫病时,小水体可用此方法;5.2 辣椒生姜法 对于辣椒生姜法,毁誉参半,有些反应成效很好,有些反应成效很差;根据笔者的观看,辣椒生姜挑选得当,在每年6 月 20 日前使用一次成效明显,关键是生姜需要挑选沙姜,辣椒需要选用辣度很高的朝天椒,而不能选用菜椒,加水熬制后泼洒,成效明显;辣椒生姜法对小瓜虫裂殖体阶段有肯定成效,而 对滋养体阶段的杀灭成效不明显;5.3 紫外线法 小瓜虫对紫外线非常敏锐,紫外线对包囊体的最小致死量约为 100000μ w/cm2.s ;选用适合的紫外灯对养殖用水进行照耀,能够杀灭外来水源 携带的小瓜虫;本文档下载后依据实际情形可编辑修改使用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5.4 上升水温法上升水温法适用于小水体,把水温缓慢提高到30℃左右,小瓜虫适应的水温为 15~20℃,小瓜虫处于一个热不良环境中,会脱落或者死亡, 30℃水温维持 48h 后,大量换水,再换入 用于家庭水族箱养殖观看鱼;30℃的水,缓慢降温到室温即可;此方法特殊适5.5 盐酸氯苯胍粉、地克珠利预混剂内服法 盐酸氯苯胍粉、地克珠利预混剂是国家标准品种,批准了水产用途的渔药; 50%盐酸氯苯胍粉,用途:治疗鱼类孢子虫,使用方法:拌饵投喂,按 5%投饵量计,每 1kg 饲料用本品 0.8g ,连用 3~5 日,苗种减半; 0.5%地克珠利预混剂,用途:用于防治粘孢子虫引起的鲤科鱼类粘孢子虫 病,使用方法:每 1kg 饲料用本品 8~10g;明白小瓜虫的生活史,便于我们明白其生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开发出能 够治疗小瓜虫病的高效安全的药物;小瓜虫病作为世界性难题,高效、安全、廉价的药物开发仍需要不断地努力;本文档下载后依据实际情形可编辑修改使用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