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道德核心素养.doc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KB
约3页
文档ID:533340416
道德核心素养.doc_第1页
1/3

以落实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被提上日程,这相对于教学目标中的双基、三维,更进一步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让教育回归了原点,是今后教育教学的总方向而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让核心素养落地就需通过课堂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为教育部高中课程标准综合组专家成员的余文森教授,全程参与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将其中的智慧凝结成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为广大一线教师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可操作的抓手,可谓是及时雨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通过课堂进行学科教学,就需要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掌握其形成规律,只有了解其形成过程,才能有效剖析课堂任务,融入核心素养的培育,才能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在本书中余教授介绍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四大机制1.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载体----学科知识核心素养不能凭空落地,需要一定的载体而学科知识是学生认识、理解客观世界的途径,是引领、提升、指导学生生活的重要抓手,是激发学生情趣、涵养学生精神品质的重要手段,是启迪学生思维、碰撞学生智慧的重要因子因此,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就落到学科知识身上了。

2.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路径——学科活动学科学习实质就是学科活动,当然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而学生学的活动是根本只有学生参与活动,才会有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才会形成自己的思悟,才会将学科内容内化,进而提升道德修养,指导自己的行动,正所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因而学科活动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3.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条件----学科教师教师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必须有痴迷和深爱所教学科,能够在学科教学中体会意义、价值、激动、欢乐和幸福,具有较高教学素养的教师;能够深谙教育规律、学生发展成长规律,对学生人格的赏识、对教育、对学生责任感的较高教育素养的教师,才是决定核心素养落地的根本4.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保障----学科考评评价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方向和内容,更是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保障建立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事关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效果,关乎核心素养能够得到真正落实,学生能够得到成长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关乎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因此,应该坚持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多元化二、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明确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前提只有将这些理念镶嵌于教师的大脑中,才能在课堂上让核心素养生根发芽,让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慢慢得到提升而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必须确立的三大基本理念是:1.基于立德树人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是就教学方向而言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性的实现,让人成为人,人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核心素养的贯彻实施就是为了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让这一目标得到实现就应该紧紧把握这一方向,在课堂中不仅仅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提升学生的精神、思想、思维价值观,为学生的终生着想2.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是就教学内容而言的课程意识本质上就是课程观,就是对课程的态度、观点和看法,而课程观又决定教学观,基于课程意识需要教师有课程的高度和视野,以学科为载体教人;学科本质就是学科思维,这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来源3.基于学生学习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是就教学主体而言的课堂教学的最终还是要回到学生身上去,还是为了发展学生,当然,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必然要求为此,要真正落实以学定教、实现少教多学、不教之教、教学相长,保证课堂效率,构建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体系,把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还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三、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策略是让教学基本理念走向实践的方法和路径,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举措根据余教授的论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策略有六个: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这六个策略又分别对应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的三大基本理念,依次是整体化、情境化、深度化策略对应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理念;活动化、自主化策略对应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理念;意义化策略对应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整部书如一大系统,先是剖析了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再提出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然后提供了对应这些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三大部分浑然一体,有机结合,为我们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范例,让我们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素养新时代有章可循感谢余教授的倾情付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