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动物有机体与外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当感觉器官受到外来刺激时,可立 即使神经组织发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肌肉、腺体等反应器官,它们立即以伸缩、分泌等活 动作出反应神经又能使身体各器官组织间的活动相互联系,使反应活动统一起来形成一个 整体故神经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动物体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异常动作,严重时使机体死亡§ 10〜1神经系统的形态与分布一、幼虫的神经系统桑蚕的神经系统和其它昆虫一样,从解剖学上可分为三部分: 中枢神经、周缘神经、交感神经㈠中枢神经:由神经节和神经索组成,除脑在消化管背面外,其它部分均位 于腹中线近体壁处,是一条链状组织1. 神经节:幼虫的神经节共13对,其中头部2对、胸部3对、 腹部8对头部神经节:① 大脑:即第一对神经节,位于咽喉背面的头腔内,故又称之 为“咽上神经节,,,是一对最大的神经节若剖开头壳,就能明显的看到大脑,它由两个神经节愈合而成, 好像是由两个“莱阳梨”的侧底部相对而成,易左右分离② SG :即第二对神经节,它位于头腔内咽喉的腹面,故称之为 “咽下神经节”它也是由左右两个神经节愈合而成的,但外观已完全变成了一个神经节且不易分离,外观上略呈五角形。
胸部神经节:位于胸部各环节的腹中线处,分别称第3、4、5 对神经节每对神经节也是由左右两个神经节构成,外观上呈五角 形腹部神经节:共8对,分别位于第1〜7腹节的腹中线上,每个 神经节也是由2个神经节愈合而成,略呈六角形,各神经节的大小 较一致,分别称第6、7、8、9、10、11、12、13对神经节其中第 13对神经节由8腹节前移,在7腹节与12对神经节相连,成为葫芦 状的复合神经节,但仍能分辨出是两对神经节2. 神经索:即连接两神经节之间的粗大神经从脑的左右两侧各分出一条神经索,沿咽喉两侧向腹面延伸,连接SG,这对粗大的神 经,叫咽侧神经索由脑腹面的两侧,伸出一对较细的神经,围绕咽喉在腹面会合称围咽神经头胸部的神经索明显的分为两条,相互分离,略呈环状,腹部的神经索合并为一条, 但仍能将其分开㈡周缘神经:也称外周神经,是指由中枢神经伸向周缘各器官组织的神经其分布如下:1. 头部周缘神经:指由Br和SG伸向头部各周缘器官的神经从Br的左右两侧各伸出四条神经:①内侧的伸向脑的前方,与额神经节相连,称额神 经②另外3条分别伸向上唇、触角、单眼,相应的称上唇神经、触角神经、视神经从SG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各分出3条神经,最内的1条伸向上腭,中央的伸向下腭,外 侧的伸向下唇,分别称上腭神经、下腭神经、下唇神经。
2、 胸腹部周缘神经:第3〜12对神经节的前后两端各向左右伸出两条神经前端伸出的较长,分布在背肌 和体壁上,后端伸出的两条较短,主要分布于腹肌、胸腹足及体壁上第13对神经节从后部两侧各伸出3条神经,内侧的一对神经相当于神经索,外侧的两 对相当于其它神经节上分出的周缘神经,分布于直肠、肛门及尾角等处㈢交感神经:是指由中枢神经分出,分布于各内脏器官上的神经,其中分布于消化管上的最多交 感神经也称内脏神经或自主神经,主要控制内脏及腺体,但仍受中枢神经调节1. 头部交感神经:指由额神经节向前、后各伸出的一条神经向前的小神经称前额神经,分布在咽喉、口腔及前部丝腺的背面,控制吞咽动作向后伸出的一条较粗,称回神经,它通过脑的下面,沿着咽喉的背面向后延伸,到食道前段又分为两条:一条分布在食道和中肠前段控制消化吸收,另一条分布在背血管上2. 咽侧交感神经:是指由脑两侧的后缘,向后各伸出一条神经,沿咽喉侧壁后行,连 接在心侧体、咽侧体上由心侧体发出的神经,内侧的分布在背血管和咽喉上;外侧的分布在上腭收肌上,其中一个分支与SG相连;由咽侧体分出的神经分布到涎腺和食道上3. 胸腹部交感神经:是指由胸腹部各神经节的后部各伸出一条神经,沿神经索向后方 纵走,至下一神经节的前方,分向左右成水平枝状,主要分布到气门开闭装置和背血管。
腹部的交感神经对气门开闭和背血管的搏动有控制作用胸腹部交感神经和次一个神经节间有和气管相互交叉呈网状的神经,叫交感神经网,从胸部到腹部第七神经节共10对二、成虫的神经系统成虫也由中枢、周缘、交感神经组成,但与幼虫相比有不少差异① Br和SG特别大② 3、4、5对神经节靠得很近(胸部)③ 腹部神经节减少为4对,分布在3、4、5、6腹节,其中最后一对神经节最大,呈 椭圆形,其神经索也变得粗短§ 10〜2神经的组织构造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单位是细胞,神经系统也不例外,是由神经细胞构成的,但习惯 上把神经细胞称“神经原”神经原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和机能单位一、神经原:一个神经原包括一个细胞体和由此而分出的突起构成突起也称神经纤维)细胞体内含有一个球形的核,周围充满细胞质神经纤维是由细胞体上伸出的突起,故称神经突,它又分为树突和轴突二种:由细胞体发出的短而分枝多的突起,称树突由细胞体发出的较长的神经突,称轴突,每个细胞体上只有一条,其上常有一个侧枝, 在侧枝和轴突的末端有许多短的分枝,称端丛一) 神经原因突起数目不同,可分为:单极神经原:只有一个轴突,没有树突双极神经原:除轴突外,还有一个树突。
多极神经元:除轴突外,还有两个以上树突的二) 神经原按其功能可分为:1. 感觉神经原:又称传入神经原,通常为双级或多极神经原,其作用是将感觉器感知 的信号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神经原的细胞体位于蚕体周缘的体壁底膜下或肠壁上,其树突分布到感觉器、体 壁细胞、肠壁细胞或内脏器官上,其轴突都以端丛在神经节内与联络神经原或运动神经原的 端丛相接近,形成突触2. 运动神经原:又称传出神经原,通常为单极神经原其作用是:将中枢神经的兴奋传至反应器官(如肌肉、腺体)运动神经原的细胞体 位于神经节内,它的轴状突伸向肌肉或腺体等反应器官3.联络神经原:通常也是单极神经原其作用是:联络感觉神经原和运动神经原联络神经原的细胞体位于神经节内,其轴 突和侧枝的端丛分别与感觉神经原和运动神经原联系二、 神经节:神经节实际就是神经原的集合体,由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构成,其中有运动神经原的 细胞体、侧枝;感觉神经原的轴突及联络神经原的细胞体和突起综合大专教材与中专教材,神经节由外向内依次为:神经鞘:夕卜层为非细胞组织,称神经外膜,由胶原蛋白和中性粘多糖组成,能限制粒子的 流速内层为细胞层,称神经束膜,对各种离子具有选择透性。
周皮层:分布着神经原的细胞体,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较大,胞质均一偏于内侧联络神经元的细胞体较小,胞质极少位于内侧髓质部:其内充满神经纤维,是神经系统的联系中心,突触联系网位于其内另外,在周皮层的内外两侧,还有不规则的神经胶细胞分布三、 神经:神经发源于神经节的髓质,由轴索和神经鞘组成轴索由神经纤维集合而成,其内的神经纤维以神经胶细胞联系成束每根神经纤维的 表面有一层轴膜,其内为轴浆,轴浆中含有细粒体神经鞘:同神经节,也分为神经外膜和神经束膜两层四、 神经终末外周神经到达各组织器官的终点,称神经终末神经终末因承受的组织而有不同:在肌肉上呈盘状或圆锥状的终盘,称杜氏锥;在毛原细胞上的神经进入刚毛的内部;在底膜上形成神经网,其末梢终于真皮或底膜上§ 10〜3神经的兴奋与传导一、 神经的反射活动:(按教材讲)P132当蚕的感觉器官受到刺激时,首先引起神经元兴奋,这种兴奋随即由感觉神经原的轴 突传递给联络神经原,再进一步传给运动神经原,最终传给反应器官,引起一定的反应这 种神经刺激从边缘到中心,再由中心到边缘所经过的通路,称反射弧反射”P112那么,刺激信号是怎样传导的呢?二、 神经纤维和动作电位神经原兴奋时,可把兴奋沿着轴突传导出去,这种能够传到的兴奋,称冲动。
1. 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止状态(K4平衡电位),其膜外存在正电荷, 膜内存在负电荷,膜的内外处于正负粒子相等的极化状态,这时膜内外存在着一定的电位差, 即静息电位(约70〜90毫伏)当神经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兴奋部分的膜透过性发生了变化,该部分膜 的外电位暂时为负,膜内电位暂时为正因此,兴奋部分和相邻的静息部分之间就产生了电 位差,称动作电位一旦出现电位差,便会产生局部电流,在膜外是由未兴奋部分流向兴奋 部分,在膜内,则有兴奋部分流向非兴奋部分由于局部电流的传导,可以顺次破坏相邻的极化状态,使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出去当刺激消失后,神经立即恢复静息电位的极化状态,故神经兴奋的传导,实质就是神 经纤维依次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的结果2. 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两个神经元并不直接相连,而是通过“突触”来联系的突触是指两神经元端丛的相 接处,而两神经元的端丛并不直接相接,而是两方各具一膜,分别称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前后膜之间存在一定间隙,称突触间隙当冲动到达轴突末端时,就引起端丛释出一种化学物质(乙酰胆碱),而作用于下一 神经原的端丛,而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下一神经元受到乙酰胆碱的刺激后,立即产生动作 电位,将冲动传到自己轴突的端丛,再引起乙酰胆碱的释放,在乙酰胆碱释放的同时,动作 电位消失,恢复静息电位的极化状态。
冲动到达最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后,释出的乙酰胆碱作用于反应器官,使之作出 反应故乙酰胆碱在神经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将它称为神经传导递质这种递质的生理活性很强,但作用时间极短,在完成激发作用后1〜2秒内,就立即被 存在于端丛表面的胆碱酯酶水解成胆碱和乙酸,而失去活性,使神经恢复正常而胆碱和乙 酸又迅速被上一端丛吸收,重新合成乙酰胆碱,加以贮存当再次受到刺激时,再释放、再分解、再吸收、再合成神经毒剂的作用机理,就是破坏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不能及时分解,以致引起机体 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发生痉挛、麻痹、最后死亡§ 10〜4各神经节的作用㈠大脑的机能:1. Br是联络和指挥各部活动的中心,是使全身各部分进行复杂活动的中心枢纽(控制 其它神经节的活动)例如:① 若切断Br和SG的联系,蚕就不能吃桑和结茧② 切除Br的母蛾在正常情况下不产卵,但给以适当刺激后可产卵而未去脑的蛾 不到一定时间不能产卵③ 无脑昆虫给以刺激后会发生不正常的运动,当运动开始后,会持续较长时间不停 止2. Br控制头部感觉器官的活动3. Br能调节体侧肌肉的紧张度如切除昆虫某一侧的大脑,昆虫便向健全的一侧打圈4. 可分泌激素控制、协调生长发育过程。
㈡SG的机能:1、 控制口器的运动2、 主要功能是分泌滞育激素,但受到大脑的绝对控制㈢胸腹部神经节的作用:胸腹部神经节除受Br控制外,都有其相对的自主性即每一环节内的神经节是本节内 的运动中心,支配本环节肌肉的一般反应如去脑后的昆虫,仍能行走、飞行、呼吸,甚至会持续很长时间另外,还有些神经 节有持续作用例如:i、ii、m环节的神经节是全身肌肉运动的中枢① 摘除额神经节及1腹节,吐丝呈块状或不吐丝② 摘除4,结断腰茧③ 摘除5、6,结有孔茧④ 摘除7,结细长茧⑤ 摘除8,影响排粪⑥ 蛾最后神经节控制产卵㈣额神经节的作用:对消化吸收有控制作用,①如果切除影响中肠的吸收,致使营养不能积蓄,完不成令 期发育②对吐丝影响很大③回神经支配咽喉和食道运动㈤心侧体的作用:贮存和释放BH自身分泌一些生理活性物质§ 10〜5蚕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