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黏附素在结核诊断中的引用分析 R521A1672-5085(2012)43-0027-02【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结合分歧杆菌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培养基中稳定期的卡介苗菌株进行超声裂解,层析及洗脱获得天然的HBHA,用以制备重组蛋白以传统的PPD及提取的HBHA重组蛋白为抗原分别选取肺结核病人、潜伏感染者、阴性对照者的外周血管单核细胞,分别进行传统的PPD、提取的HBHA重组蛋白及无刺激培养实验收集培养基上清,采用ELISA对培养基中的r干扰素(IFN一r)和白介素4进行检测结果经培养结果显示HBHA刺激后3组产生的IFN-r中位数分别为341.8ng/L、781.9ng/L、49.5ng/L,潜伏感染患者明显高于阴性对照者,略高于肺结核患者,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结合杆菌黏附素HBHA在结核病诊断与应用中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值得在临床结核病诊断中推广应用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黏附素诊断分析应用结核分枝杆菌黏附素是菌体自身的成分或其分泌的参与黏附到宿主细胞的物质,所有的结核分枝杆菌均能分泌的一种多功能的黏附素——肝素结合血凝黏附素(heparinbindinghaemagglutininadhesin,HBHA),其编码HBHA蛋白的hbhA基因是目前发现的惟一与肺外结核转移相关的基因[1]。
传统的结合病菌学检测存在时间久且阳性率低的问题,特别是对肺结核病的检测尤为突出,为解决传统结合病菌学检测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黏附素在结核病的诊断方面的应用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下面就该方法在肺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加以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选取肺结核患者、潜伏感染者及阴性对照者,年龄均在20~60周岁,且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HIV感染,不存在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选取方式通过对卡介苗接种史的询问及检查卡痕,排出BCG接种进行,阴性对照者PPD皮试72h检查硬结<5mm;潜伏感染者PPD皮试72h检查硬结≥10mm,经胸部X线检查,排除活动性结核的可能;肺结核病人则是通过患者对症状、病史的主述,结核痰液、X线等检查方法进行初次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同时排除关节结核等其他部位结核的可能,同时选取未经过治疗或正在治疗的患者经选取,参与60例,每组20例,阴性对照组:总例数(男/女)20(7/13),平均年龄34±8.31;潜伏感染组:总例数(男/女)20(9/11),平均年龄32±7.66;结核病患者组:总例数(男/女)20(12/8),平均年龄35±5.79。
组间无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HBHA蛋白的制备:通过对培养基中稳定期的卡介苗菌株进行超声裂解,层析及洗脱获得天然的HBHA,以BCG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结核分枝杆菌hbha基因片段,质粒pET.32a为载体,大肠杆菌作为宿主菌制备原核表达的HBHA重组蛋白[2]外周血管单核细胞的分离:在无菌条件下选取测试者静脉血,应用淋巴分离液获得外周血管的单核细胞,洗涤后用1640培养基重悬,并经细胞悬浮密度调整为1.0×106/ml,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250μl/孔[3],分别分为无刺激组、PPD及HBHA组,抗原浓度分别为:无抗原、PPD4mg/L、HBHA2mg/L,经培养4d后,收集培养液,进行离心储备,进行分析检测方法:细胞因子所用的试剂盒为SetHumanIFN一r及BDOptEIATMreagentSetB操作步骤见说明书1.2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2、结果经培养结果显示HBHA刺激后3组产生的IFN-7中位数分别为341.8ng/L、781.9ng/L、49.5ng/L,潜伏感染患者明显高于阴性对照者(P均<0.05),略高于肺结核患者,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具体见表二:表二IFN一r释放实验数据分布情况实验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与潜伏感染组分别对应HBHA的IFN一r特异水平的最小与最大值,且在经抗原HBHA与PPD刺激后,各组的IFN一r的分泌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3、讨论传统的PPD结合菌体的皮肤测试是检测结合分歧杆菌感染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其缺点在于操作时间久,且产生阳性反应率不高,接种BCG的人群也可出现阳性反应等缺点,而HBHA在诊断上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以上问题的发生,同时提高诊断的的准确性改组实验证明以阴性对照组IFN一r分泌水平为基础水平,患者经HBHA及PPD抗原刺激后,均出现分泌水平升高的情况,说明两种方法均能有效诊断肺结核,与PPD相比,HBHA在对潜伏感染者的诊断可略微优越性,分泌水平的增高程度,较PPD明显,同时与阴性对照具明显差距实验显示HBHA与PPD相关IFN一r释放反应均可对健康人群应用,对潜伏期的患者更适合应用HBHAIFN一r诊断编码HBHA蛋白通过结核杆菌所释放的一种糖蛋白,通过其赖氨酸丰富的碳末端功能区与非吞噬细胞(如上皮细胞等)上含硫酸乙酰肝素的受体结合,肺结核和肺外播散性结核的发生[4]。
天然的HBHA可通过结合G肌蛋白实现对肌动蛋白的调节作用,但是该作用的实现与去甲基化结构的碳末端功能有关,除去后则不能与G肌蛋白结合HBHA可能位于细菌表面,通过控制肌动蛋白的聚合和解聚来调节细胞骨架的动态过程,实现MTB逃逸吞噬体进入细胞质中生存和繁殖[5]实验证明,对HAHB的应用可有效的提高结核病诊断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同时缩短诊断时间,在诊断肺结核的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李传友,张旭霞,张健源,等.结核分枝杆菌黏附素HBHA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5(27):162-165.[2]张旭霞.孙照刚,李妍,等.结核分枝杆菌黏附素HBHA的制备及其检测应用[J].结核病与胸部肿瘤,2006,7(4):248-252.[3]聂理会,李传友.结核分枝杆菌肝素结合血凝黏附素与结核病[J].国际呼吸杂志,2008,28(6):382-385[4]张旭霞孙照刚,李妍,等.结核分枝杆菌黏附素HBHA在结核病免疫学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16(31):448-452.[5]ReddyVM,HayworthDA.Interactionof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withhumanrespiratoryepithelialcells(HEp-2)[J].Tuberculosis(Edinh),2002,6(82):3l一36.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