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基础知识=1-.公共管理的含义: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 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 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 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 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 业的实践者二. 公共管理的性质:(育明教育注:历年真题考察过)(1) 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2) 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3) 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与在处 理社会与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 强调多元价值;(5) 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6) 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 方法;(7) 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8) 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把公共管理者 视为职业的实践者三.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育明教育注:历年真题考察过)依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的观点,尽管研究 公共管理的途径与理念有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分为两 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 径)以与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一)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1. 背景: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源于20世纪70 年代,在70年代,由于对传统公共行政学发展不满,产生了许多公 共政策学院或课程2. 含义:即以公共政策为研究途径的公共管理理论 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3. 性质:1)P途径研究的公共管理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 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他们特 别强调具有政策制订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因此相当重视公 共管理的政治面向2)以研究取向而言,P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非量化的,以 实务为基础的规范取向;3)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4. 公共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认为,公共政 策取向的公共管理有三个基本共识:1) 视公共管理为政策分析互补之物;2) 在教学研究上十分重视个案研究,以从事实务 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3)以高层管理者为教学研究对象,致力于促进此 类人员与学界之间的沟通对话二)B途径下的公共管理:1. 背景:20世纪70年代,企业行政管理学院 开始重视工商政策与管理战略,不再着重于内部行政管理的机制与过 程2. 含义:从企业管理的途径研究公共管理。
3. 性质:1) 企图与公共行政合流,企业途径的公共管 理学者与认同‘公共行政即管理学'的行政学者关系密切2) 不强调公私组织的差异,主张师法企业3) 主张采用量化分析,并将量化研究和个案 研究法相结合4) 重视组织间管理,是过程取向的,因而强 调组织设计,人事,预算问题5) 重视学术的研究与理论的构建,擅长从不同学 术领域吸取理论方法6) 以具备文官资格的公共管理者为主要教学研究 对象四公共管理学的含义:(无)五. 公共管理学的特质:(略)六.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略)七. 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之间的联系:(育明教育注:重 点)育明教育引申题目:从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联系,谈谈我国今 后如何进行政府改革一) 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公共管理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公权其,私 组织则没有公部门的权威来自制度与法律的授予,私部门来自经济 性的市场力量二) 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只有有限的管理自主权但却有复杂的政治界面,私部门管理 则有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三) 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私人组织和部门往往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但公共利益与 私人利益并非完全对立关系,有时二者可以相得益彰,互蒙其利,但 当二者对立时,公共管理部分需要代表国家对私人利益做出合法的限 制。
四) 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公共管理是法无授权即禁止,私管是法无禁止即自 由五) 政府与市场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一个重要区别之处就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区别与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1. 垄断与市场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多有竞争者;而公共部门提供的服 务,往往是只有一家,因此公共部门通常缺乏竞争的压力2.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政府部门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些产品和服务具有不可 分割性和非排他性;而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私人产品,是可 以分割和排他的,价格也是可以衡量的3. 自由与依赖消费者在购买私人产品时,可以自由选择;而公共部门所提供的产品 和服务,公民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4 .利润与支持私人部门大都以利润为导向,而利润的多少取决于顾客的满意,顾客 导向很容易成为其经营目标;而政府往往缺乏服务的动机六)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部门处在各种社会力量作用的中心,政府往往需要在多元的、甚至是冲突的利益和价值之间作出平衡和选择因此,政府治理 中的理性往往是多元理性,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私人部门的管理,因为它的组织属性和职能有限,通常不顾与或 少顾与其他理性的考虑八. 新公共管理:(育明教育注:历年真题考察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为了应对财政危机 和政府的信任危机、效率危机,均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
这股改 革浪潮,被称为管理主义企业型政府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等, 但可以统称为“新公共管理”这种变化不仅仅是一种改革或管理形 态的变化,而且政府角色与市民关系产生了本质变化一)公共 管理学家胡德归纳出了新公共管理的七个要点:1 .即时的专业管理这意味着让公共管理者管理并承担责任2. 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管理的目标必须明确,绩效目标能被确立并加以衡 量3. 强调产出控制用项目与绩效预算取代传统的预算,重视实际成果 甚于重视程序4. 转向部门分权打破公共部门的本位主义,破除单位与单位之间的 藩篱,建构网络性组织5. 转向竞争机制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成本与提高服务品质6. 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7. 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二)公共管理学者法汉姆与霍顿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1. 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亦即在设定政 策目标与阐明政策议题时特别强调战略管理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2. 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其目的在于使政策制定与 执行相分离,并且对服务的传输都必须建立起一个赋予责任的行政单 位3. 改变组织结构,促进官僚体制更为扁平化,授 权给管理人员,以利绩效目标的实现4. 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 就。
5. 改变现行的政策,转换成‘新公共服务 模式’6. 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7. 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学习的公共 组织4--7有问题)本书理解: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与 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 的,其核心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制,强调大规 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新公共管 理毕竟代表着现实中人们不断改进政府,实现理想政府治理的一个努 力方向,它是否意味着政府治理的一个新典范时代的到来,现在下结 论还为时过早九. 公共管理的时代挑战:(了解,不用背,黑体字部分需要理 解)(一) 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的问题良好的宪政秩序对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国家竞争力的发展都是不可 或缺的.政府崩溃和宪政秩序的丧失国家将处于人类最严重的灾难之 中良好的宪政秩序意味着法制权威的确立,政府合法性的建立等, 所以,如何防止政府崩溃,建立和发展宪政秩序并实现良好的政府治 理便成为公共管理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二) 关于如何在公共管理领域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 问题公共管理要执行与捍卫民主宪政,致力于弘扬民主治理过程的合法 性;同时它有责任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公共管理对民主宪政基 本价值的回应和落实,关系到政府治理的合法性,权威和公信力,也 关系到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科学的合法性。
三)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 理的有效性问题政府与市场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家或市场 中心主义都是有害的,两者应有机的配合和协调要辩证地思考二者 之间的关系,平衡二者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国家竞争力和人民的生 活质量四)关于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问题对于政府治理而言,全球化是机会也是挑战现代地方治理已经变成一个管理全球和地方相互依赖关系的过程必 须以相互联系的观念取代分离的观念公共管理者需要发展战略思考 的能力,催化领导力,学习多元文化,在全球化的时代,一个政府 如何维护自己国家的主权与独立:如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 经济的安全;如何在学习多元文化的同时,维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 族认同等等,都是21世纪公共管理需要面临的新议题五) 关于如何平衡目前与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既要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需 要的能力构成危害要求政府更具前瞻性更具战略规划以人为本 建立新的伦理标准等六) 关于如何应付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鉴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政府必须成为推动大规模科技创新的主 导力量之一;其次,政府作为社会问题的管制者,也面临着艰巨的任 务,如高科技犯罪等。
同时,科技革命也正在改变着政府自身的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工作 行为,利用科技创新政府治理方式也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例如电子政 府共管者也要发展能满足时代变革的技术能力七) 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 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是政府合法性的真正来源,政府应将国家权力用于 公民目的而不是用于自己的目的腐败损害了公民的信任感,最终损 害到政府的合法性我们应当健全法制,限制政府权力运用政治的 立法司法的教育的等多种斩落遏制腐败(八) 关于重振政府治理能力问题政府的能力是指政府以最小的社会价格采取集体行动的能力预测,制定并执行政策,有效运用资源,不断学习 的能力重振政府治理能力,取决于政治环境的改善、政府体制的重塑、公民 与社会的参与、政府管理技术方法的创新以与公共管理者的知识机 能九) 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问题官僚组织体制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的要 求未来的公共组织应该是弹性化、整合的、透明的组织;为公民提 供整体性服务的组织;跨功能的组织;与社会有广泛联系的组织十)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模式问题当代公共问题的复杂性,使得政府必须依靠与民众、企业、非营利部 门来共同治理社会。
政府应该充分激发民众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责 任感,给社会提供共同治理的机会,改变传统的自我中心意识,建构 出一个全新的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的模式,(^一)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变革的管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全球性 非线性 要求我们发展一种有机的、整体 的、生态的管理方式(十二)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政府中良好的道德秩序是治理好社会的一个基本前提 但是,目前的 政府既缺乏一致认同的道德准则,也缺乏对道德的追求热情,所以, 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