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镜湖湿地公园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精选

1824****9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81KB
约13页
文档ID:279474032
镜湖湿地公园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精选_第1页
1/13

镜湖湿地公园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镜湖湿地公园 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绍兴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重要城市之一,境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向以“水乡泽国”享誉海内外,湿地资源丰富,昔日?烟水无际,鸥鹭翔集?的大泽气象仍可略见一二镜湖湿地公园位于绍兴中心城市三大组团越城、柯桥、袍江之间,距越城、柯桥各4公里,距袍江3公里于2022年5月20日经国家建设部批准,总面积约15.63平方公里,约23468亩,其中水面8064亩,浅滩地15381亩,东西长约3700米,南北宽约5460米北侧的犭央犭茶湖是绍兴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原有面积4.29平方公里,现存面积2.23平方公里,犭央犭茶湖以盛产犭央犭茶鱼出名,极具地方特色,湖上有省级文保单位避塘;东侧有历史沉淀深厚的梅山,还是白鹭集聚栖息地;西邻千年古镇东浦镇南部河湖密布,形态丰富,宛如一片片荷叶地飘浮于水面 一、水之秀美 ——犭央犭茶湖 犭央犭茶湖是湿地公园内面积最大的水域,也是绍兴平原的第一大湖因湖盛立黄色无鳞有刺之鱼,越人俗称犭央犭茶而得名,亦作黄鱼桑湖、黄鱼柔湖[1],宋史又有更名王公湖[2]之记载。

湖略显长方形,原南北长约3000米、东西宽约2500米,俗称直七斜八横三里水内南浅北深,浅域不足1米,深处在2.7米左右(注:绍兴县文物志讲:平均水深1.06米,本报告讲 2.7米,笔者视见,前者不足,后者不 到,故改为浅域不足1米,深处2.7米更确切一些)[3]现有水面面积2.4平方公里,是水乡湿地特色浓缩之精华,水阔浮天,云动虚空,山映碧波,鱼游浅底,兼有蓄水、航运、养殖和捕捞多种动物、青墩、帚头、垂钓、耗螺蛳……白日是三三两两的鱼舟,夜晚是星量点点的渔火,谱就渔歌唱晚上一景,傍湖而居者20余村,周边是纵横交汇的稠密水道,将湖南面的田野分割成无数洲渚,恰如一片片漂浮在水面上的荷叶,故又称?荷叶地?,土壤肥沃,物产丰饶,风光旖旎 ——犭央犭茶湖避塘[4] 犭央犭茶湖避塘全长七华里,建于明崇祯年代,均以大块石板横铺,舟行塘内,可避风涛之险其工程浩大、功能显著、形制独特,是绍兴石文化中的重要代表性建筑《嘉庆山阴县志》中记载,湖西尤子午之冲,舟楫往来,遇风辙遭覆溺捐资人张贤臣(思溪)少年丧父,事母至孝,客游京邸,经商致富,归乡后,?性喜施舍,汲汲赈济,凡桥梁道路之缺碍行役者、悉筑砌之?,做了大量的好事。

他先后捐资银两六千,耗时七年,建成避塘,从此?舟无覆者?,造福乡里,邑人感其德,建祠纪念,岁时致祭,比之为马、汤两公避塘上有天济、普济、德济、平济、中济5座石桥及一石亭[5],被称为?水上奇观?,是湿地公园内唯一一处省级文物保护点 二、山之幽趣 ——梅山[6] 梅山位于镜湖新区中部,湿地公园东侧,山势呈南北狭长走向,主峰海拔79.6米,山上多两汉、六朝古墓,亦偶见越国时期文物 梅山(4)的得名,来自于汉代隐居此山的一个叫梅福(字子真)的名士据《越中杂识》记载,梅山之?梅?,历代皆言来自梅福这样一个人: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少习《尚书》、《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王莽专政,福一朝弃家去,人传以为仙其后有人见福于会稽者,变姓名,为吴市门卒云今山阴有梅山、梅墅、梅里,皆以福得名另据《嘉泰会稽志》引旧经,梅山还有一个名字,叫?巫山?而这巫山,在《越绝书》上就已有记载:?巫山者,越?,神巫之官也,死葬其上,去县十三里许据史书记载,梅山西南有本觉寺、梅子真泉、适南亭、竹径、茶坞 ——适南亭[7][8] 北宋熙宁年间,郡守程师孟建适南亭于梅山之巅,陆游的祖父、北宋名士陆佃撰写了著名的《适南亭记》。

南宋时,郡守汪纲重葺整修明末,祁彪佳所著《越中园亭记》将其列为北区胜景之一清代以后,此亭渐圯 ——梅子真泉[9] 梅子真泉,亦系纪念梅福而得名此泉位于山之西南麓,约三尺见方,水质?甘寒澄澈,珠王非玉雪?《陆放翁全集》中《梅子真泉铭》中有记载 ——本觉寺[10] 位于城北梅山,汉梅福(字子真)隐居之所,故俗称梅山寺始建于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建于梅山之西南坡,早已不存寺址附近有关帝庙,系清代所建,现存庙屋两进,基本完好,因属清代建 筑现已列为市文物保护点 三、王宝和酒坊 王宝和酒坊(非酒厂)位于犭央犭茶湖南岸之林头村,是绍兴历史悠久、商誉良好的大型酒坊之一该酒坊在乾隆年间(1744年)时出资一万两银始建,并在上海小东门开设王宝和酒店,自产自销,营业兴旺早在清朝时期,东浦双浜和林头两地以酿酒为生,双浜有十八家酒作坊,林头仅王宝和一家东浦有民谣:?双浜酒坊十八家,不如林头王宝和灶前灶后都藏酒,栈店糯米十车箩描述了这家百年老店的兴旺史王宝和酒坊是上海王宝和酒店的生产基地,目前仍保留完整的作坊原址,实属难能可贵,该酒坊现已列为绍兴县级文保单位。

注释: [1]陈桥驿主编《浙江古今地各词典》 犭央犭茶湖,与东浦相邻,越人俗呼黄色无鳞有刺之鱼曰犭央犭茶,是湖多出此鱼,故名,亦叫黄鱼桑湖、黄鱼柔湖《方舆纪要》卷九二:?犭央犭茶湖……周广十余里,俗称黄鱼桑湖舟楫往来之道也 [2]《宋史卷四百》 起知湖州,信未涉州縣,據桉部析,敏如流泉擢集英殿修撰、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奏免逋官钱十四万、绢七万匹、锦十万五千两、米二千万斗山阴境有犭央犭茶湖,四环皆田,岁苦潦,信创启斗 门,导停瀦注之海,筑十一坝,化匯浸为上腴民绘象以祠,更其名曰王公湖 [3]录自《绍兴县文物志》P103《犭央犭茶湖避塘》 ?位于绍兴城西北15公里的央茶湖上,乾隆《绍兴府志》卷十四:央茶湖《万历志》:在府城北十里,约广十余里,又呼黄鱼桑湖,是舟楫往来之道?央茶是一种黄色无鳞有刺的鱼,因此湖盛产此鱼,故名湖南北长3000米,东西宽2500米,总面积6425亩,平均水深1.06米,最深2.1米,湖的东、西、北三面与数条河湖相通,是绍兴的水路交通要道 [4]《嘉庆山阴县志》 ?犭央犭茶湖塘——湖周回四十里,傍湖居者二十余村,湖西尤子午之冲,舟楫往来,遇风辙遭覆溺。

明天启中,有石工覆舟遇救得免,遂为僧,发愿誓筑石塘,十余年不成,抑郁以死会稽张贤臣闻而悯之,于崇祯十五年(1642)建塘六里,为桥者三,名曰天济,盖罄赀产为之,五年而工始竣塘内舟行,既可避风涛之险,兼以捍卫沿湖田囿邑人感其德,为立祠塘南,岁祀之旧志参考府志) [5] 录自《绍兴县文物志》P103《犭央犭茶湖避塘》 犭央犭茶湖湖面辽阔,来往船只每遇风浪,常使舟翻人溺乾隆《绍兴府志》卷十四:?犭央犭茶湖塘,《闸务全书》:犭央犭茶巨湖屡遭履舟之患,崇祯十五年邑人张贤臣捐资六千两,于湖西一带建塘六里,舟行塘内,以避风涛,且沿湖田囿,无免水激岸坍,并筑桥曰‘天济’,往来便之?嘉庆《山阴县志》卷二十:?湖周回四十里,傍湖居者二 十余村,湖西尤子午之冲,舟楫往来,遇风辙遭覆溺明天启中,有石工覆舟,遇救得免,遂为僧,发愿誓筑石塘,十余年不成,抑郁以死会稽张贤臣闻而悯之,于崇祯十五年建塘六里,为桥者三,名曰天济,盖罄资产为之,五年而工始竣?从此,舟行塘内,可以避风涛之险,亦免受浪涛激岸,捍卫沿湖田园厥后,塘有倾圯,子孙即起而修之,以承前志据犭央犭茶湖避塘北端西侧湖口庙壁间镶嵌的咸丰元年八月吉旦司事公立《捐修塘碑》记载:?道光己酉、庚戌年,连遭大水,塘桥俱坍,吾等重修。

自北首湖梢起,至南首中济桥止,共修塘路三百八十四丈兼修三眼普济桥东西桥堍,又修通济桥一,加扶侧石,并造浪桥四,并接修南塘……?此后,未见重大修理塘上共建有石梁桥六座,分别取名为天济、永济、中济、平济、通济、普济1969年,当地围湖造田时,永济桥被拆除文革时,除天济、普济桥未改名外,永济、中济、通济分别改名为群建桥、金光桥和朝阳桥1975年,犭央犭茶湖乡政府对天济桥、朝阳桥及金光桥进行维修1991年,绍兴县文物部门对塘上石亭按原状作了修缮,并树立永久性石刻标志1996年县文物部门又恢复了石亭以南塘路八十余米及部分路面石板 犭央犭茶湖避塘全程保护范围,南起林头村北首天济庙旁的天灯下藕池头,北至七里江村平风湾,全长3.5公里,其中南段约2公里,1969年围湖造田时,已改变成为堤岸,北段约1.5公里仍两面临水,破水而筑,保持原状今塘上有凸起石桥5座,平桥三孔,石亭1座,塘身稍弯,北端弯度较大其砌筑方法大部分用长约2-2.3米,宽厚 0.3-0.4米的条石实叠砌筑,自下而上逐渐收分面宽2米多,高1.6-2米左右塘面上铺有长1.7-2.3米、宽0.95米的石板,石板之间用凹凸榫卯相衔接,下有小石块垫搁,以防松动。

南端林头村一段采用条石间丁石叠砌,塘面石板块与塘身宽度基本一致,塘上五座石桥自南而北,依次为天济桥、群建桥、金光桥、普济桥和朝阳桥,形制如下: 天济桥——位于避塘南端西侧,东西走向,平面与塘堤呈丁字形交接原是三孔石梁桥,文革时被拆毁,后改建成单孔钢筋混凝土拱桥全长43米,桥面宽2.3米,桥孔净跨27.2米,桥面两侧用水泥扶栏,东西桥堍用条石间丁石砌筑,桥坡上各有踏跺18级和16级,坡两侧各臵拦板三块,间望柱四根 群建桥——为单孔石梁桥,在避塘中部偏南,南北走向,全长15.1米,桥孔跨径5米,桥两侧金刚墙用条石错缝间丁石砌筑,桥面用三根条石直铺通面宽2.1米,一侧臵实体拦板一块,另一侧拦板已佚,南北桥坡各有12级 金光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位于避塘稍北,全长16米,面宽2-12米,桥孔净踌5.05米,拱券呈半圆形,用条石作错缝并列砌筑,两侧桥堍先用四层条石间丁石叠砌,其上再加块石斜砌,石缝间勾出水泥线条,桥面用水泥铺面,两侧各设实体石栏板、石望柱、中央栏板外侧刻?金光桥?三字,楷书,南北桥坡各臵13石级,两旁设垂带 普济桥——为三孔石梁桥,坐落在避塘北面,东西走向,平面与 塘堤呈?T?形。

桥全长27.6米,中孔跨径5.4米,东西两边跨径均为4.3米,桥墩用条石错缝叠砌,桥面用三根条石平铺,通宽1.8米,桥两侧有实体栏板间望柱围护,桥中央栏板外侧阴刻?普济桥?三字石级桥坡,东西各12级、13级该桥1992年被船只撞损,同年维修,98年又遭船撞,残破较甚 朝阳桥——单孔石拱桥,在避塘北面、南北走向,全长20.6米,桥孔净跨5.2米,桥面宽2.1米两则桥墩先用四层条石间丁石叠砌,其上再用块石斜砌石缝间勾水泥缝,桥面用水泥,两侧臵实体栏板间石望柱,桥中间栏板外侧阴刻?朝阳桥?三字,石级桥坡,南北分别为18级、19级,两旁设带 此外,在避塘北端和朝阳桥之间还臵有南北走向平桥三孔,跨径分别为1.9米、3.1米、2.1米桥墩用长约2-2.3米,宽和厚均为0.3-0.4米条石作?一顺一丁?实砌,桥面架石梁,其中第一孔三根,第二三两孔多为二根,其高低与塘堤相一致,桥面宽1.05米又在避塘南端群建桥与金光桥之间,建有石亭一座,平面呈长方形,通面阔3.6米,进深2.8米,屋面硬山造两面落坡,后檐石板墙封顶,前檐石板墙至高0.78米设槛枋,以上为窗口南北山墙中臵石柱,柱以东石板封砌,柱以西为行人通道。

亭内设长条石凳,供行人休息,现尚存二方石刻题记 [6]巫山《绍兴县文物志》 ?越绝书卷八:‘巫山者,越,神巫之官也,死葬其上去县十三里许’《一统志》:山阴县北十八里,一名梅山乾隆《绍兴府 志》,‘巫山一名梅山,朱育对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