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教学基地评审指标体系Ⅰ—1 教学条件Ⅱ—1医院等级 Ⅲ—1医院等级Ⅱ—2床位设置 Ⅲ—2核定床位总数Ⅲ—3临床主要各科床位Ⅱ—3师资队伍 *Ⅲ—4学历与技术职称*Ⅲ—5带教教师任职与理论课教师稳定情况Ⅱ—4教学设施 *Ⅲ—6教学用房Ⅲ—7图书阅览室*Ⅲ—8住宿及文体活动条件Ⅱ—5教学设备 Ⅲ—9幻灯、投影等教学设备Ⅱ—6经费投入 Ⅲ—10教学人员津贴Ⅰ—2教学管理Ⅱ—7组织建设 Ⅲ—11医院教学规划Ⅲ—12院领导班子Ⅲ—13教学管理机构设置、人员岗位职责及其考核*Ⅲ—14教研室设置与职责Ⅱ—8教学基本建设 *Ⅲ—15教学文件Ⅲ—16教学工作规章制度Ⅲ—17教学改革与研究Ⅰ—3教学实施Ⅱ—9专业理论教学 Ⅲ—18备课与教案、讲稿Ⅱ—10临床见习教学 Ⅲ—19教学病例收集Ⅲ—20带教教师与学生比Ⅲ—21见习检查考核Ⅱ—11毕业实习教学 Ⅲ—22对学生试诊单及医疗文件书写、批改*Ⅲ—23临床操作指导Ⅲ—24病例讨论Ⅲ—25病区讲课*Ⅲ—26教学查房Ⅲ—27学风医德教育*Ⅲ—28考核鉴定注:有*号者为核心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评分标准评语实得分备注Ⅰ—1 教学条件Ⅱ—1医院等级Ⅲ—1医院等级C级:≥二级甲等A级:≥三级甲等Ⅱ—2床位数与科室设置Ⅲ—2核定床位总数C级:≥300张A级:≥500张Ⅲ—3临床主要各科床位C级:主要临床科室齐全,其中内、外、妇、儿、针灸、骨伤科床位数占全院总床位数的60%以上,均安排学生实习且生均实习床位≥4张。
A级:主要临床科室齐全,其中内、外、妇、儿、针灸、骨伤科床位数占全院总床位数的70%以上,均安排学生实习且生均实习床位≥6张Ⅱ—3师资队伍*Ⅲ—4学历与技术职称:1.本专科毕业的医师占全院医技人员的比例2.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占全院医技人员比例1.C级>70% A级>95%2.C级>20% A级>25%*Ⅲ—5带教教师任职与理论课教师稳定情况C级:本、专科毕业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上或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带教理论课教师队伍3年稳定在60%以上A级:本科毕业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上者带教理论课教师队伍3年稳定在80%以上Ⅱ—4教学设施*Ⅲ—6教学用房C级: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室、示教室A级:有供40名以上学生使用的教室,各实习病区有可供学生使用的诊疗室Ⅲ—7图书阅览室C级:有一定量的图书资料,专业期刊不少于30种,图书1万册以上,有供学生借阅的规章制度A级:有较齐全的图书资料,专业期刊不少于60种,图书3万册以上,并向学生开放,有学生借阅纪录Ⅲ—8住宿及文体活动条件C级:能满足20名医生学生住宿的宿舍条件,生均住宿面积≥3平方米,有一定的文体活动场所及器械A级:能满足40名医生学生住宿的宿舍条件,生均住宿面积≥4平方米,有较好的文体活动场所及器械。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评分标准评语实得分备注Ⅰ—2教学管理Ⅱ—5教学设备Ⅲ—9幻灯、投影等教学设备C级:有可供教学使用的幻灯机和投影仪A级:有可供教学使用的摄、录像、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Ⅱ—6经费投入Ⅲ—10教学人员津贴C级:医院收入应有一定比例用于教学及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津贴A级: 承担教学任务的人员收入不低于同级医技人员的平均收入Ⅱ—7组织建设Ⅲ—11医院教学规划C级:把教学工作纳入医院工作计划和综合改革发展计划统筹安排,有落实,有考核A级:把教学工作纳入医院工作计划和综合改革发展计划统筹安排,且有年度计划,有落实,有考核Ⅲ—12院领导班子C级:由分管院领导,职责明确,每学年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并有记录A级:主管领导岗位职责明确(附院实行院系合一的领导体制),教学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教学院长每学期进行两次以上的教学查房Ⅲ—13教学管理机构设置、人员岗位职责及其考核C级:有专职的教学管理人员及岗位职责,医院对院教学管理部门有年终考核A级:有负责日常教学、学生管理的专设机构,各及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计划性强;且每年按标准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并与奖惩挂钩Ⅲ—14教研室设置与职责C级:内外妇儿针等主要科室设有教研室,岗位职责明确,每学期开展教务活动2次,有教学实施计划。
A级:各教研室设有教学干事一名,并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教务活动制度化,每学4次以上Ⅱ—8教学基本建设*Ⅲ—15教学文件C级:按照教学(实习)大纲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实习)实施工作计划,教学进度表、实习轮换表A级:且根据临床教学工作需要制定工作规范,文件齐全、规范Ⅲ—16教学工作规章制度C级:有教学管理制度,各项措施落实A级: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规章制度齐全规范,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Ⅲ—17教学改革与研究C级: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研究,有专题文章A级: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学改革与研究,近三年内有教改项目,有公开发表论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评分标准评语实得分备注Ⅰ—3教学实施Ⅱ—9专业理论教学Ⅲ—18备课与教案、讲稿C级:承担理论课讲授的教师均需参加教研室教学活动与集体备课,有教案和讲稿A级:参加总体性、单元性的集体备课,有内容规范的教案与讲稿Ⅱ—10临床见习教学Ⅲ—19教学病例收集C级:有收集教学病例制度,基本满足见(实习)计划的要求A级:满足见(实习)计划的要求Ⅲ—20带教教师与学生比C级≤1:10A级≤1:6Ⅲ—21见习检查考核C级:有制度、有考核、有纪录。
A级: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制度、有考核、有讨论、有纪录、带教规范,教学效果好Ⅱ—11毕业实习教学Ⅲ—22对学生试诊单及医疗文件书写、批改C级:对学生书写的试诊单及开出的化验单等批改及时,实习生书写无丙级病例A级:对学生书写的试诊单及开出的化验单等批改及时,毕业实习生书写病例要达到甲级病例要求*Ⅲ—23临床操作指导C级:带教老师基本能按实习大纲要求进行实践操作指导A级:带教老师能很好按时习大纲要求进行操作指导,效果好Ⅲ—24病例讨论C级:实习病区每2—4周组织一次疑难或典型病例讨论A级:每2—4周组织一次疑难或典型病例讨论,有主治医师以上教师主持,学生备有书面发言提纲Ⅲ—25病区讲课C级:实习病区每2周组织一次,带教老师有讲稿A级:实习病区每1周组织一次,带教老师有内容符合要求,1—2学时/次的规范讲稿Ⅲ—26教学查房C级:有教学查房制度并得以实施A级:教学查房每周一次,且由主治医师以上担任Ⅲ—27学风医德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政治学习,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进科教育,劳动纪律考核严格Ⅲ—28考核鉴定C级:有理论考试、操作考核和出科鉴定A级:有规范的理论考试、操作考核和集体评议的出科鉴定评审指标体系说明一、 建立评审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原则(一) 主要依据1、 国家教委、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布的《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教高[1992]8号)2、 高等中医教育对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临床教学的基本要求(二) 基本原则 1、“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 2、附属医院、教学医院评审与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价、优选评价相结合,与等级医院评审、复查相结合的原则; 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4、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5、主要对近三年医院情况进行评审。
二、 评审结果及标准1、三级指标评分为四个等级: A级=10—9分 B级=8分 C级=7—6分 D级<6分 每项指标满分为10分,可以打0分2、评审结果等级标准亦分四个等级: A级:28项三级指标平均分数≥9分,且<9分、≥8分的一般指标累积不得超过4项,9项核心指标中有7项不低于AB级:低于A级,高于C级C级:28项三级指标平均分数≥6分,且<6分、≥5分的一般指标累积不得超过4项,9项核心指标中有7项不低于CD级:低于C级 3、评审结果:(1) 附属医院达到A级为合格,教学医院达到C级为合格;(2) 对目前尚未达到标准(A级)的院校所属的附属医院,由院校和卫生(中医)主管部门共同采取措施限期改进;对非院校隶属性的附属医院限期整改后复评,复评仍达不到A级标准者,取消其附属医院称号;(3) 对目前尚未达到标准(C级)的教学医院,限期整改后复评,复评仍达不到C级标准者,取消其教学医院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