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兽医基础》是我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养殖专业成人教育和短期培训及相关技术人员参考用书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兽医基础是研究畜禽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的综合性学科,是畜牧工作者必学的一门基础课兽医基础包括病理学基础、药理学基础、病原学基础和诊疗学基础等四部分内容它的任务是有效的防治和消灭畜禽的群发病和多发病,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畜牧兽医人才,最终达到促进和保证畜牧业生产蓬勃发展的目的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本课程是在学习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学等基础理论课以后,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为畜禽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要求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后,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兽医基础知识,能够熟悉病理学、药理学、病原学及临床诊断学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对畜禽的群发病和多发病进行诊断、采取综合措施的能力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对于教学内容,大纲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进行要求学习兽医基础的重点在于掌握基本的病理学知识、药理学知识、病原学知识和诊断学知识,并且能够联系实际进行应用其中,“掌握”的内容是兽医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重点学习的内容,也是考核的重点内容。
第二部分 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学时分配本课程课内 300 学时,实验 27 学时,录像 13 学时,本课程为 13 学分学时分配见下表:主要篇章 主要内容 录像学时(小时)课内时数(学时)绪论 绪论 2第一节疾病概论 3第一章病理学基础 第二节基本病理过程45第三节常见症状病理 5第一节概述 3第二章药理学基础 第二节常用药物210第一节细菌与病毒 6第二节传染与免疫 4第三章病原学基础 第三节寄生虫学基础33第一节诊断学概论 2第二节接近与保定 4第三节临床检查的方法与程序 4第四节整体和一般检查 4第五节系统检查 4第四章诊疗学基础第六节建立诊断的方法与原则44二、教材的总体说明1.文字教材主教材《兽医基础》按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2.音像教材音像教材为重点讲授型,配合主教材,主要讲授每章的重点和难点,并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演示、动画等三、教学环节1.多媒体课多媒体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2.面授、自学和考试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结合收看多媒体教材、参加面授课进行自学认真领会教学要求,完成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练习题。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绪论[教学内容]兽医基础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学要求]了解:兽医基础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第一章病理学基础第一节疾病概论[教学内容]—、疾病的概念二、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基本规律[教学要求]掌握:疾病的概念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了解:疾病发生基本规律第二节基本病理过程[教学内容]一、血液循环障碍的局部变化二、物质代谢障碍的局部变化三、炎症反应[教学要求]掌握:充血、出血、局部贫血、坏死、炎症的概念及病理变化特征;炎症的局部症状熟悉:充血、出血、局部贫血发生的原因;发生坏死的原因;炎症基本病变过程及全身变化了解:萎缩、变性、组织修复的概念及病理变化特征;炎症的常见类型、转归第三节常见症状病理[教学内容]一、发热二、贫血三、黄疸四、水肿五、脱水六、酸、碱中毒七、应激八、休克九、败血症[教学要求]掌握:发热、贫血、黄疸、水肿及脱水的概念及病理过程熟悉:应激、败血症的概念了解:休克、酸、碱中毒的概念第四节畜禽病理剖检技术[教学内容]一、剖检方法与步骤二、剖检观察与记录三、采样、保存与送检[教学要求]掌握:剖检方法与步骤熟悉:剖检观察与记录了解:采样、保存与送检第二章药理学基础第一节概述[教学内容]药物的概念二、药物的作用三、药物制剂与处方影响药效的因素药物的保存和使用[教学要求]掌握:药物的概念、药物的作用。
熟悉:药物制剂与处方、影响药效的因素了解:药物的保存和使用第二节常用药物[教学内容]一、抗菌药物 二、消毒防腐药 三、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四、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五、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的药物六、作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的药物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八、激素类药物九、自体活性物质和解热镇痛药十、影响营养代谢的药物十一、抗寄生虫药十二、常用特效解毒药[教学要求]掌握:抗菌药物、消毒防腐药、作用于呼吸系统和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作用与应用熟悉:影响营养代谢药物、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药物、抗寄生虫药了解:作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的药物的作用与应用、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药物、激素类药物、常用特效解毒药第三章病原学基础概述[教学要求]熟悉:病原学定义了解:病原学的发展概况第一节细菌与病毒[教学内容]细菌的形态与生理二、病毒三、细菌和病毒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四、主要的病原细菌五、主要的动物病毒 [教学要求] 掌握:细菌的基本构造、病毒增殖与培养、病毒血凝现象、细菌与病毒病微生物学诊断程序熟悉:微生物的概念;革兰氏染色反应特性、细菌的生理、病毒形态与特性了解:细菌的人工培养;物理因素影响和生物因素影响;毒力测定方法第二节传染与免疫[教学内容] 一、病原微生物二、传染的发生三、免疫[教学要求]掌握:传染的概念与细菌致病性;抗原与抗体概念、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概念。
熟悉:常见细菌与病毒特性以及免疫防治;细菌和病毒常见的变异现象;传染发生条件、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变态反应了解:病原菌在宿主体内的分布与排出情况、免疫应答过程、免疫学的应用第三节寄生虫学基础[教学内容]一、寄生生活二、寄生虫与宿主三、寄生虫的分类与命名[教学要求]掌握:寄生生活、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等概念熟悉:各门类寄生虫的主要生物学特点了解:寄生虫的分类与命名第四章临床诊断学基础第一节诊断学概论[教学内容]诊断学的概念二、诊断的基本过程三、诊断学的任务[教学要求]掌握:诊断学的基本过程熟悉:诊断的概念了解:诊断学的任务第二节 动物的接近与保定[教学内容]动物的接近动物的保定[教学要求]掌握:犬的扎嘴保定和化学保定法,猪的站立保定法,马、牛的四柱栏保定法熟悉:马、牛的倒卧保定法了解:动物的接近及注意事项第三节临床检查的方法与程序[教学内容]临床基本检查方法二、特殊检查方法三、临床检查程序四、群体检查[教学要求]掌握:临床基本检查方法、临床检查程序熟悉:群体检查了解:特殊检查方法第四节整体和一般检查[教学内容]一、体格、发育及营养状态二、精神状态三、姿势与体态四、运动与行为五、皮肤被毛的检查六、可视粘膜检查七、淋巴结检查八、体温检查[教学要求]掌握:体温检查、可视粘膜检查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熟悉:精神状态、姿势与体态、运动与行为的检查方法了解:体格、发育及营养状态、皮肤被毛检查的检查方法第五节系统检查[教学内容]一、心血管系统检查二、呼吸系统检查三、消化系统检查四、泌尿生殖系统检查五、神经系统检查[教学要求]掌握:呼吸系统检查、消化系统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熟悉:心血管系统检查、泌尿生殖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第六节建立诊断的方法与原则[教学内容]一、获得正确诊断的条件二、建立诊断的方法三、验证诊断四、建立诊断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教学要求]了解:获得正确诊断的条件;建立诊断的方法;验证诊断、建立诊断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实验指导实验一 猪的解剖实验二 鸡的解剖检查实验三消毒药的配制及应用实验四丙硫苯咪唑和敌百虫驱虫比较实验实验五细菌涂片制备与染色实验六琼脂扩散试验实验七临床一般检查法实验八马、牛的心脏、肺脏和肠管的听诊检查实验九反刍动物腹部与瘤胃和网胃的检查实验十马、牛胸肺的叩诊检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