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比较分析 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是理解宏观经济、深入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基石,众多现代经济理论大多都是在最基本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就某一问题经行深入探讨,因此,如何准确理解宏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三种最基本的理论模型进行总结比较,其模型的变化发展过程也体现了宏观经济学这门学科逻辑的不断深入与精确 国民收入 总支出均衡模型 IS―LM模型 AD―AS模型 凯恩斯是当代宏观经济学之父,他l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第三次革命,这在西方经济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另外,在书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生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它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的工具同时,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作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为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指明宏观经济学中的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等问题均可以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进行分析。
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前后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在此我们解读为三代模型的发展:即第一代总支出均衡模型,第二代IS―LM模型和第三代AD―AS模型下面我们依次介绍这三类模型,并对各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一、第一代模型――总支出均衡模型 在总支出均衡模型中,一国的国民总产出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四部分:即 Y=C+I+G+NX ① 其中只将消费C视为内生变量,而且只与可支配收入Yd有关,而Yd为总收入减去税收T后的收入,且假定税收为比例税,税率为t,则有: C=Yd ② d=Y-tY ③ 其中为强制消费部分,不受国民收入的影响,如人们为满足基本的生存一定会消费一定的食物,即使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这部分消费也是必须的为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消费增加的数量 由式①②③可以解得均衡国民收入 Y=G+NX) ④ 二、第二代模型――IS-LM模型 与第一代模型相比,IS―LM模型将投资I和净出口NX内生化,假定投资水平与利率水平r成反比例即 I=e-dr ⑤ 其中e为与利率无关的投资额,d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净出口NX为出口X与进口M的差额,即 NX=X-M ⑥ 而进口与国民总产量成正比例即 M=g1+nY ⑦ 其中g1为国内经济必须进口的生产资料部分,n为边际进口倾向,二者都与国民经济的资源禀赋有关。
影响出口的主要是真实汇率,而决定真实汇率的因素包括名义汇率E(间接标价法下)、国内价格水平Pd和国外价格水平Pf 所以有 X=g2+mE ⑧ 其中g2为具有刚性的出口部分,m为出口与真实汇率间的系数关系 将⑦⑧两式代人⑥得 NX= g2+mE- g1-nY=g0-nY+mE ⑨ 其中g0为具有刚性的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进一步地,根据购买力评价理论(PPP),真实汇率长期来看取决于两个物价水平,而短期来看,汇率又收到国际游资短期内对外汇市场的冲击,故与国内与国外利率水平的差有关因此,可以进一步将真实汇率表达为: E ⑩ 将⑤⑨⑩代人④式可以得产品市场均衡线即IS曲线的表达式: Y=r ⑾ 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真实货币需求Md/Pd交易性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性动机包括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二者都与收入水平成正比,投机动机则与利率成反比,即 Md/Pd=kY-hr ⑿ 当货币供给Ms等于货币供给Md时,可以得到货币市场均衡曲线LM曲线的方程表达式: r=- ⒀ 由⑾和⒀式联立可以解出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三、第三代模型――AD-AS模型 由IS―LM模型联立消去利率水平r可以得到关于产出水平Y和价格水平Pd的方程式,即总需求曲线的表达式: Y= ⒁ 其中 由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分析中价格水平和总需求水平决定了总产出水平。
这样,短期内的产出得以决定而一个经济体的潜在产出水平则是由该经济体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甚至是文化等等因素有关,所以短期内随着总需求的不断变化,产出实际产出水平不断变化,当实际产出水平大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经济过热,并且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但需求不足时,实际产出水平又会低于潜在产出水平,造成经济低迷,失业的增加 四、三代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比较分析 从三代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陈述可以看到,下一代模型较上一代模型更为复杂,其原因在于下一代模型将上一代模型中的外生变量不断内生化:第二代模型较第一代模型,将投资与净出口内生化,第三代模型较第二代模型将价格水平也作为影响均衡产出水平的因素予以考虑在内生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各个变量之间通过中间变量如利率水平、汇率水平、一般物价水平深刻联系透过不断内生化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各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更有利于我们理解宏观经济变动和做出正确的宏观经济决策此外,三代经济模型的建立也为后续持久收入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固定投资理论、存货投资理论、住房投资理论以及国际收支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