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嗓音障碍相关笔记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74KB
约9页
文档ID:509592144
嗓音障碍相关笔记_第1页
1/9

嗓音障碍相关笔记1. 喉支架:舌骨—喉—胸骨2. 喉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会厌软骨甲状软骨是最大的一块喉软骨,切迹称为喉结环状软骨是喉的解剖基础,是一块完整的软骨环,而气管环都是半环形的杓状软骨骑跨在环状软骨板的上缘外侧,可以转动和滑动杓状软骨的基底 部有两个突起,一个向前称为声突,声带后端附于此;一个向后外方,称为肌突, 控制声带开闭的肌肉附于此3. 环杓关节和环甲关节:环杓关节是鞍状关节,左右关节面(椭圆形)的左右轴夹角为50-60左 右轴与冠状面呈45可以做摇摆和滑动运动关节外展,声突向外上方 翻转,内收时声突向内下方翻转环甲关节是车轴关节,产生旋转运动,作用是调节声带长短,控制基频4. 声带:声带分为上皮层、固有层浅层(Reinke间隙)、固有层中层、固有层深层和 肌层(声带肌/甲杓内肌)上皮层与浅层又称包膜层,中层与深层又称过渡层(或喉韧带),肌层又称体层5. 声门裂:声门裂是指两侧声带以及杓状软骨底内侧缘之间的裂隙声门裂与两侧声带共同构成声门声门裂前部为膜间部/声部,占前1/3;后部为软骨间部/呼吸部,在杓状软 骨底内侧缘及声带突之间,占后 2/56. 喉内肌:声门张肌:甲杓肌TA (包括甲杓外肌和甲杓内肌)、环甲肌CT。

声门关肌:杓间肌IA (包括杓横肌和杓斜肌)、环杓侧肌LCA声门开肌:环杓后肌PCA7. 喉的神经支配: 咽神经支配软腭,喉上神经支配环甲肌,喉返神经支配喉内各肌(除环甲肌)8. 基频范围:男性120 次/分,女性 250次/分9. 声带的振动机制:声带的振动机制取决于声门下压力、喉内肌肉的弹性回缩力与 Bernoulli 力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声门开放,声门下压力降低,声带在肌弹力的作 用下自下而上内收,同时根据 Bernoulli 效应,气流通过狭窄的声道,空气粒子 加速,在声门区形成瞬间负压,声带之间的气体压力随之降低,声带被吸向内, 接近并靠拢至2mm此时声门下压增加,已经闭合(含2mm空隙)的声带开始振 动,当声门下压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跨声门气流冲开声门,声带自下而上外展, 声门开放,如此反复循环10. 发声的准备、声带振动的要求以及最少声门下压: 发声的准备过程:声门关闭、声门下压增加、已经闭合的声带开始振动 声带振动的要求:声带内收、适当的声带张力、适当的跨声门气流 最少声门下压:指启动声带振动的最低声门下压,与声带坚硬度有关11. 声带振动方向:垂直部分:底部先开先关,顶部后开后关。

水平部分:后沿先开后关,前沿后开先关12. 声带的黏膜波:波浪形摆动、直接影响声音音质、与基频和响度有关 声门下压越大,黏膜波越明显13. 如何改变声调:声带的质量、张力和声门下压14. 喉部如何调节音调?喉上神经控制环甲肌的舒缩,环甲关节产生上下方向的旋转运动环状软骨 的前部拉向上方与甲状软骨靠近,环状软骨的后部则带动杓状软骨一起向下移 动,从而使声带向后下方拉长因此,环甲关节能调节声带长短,控制基频喉返神经控制甲杓内肌的舒缩甲杓内肌收缩时,将附着于声带突的部分拉 向甲状软骨切迹,使声带拉直,增加声带张力,并使声门关闭15. 声带振动速度:由环甲肌控制16. 发声模式:模态声、假声、泡泡声(60Hz)17. 音质:音质是指声带振动的模式,每周期的气流量18. 耳语声:声带倒转Y型,喘流为其独特音质19. 决定基频的三要素:声带振动的长度、组织的硬度和质量的大小 声带长度(如喉蹼)、质量(如新生物)与基频呈反比,硬度(如声带沟) 与基频呈正比20. 与声带麻痹相关因素:弛缓:喉返神经麻痹或水肿性病变 受力不均:是由于单侧声带麻痹 内收损伤:是由于喉返神经麻痹、环杓关节强直或脱位引起 不稳定的音调:是由于痉挛型发声障碍引起。

环杓关节强直或脱位会引起声门闭合不全 注射特氟隆可能引起声带麻痹声带麻痹的训练方法:转头法、半吞咽法、哼鸣法、吸入式发音法21. 复音:声带与室带同时运动22. 声带小结: 声带嘶哑,早期小结可闭合,呈红色或粉红色,充血,久了纤维化,蛋白纤维呈白色,影响声带闭合多位于声带前 1/3声带小结感知特征:沙哑、有气息声、颈部肿痛、异物卡喉 声学特性:基频微扰和振幅微扰增加、音域降低、基频阈降低、频 谱噪音增加23. 声带息肉:单边79%、双边 21%,大小不对称,嗓音沙哑 声带息肉感知特性:沙哑、粗燥、有气息声、异物卡喉24. 青春期嗓音异常特性: 不正常的高音,嗓音可能沙哑、气息度高、不能高喊、嗓音疲劳25. 肌肉张力嗓音障碍: 沙哑,粗燥、紧张、有力,长时间使用变差,喉咙疼痛 治疗:注射肉毒菌26. 接触性溃疡: 胃液倒流,常见于声带后部,初期声带的杓状软骨水肿,致声带后端不能闭 合,可单、双边出现感知特性:沙哑(需要清喉)、粗燥、发声疼痛、耳朵刺痛、平均声调降低 调域降低27. 声带囊肿: 圆形生长物,大部分发生于单边,成因是腺体被堵,患者多为年轻人 感知特性:沙哑、声调降低28. 声带肉芽: 沙粒状生长物,纤维积聚。

男性多发于单边,接近声突与声带创伤有关, 50%由于插喉导致感知特性:沙哑、气息声 治疗:注射型肉芽特氟隆29. 声带出血: 沙哑、间断性失声、调域下降,多为单边,疼痛,可为偶发性 感知特性:疼痛感、喉咙干燥、高音困难、可咯血,偶有失声现象30. 声带角化: 较硬的蛋白纤维,声带上呈白斑,需做活检排除癌症一般认为和喉炎有关, 可单可双,严重会发展为肥厚症感知特性:沙哑、粗燥31. 喉炎:沙哑、声音弱,喉咙痒、痛、干,干咳 感知特性:粗燥、沙哑、喉咙干燥不舒服32. 声带乳头状瘤: 疣状生长物,与免疫有关,会影响呼吸,是 HPV 病毒 感知特性:沙哑33. 声带沟: 与年龄有关,组织消失 感知特性:气息声、沙哑、平均声调较低、音量下降34. 环杓关节强直: 老年病,沙哑、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等引起 感知特性:沙哑,气息声35. 声带麻痹: 单边或双边出现,气息度增加,喉头主要由迷走神经控制 感知特性:气息声、沙哑 气流特性:气流增加,声门下压增加36. 痉挛性嗓音障碍: 嗓音紧张,只影响说话,不影响哭笑 闭合型:紧张、挤压、嗓音停顿 开启型:气息声感知特性:挣扎、嗓音停顿、沙哑、粗燥、震颤。

气流特性:气流比正常人低,声带紧张,声门下压增加 治疗:可切除部分喉返神经,但效果只能持续数月;注射肉毒菌37. 喉癌症状: 发生地点:上喉、声门和下喉(长期声音嘶哑) 四星期及以上:上喉、下喉为晚期,声门处为早期 症状:呼吸急促提示肿瘤阻碍气道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提示涉及咽下、舌根、食管 脖子上有肿物提示淋巴结扩散咳嗽血痰提示肿瘤流血或有分泌物38. 喉癌风险因素:抽烟、酗酒、营养不良、HPV病毒、免疫力下降、职业如石棉、人种:黑人大于白人、性别:男性大于女性、年龄:大于 6039. 无喉复声方法:电子喉EL、气动式人工喉PA、食管发声SE、食气管发声TE40. 无喉发声特性:电子喉发声特性:单调、声调很低、理解度中、放于脖子或面颊人工喉发声特性:理解度高、声调高、音量大、可说长句,放于人工造口上, 呼吸不能不适用食管发声特性:空气驱动新声门,句子长度较短、音量较低,理解度一般食气管发声特性:空气由肺部提供,需将气管和食管刺穿,放入单向瓣膜, 发声时病人堵住造口句子较长、理解度较高、可改音量和声调食管发声比正常声调低一个八度41. 无喉发声比较:无喉发声能量震动共振电子喉电池塑料膜脖子进入声道人工喉肺部空气橡皮筋口腔食管发声食道上端新声门口腔与咽腔食气管发声肺部空气新声门口腔与咽腔42.声波临床含义: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声时声音长短振动时间起音率硬起音或软起音呼出气流时间与声带开闭的致性43. 强度的临床含义: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强度响度声带振动幅度强度标准差重音声带幅度变化的能力44. 基频的临床含义: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基频音调声带振动频率基频标准差语调声带频率变化的能力45. 习惯音调、自然音调、变调和转调: 习惯音调:说话时经常使用的音调。

自然音调:喉部肌群耗能最低,听起来自然舒适放松 自然音调都有各自的正常范围,而习惯音调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嗯哼 法接近自然音调)基频变化关键期:3-7 岁,12-14岁 变调:对于音调障碍者而言,首先找到习惯音调,使其改变并接近自然音调 转调:是音调的连续变化46. 声学测量和电声门图测量: 声学测量用于判断嘶哑声、粗糙声和气息声 电声门图测量用于判断声带振动的规律性与声带闭合程度47. 基频微扰和声门噪声能量: 基频微扰是指基频的变化率,用于度量指定的一个周期与它相邻前几个周 期,单位是%,正常值小于 0.5%声门噪声能量是指在发声过程中声门漏气所产生的扰动噪声的程度,单位是 dB,正常值小于-10dB振幅微扰的单位是%,正常值小于 3%48. 基频微扰的临床应用:声学心理学生理学基频微扰粗糙声声带振动速度的扰动49. 声门噪声能量的临床应用:声学心理学生理学声门噪声气息声声门闭合程度50. 振幅微扰的临床应用:声学心理学生理学振幅微扰嘶哑声声带振动幅度的扰动51. 接触率CQ:接触率是指声带接触时间/声带振动一周所需的时间 临床应用:声带接触程度,声能的有效率 声带振动的某一周期,增加声带接触时间,将提高声能传输的有效率。

52. 接触幂CI:接触幂是指(闭合相时间-开放相时间)/声带闭合时间 临床应用:测量声带振动时的闭合相与开放相的对称性53. 最长声时&最大数数能力:最长声时(MPT)是指一个人深吸气后持续发元音a的最长时间的能力 最大数数能力(MCA)是指一个人深吸气后,一口气连续说/i/或/u/的最长 时间54. 肩部放松训练(4节操): 双肩交替运动、双臂划圈运动、双臂耸立运动、双臂晃动运动55. 呼吸训练方法: 生理呼吸到言语呼吸的过渡方法:嗯哼法和数数法 呼吸支持不足的训练:快速用力呼气法、缓慢平稳呼气法、最长声时训练 呼吸与发声不协调的训练:唱音法、啭音法和逐字增加句长法56. s/z 比:s和z的声时明显缩短,s/z提示呼气力量减弱,呼气和吸气不协调火起音 方式异常s/z大于1.2,提示功能性嗓音疾病或者可能的器质性嗓音疾病s/z大于1.4,提示器质性嗓音疾病s/z小于0.75,提示构音障碍或语音障碍57.平静呼吸与言语呼吸的差异:差异点平静呼吸言语呼吸呼吸量500ml500ml*35%~60%+500ml吸气/呼气2:31:9呼吸规律性12〜15次/分单位时间内呼吸次数减少且不规 则呼吸肌群运动膈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膈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腹 肌(克服弹性回缩)58. 腹式呼吸&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指膈肌舒缩而引起的呼吸运动并伴有腹壁起伏。

胸式呼吸是指肋间肌舒缩使肋骨和胸骨运动所产生的呼吸运动腹式呼吸vs胸式呼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