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第一章 医学影像学总论一. X线成像1. X线成像三个基本条件1) .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2) .被穿透的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异3) .(荧光或摄影)显示2. 普通X线检查透视(照光)电视透视普通摄影(照片,平片,素片)特殊检查: 体层摄影,记波摄影,高仟伏摄影,放大摄影,软X线摄影(钼靶)3. X线的特性电磁波,波长短(肉眼不可见)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生物效应)人体正常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高密度骨和钙化X线吸收多白影低密度脂肪和含气体的脏器(肺、鼻窦)X线吸收少黑影中等密度软骨、肌肉、体液实质脏器等X 线吸收中等灰影病变组织密度与邻近组织密度不同,存在自然对比,可产生不同的病理影像计算机体层成像1.CT图像特点CT值即代表CT图像象素内组织结构线性衰减系数相对值的数值 单位:Hu.骨=1000软组织=20-50 水=0 脂肪-90 —— -70 空气=-1 窗宽是指荧屏图像上包括16个灰阶的CT值范围.窗位是指观察某一组织结构细节时,以该组织 CT值为中心观察.力卩大窗宽,图像层次增多,组织对比降低;提高窗位,图像变黑 降低窗位,图像变白2. CT检查方法1)平扫2)增强扫描3)造影扫描3 * CT检查不足X线剂量(X线摄影相比)较大软组织分辨力低(与 MRI相比)碘过敏患者不能做CT增强检查一般以横断面直接扫描,不能任意直接扫描三、磁共振成像MR增强扫描,常用Gd-DTPA 0.1mmol/kg 磁共振血管(MRA,时间飞跃(TOF法* MRI临床应用:MRI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及软组织疾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MRI绝对禁忌症:心脏起搏器,眼球内金属异物,外科手术夹、动脉夹,高烧患者衣相对禁忌症体内的金属异物 ,危重患者要有医师监护,怀孕 3个月内,幽闭恐惧症四.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时,光学减影技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 影对血管显示的重迭干扰*应用何种检查技术;X线CTMRI胸部**骨与关节**胃肠**血管**乳腺**中枢神经系统****实质脏器***人工对比:造影检查是将对比剂引入缺乏自然对比的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 产生人工对比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密度上有差别,可产生 X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别称自然对比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影像诊断第一节骨与软组织一. 常用检查方法 X线检查方法:1. 透视:用于寻找异物与定位或骨折、脱位时复位2. 照片:1) 一般包括正侧位,有些需斜位、切线位、轴位2) 包括周围软组织,四肢应包括邻近一个关节3) 表现轻微或诊断困难时需加照对侧3. 血管造影 CT检查方法:平扫:最好双侧对照;软组织窗和骨窗并用 增强:确定病变范围和性质MR检查方法:平扫:线圈、序列、层 面等选择;增强:Gd-DTPA二.小儿长骨 特点:有骺软骨,且未完全骨化组成:1.骨干2.干骺端3.骺4. 骺板:干骺端与骺之间,二者骨性联合后骺线消失 临时钙化带:骺板软骨基质的钙化 椎间隙椎间盘软骨板,髓核和纤维环组成二. 骨骼基本病变X线表现※小儿长骨特点:有骺软骨,且未完全骨化。
分为骺、骺板、干骺端及骨干几部分组成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 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 骨骺与干骺端完全愈合的时间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来表示即是骨龄脊柱四个生理弯曲:颈椎段前突;胸椎段后突;腰椎段前突;骶、尾骨后突;※骨基本病变表现(一) 骨质疏松 (六)骨内与软骨内钙化(二) 骨质软化 (七)骨质坏死(三) 骨质破坏 (八)矿物质沉积(四) 骨质增生硬化 (九)骨骼变形(五) 骨膜异常 (十)周围软组织病变 1. 骨质疏松定义:一定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骨组织中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二者 比例正常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长骨、椎体中表现)常见病:广泛性一老人,绝经后妇女,营养不良,代谢或内分泌障碍 局限性一废用性2. 骨质软化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与骨质疏松鉴别: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承重骨胳变形;假骨折线等常见病:佝偻病,骨软化症,其它代谢性骨病等3. 骨质破坏定义:局部骨组织为病理组织代替而造成骨组织消失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降低 骨小梁稀疏或形成骨缺损, 其中全无骨结构骨皮质破坏呈筛孔状、虫噬状常见病:炎症,肉芽肿,肿瘤或肿瘤样病变4. 骨质增生硬化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X线表现:骨质密度增高,伴或不伴骨骼增大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 致密。
常见病:局限性慢性炎症,外伤,某些原发性骨肿瘤,骨肉瘤或成骨性转移瘤 ;普遍性—某些代谢或内分泌障碍或中毒性疾病5. 骨膜增生定义: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引起的骨质增生X线表现:形态因新生骨小梁排列形式不同而表现亦异 常见病: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等6. 骨质坏死定义: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骨称为死骨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原因一绝对高密度和相对高密度常见病: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等密度减低的病变: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密度增高的病变: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增生,骨质坏死,骨内与软骨内钙化7矿物质沉积:铅、磷、铋进入体内,大量沉积于骨内,在生长期主要沉积于生长较快的干 骺端8骨骼变形:骨骼变形多与骨骼大小改变并存,可累及一骨、多骨或全身骨骼9骨膜异常:因骨膜受刺激,骨膜水肿、增厚,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最终形成骨膜新生骨,提示病变的存在 包括(骨膜反应)和(骨膜新生骨)三. 骨骼疾病诊断1. 骨骼与软组织创伤骨折的类型: ①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完全性骨折骨折线贯穿骨全径, 不完全性骨 折为骨折线不贯穿全径 , 青枝骨折和颅骨骨折② 按骨片情况分为撕脱性、嵌入性和粉碎性(骨折断裂三块以上)A长骨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指骨的连续性中断或骨骺分离,X线上可见不规 则透明线 .骨折对位与对线关系 : 确定移位长骨以近端为准,脊椎以下位脊椎为准 B.小儿骨折骺离骨折 : 骺线增宽,骺于干骺端对位异常或骺与干骺端一并撕脱 青枝骨折 :X 线上不见骨折线,仅见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扭曲或只引起骨皮质皱 折、凹陷或隆突 常见骨折:1. Colles骨折(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骨折,远段向背侧或桡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可伴尺骨茎突骨折2. 肱骨髁上骨折 多见于儿童3. 股骨颈骨折 多见于老人椎骨折-X线表现:椎体呈楔形,可见横形不规则致密带,椎间隙多正常。
可伴 脱位脊椎骨折-CT表现:能显示骨折类型、骨折片移位程度、椎管变形和狭窄及椎管 内骨折片或椎管内血肿等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表现X 线1、 椎间隙均匀或不对称狭窄 , 特别是后宽前窄 .2、 椎体边缘出现骨赘3、 锥体排列变直或侧弯4、 Schmorl( 许莫氏) 节结形成(髓核经相邻上下椎体软骨板的薄弱区突入椎体松质骨内,形成凹记,称之为 Schmorl 结节——特殊类型CT 根据椎间盘的变形程度 -- 椎间盘变性、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 ⑴椎间盘膨出:椎间盘边缘均匀地超出相邻椎体终板的边缘⑵椎间盘突出: 局限性地突出椎体后缘的弧形软组织密度影, 硬膜囊外脂肪影受 压变形、消失,硬膜囊受压和一侧神经根受压MRI正常 椎间盘髓核和内纤维环 水分较多,在T1WI稍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 影; 外纤维环和后纵韧带 水分少,在T1WI和T2WI上为低信号1) 椎间盘变性: T2WI 上高信号消失 . 矢状位:椎间盘变扁;2) 椎间盘膨出:矢状位 -- 见椎间盘向前后隆起;横断面—椎间盘均匀超出椎体 边缘,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不明显;伴有椎间盘变性;3) 椎间盘突出: 矢状位-- 见椎间盘呈半球状、舌状向后方或侧方伸出 ,其信号 强度与其主体部分一致;轴状位 -- 见椎间盘呈 三角形或半圆形局限性突出于椎体后 在 MRI还能直接显示脊髓受压,在T2W上表现更明2. 骨与软组织感染1) .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变过程:细菌栓子经滋养动脉进入骨髓,常停留在近骺软骨干骺端的骨松 质部分形成局部脓肿。
其蔓延途径为:① 直接破入骨髓腔② 突破干骺端骨皮质形成骨膜下脓肿,再经哈氏管进入骨髓腔③ 如干骺端在关节内,感染可穿通骨皮质进入关节内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CT表现:很好显示软组织感染、骨膜下脓肿、骨髓内炎症、骨质破坏和死骨 尤其是小的破坏区和小的死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表现:明显的骨质增生和骨膜反应;大片死骨、死腔;骨性包壳,骨痿孔、窦 道形成**特殊慢性骨髓炎慢性骨脓肿:长骨干骺端骨松质中的圆形、 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破坏区, 周围见骨硬化带硬化型骨髓炎(Garre骨髓炎):好发于骨干, 广泛的骨质增生硬化,骨皮质增厚,骨髓腔 变窄或消失,骨干增粗可有轻度骨质破坏,无死骨2) .结核—X线表现① •干骺端结核可形成脓肿:类圆形、边界清楚,邻近无明显骨质增生,骨膜反 应轻,泥沙状死骨一与化脓性骨髓炎区别蔓延途径:破坏骺而侵入关节破坏骨皮质和骨膜,侵入关节或形成痿管 很少向骨干发展② .脊椎结核典型表现: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脊椎变形;冷脓肿形成和钙化③ .短骨骨干结核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典型的表现为骨内囊性破坏,骨皮质 变薄,骨干膨胀,可见广泛平行层状骨膜增生很少侵及关节-骨囊性结核或骨 气鼓④ .长骨骨干结核骨松质局限性破坏,很少骨质增生,可有轻微骨膜反应3).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P50)良性恶性生长情况生长缓慢,无转移生长迅速,可有转移局部骨变化呈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锐 禾1」,与正常骨界限清晰,骨皮 质变薄、膨胀、保持其连续性呈侵润性骨质破坏,边缘不整 齐,病变区与正常骨界限不清 晰,累及骨皮质,造成不规则 破坏与损伤骨膜新生骨一般无骨膜新生骨,病理骨折 后可有少量,无Codmart角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新生 骨,并可见Codmar三角周围软组织变化不侵及邻近软组织,但可引起 压迫移位,多误软组织肿块 影,如有肿块,其边缘清楚易侵及邻近软组织、器官形成 骨外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 清骨与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骨肿瘤的影像诊断要求:是否为肿瘤;良性还是恶性,原发还是转移;组织学类型;侵犯范围A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骨质破坏;破坏区内无钙化、骨化;边缘无硬化带和无骨 膜反应。
分房型: 破坏区内可有数量不等 , 比较纤细的骨脊 ,成为大小不一的间隔 , 、 溶骨型: 破坏区内无骨脊 , 表现为单一的骨质破坏 ,B. 骨肉瘤:是源于成骨性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为特征的最常见的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X线表现:肿瘤新生骨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分型 ;成骨型骨肉瘤 :以瘤骨形成为主,为均匀骨化影,呈斑片状范围较大 溶骨型骨肉瘤 :以骨质破坏为主, 很少或没有骨质增生 骨破坏呈不规则 斑片状或大片低密度区, 边界不清 骨膜增生易被肿瘤破 坏形成骨膜三角一Codmar三角 混合型骨肉瘤 :骨质增生与破坏的程度大致相同C. 转移性骨肿瘤分型:溶骨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