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09KB
约7页
文档ID:460295669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_第1页
1/7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罗恩菲德认为, 在艺术教育中, 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 而不是一个目标 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 而创造性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 为使这种潜能得以实现, 教师或家长应该为孩子排除干扰, 避免让儿童使用着色画本, 也不要从成人角度评价儿童作品, 这样, 每个儿童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 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 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罗恩菲德把儿童美术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涂鸦阶段(2~4 岁) :儿童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样式化前阶段( 4~7 岁) :儿童作首次的表现尝试;样式化阶段(7~9 岁):有形体概念的形式;党群年龄(9~11 ) :理智萌芽的阶段;推理阶段(11~13 ) :拟写实的阶段;青春危机期(13~17 ) :儿童美术发展的决定性时期一)涂鸦期(scribbling stage) 2 〜4 岁幼儿的涂鸦是其视觉经验和身体、 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 也是一种本能的表现 罗恩费尔认为幼儿刚开始涂鸦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射动作, 也无创作的意图仅仅是享受肌肉运动的满足感,与笔涂在纸上的快感但渐渐地,幼儿能发现纸上线条与自己动作存着某种关联,于是继续涂鸦,便渐渐发展出手眼协调、大小肌肉控制等与身心发展有关的涂鸦过程。

涂鸦其可分三阶段:1. 随意涂鸦 (disordedscribbling)年龄:2 岁左右特征:(1)用整只手握笔,摇动手臂画线,尚无法控制动作2) 眼睛未必看着画面,眼与手的动作无关2. 纵横线涂鸦或称有控制涂鸦 (longitudinal or controlled scribbling)年龄: 2 岁半左右特征:(1) 以重复的动作涂鸦,具有手眼协调的控制能力,常出现反复的纵横线2)已能控制手肘关节3. 命名涂鸦 (naming ofscribbling)年龄:3〜4岁左右特征:(1)从单纯涂鸦的动作转为具有想象思考的涂鸦,会赋予涂鸦意义,但形象仍难以辨识2)会发现图与背景的关系,但仍未能表现空间3)会为涂鸦命名及用不同色彩来区别不同意义的涂鸦二)前图式期(preschematic stage)4 〜7 岁对环境的接触渐扩大, 对世界的探索大于自身身体的操控, 儿童开始有意识的作具象表现,能发现现实、思想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因不断的接受新概念,故常改变其绘画概念与形象 假如这个阶段的儿童仍然停留在涂鸦, 即使是有秩序 的涂鸦状态, 也或许显示其认知发展未达到本时期儿童所能画出的人或房子的象征图像, 因此可能有发展迟缓或某些知觉、 情绪和生理的问题, 应当进一步的诊断评量。

特征:(1)人物绘画以蝌蚪人为主2) 无空间秩序表现,物体星罗棋布 (3)色彩与画面中形象的关系由儿童喜好决定三)图示期(schematic stage)7 〜9 岁此时期会发展出其本身固定的绘画符号, 可称为图标或基模 (陆雅青, 2005 ,页 91 ; Anderson , 1992 ;陈朝平、黄壬来, 1995 ,页92)图标是型态概念的表征, 代表儿童对视觉对象的一种明确概念, 也是一种象征性的图形 若无特别的经验或刺激,此图示将会不断地出现2〜3年特征:(1) 有明确的人物概念,经常出现人物图示若要强调某特殊经验或特征时会以夸张、变形重要的部分或省略不必要的部分儿与原图示不同2) 空间表现则有多样化的表现, 出现基底线(baSe line) 和天空线、 展开或折迭画法、多视点同存一画面、 X 光画法、不同时间同存一画面等 (3) 能发现真实色彩,脱离主观用色四)写实萌芽期或群党期(stage of drawing realism or gang age)9 〜11 岁此阶段是儿童绘画发展上具有戏剧化发展的时期,也是伙伴意识萌发的时期先前的图示概念已不能满足儿童的表现需要(陆雅青,1993) ,开始从事与外在视觉对象有关联的表现。

对环境与视觉对象有较多的知觉, 在绘画表现上尝试呈现其视觉概念的真实性, 亦是强调非现实想象的倾向, 注意到物体之间的比例问题也渐渐具有抽象思考能力 图画的形状内容不再那么呆板, 且描述较多环境的细节部分 由于生理发育情况已渐成熟, 群党期的儿童以能掌握较细腻的绘画动作,如软性毛笔的运用或是水分的控制其特征有:(1)人物部分:图示消失,而以写实的线条代替会强调衣服与性别的不同特征,描绘出更多的细节如衣服的皱折较少有夸张或省略的表现方式2) 空间:舍弃基底线,对于图示期空间之画法会批评为不合理开始会使用重迭画法表示物体之前后关系,有物体近大远小的单一透视概念3) 色彩:改变固有色概念,转变到能应用丰富的色调但尚不能表现视觉对象的光影变化群党期的儿童特别容易改变她/他以前所惯用的色彩样式,也较愿意接受新的感情刺激五)拟似写实时期(pseudorealistic stage )11 〜13 岁能作抽象思考,对自己的作品产生批评意识也由于批判性自决能力增强,虽想如实表现,但未能充分作写实的表现,而渐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形开始重视制作的结果而非创作的过程 依据儿童知觉反应的不同, 在绘画表现上出现「视觉型」与「触觉型」。

前者注重视觉刺激,关心色彩、光影的变化及透视的空间;后者则强调主观经验、情绪特性或身体感觉的表现,有如表现主义者但并非以此将儿童画特性一分为二, 大部分儿童仍是介于两者之间, 而表现较倾向「视觉型」或「触觉型」作画其特征有:(1)人物表现:视觉型--- 注意衣服皱折、身体的光影变化、正确比例与动态触觉型 ---注意自身感兴趣的部分,作夸张的表现,不考虑正确比例2)空间:视觉型---以较理性、客观的态度处理出画面的远近、三度空间、光影等触觉型---依主观感情作画与处理空间问题3)色彩:视觉型---会注意到色彩会因光影与距离影响而产生变化触觉型---依自身对色彩的情绪反应主观用色六)决定期(period of decision)13 〜17 岁此时期儿童已成长为青少年,需面临身体、心智与情绪等方面的巨大变化,罗恩费尔亦称此时期是青少年创作活动的危机时期 此时期的青少年已能作有意识的表现, 对自己的作品持续增加批判意识 创造性表现遇到瓶颈, 很多儿童甚至会失去绘画的兴趣儿童绘画能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即使是相同的年龄不同的个体也会有不同的发展 对于儿童绘画能力发展有许多学者提出不同的阶段看法, 以下整理 H. Read,Helga. Eng, Piaget,Eisner, Lowenfeld, Gardner, Parsons 等学者之重要观点如 卜表,以了解儿童绘画发展历程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