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会主义早产论【精选文档】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50KB
约6页
文档ID:467953706
社会主义早产论【精选文档】_第1页
1/6

社会主义早产论【精选文档】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早产论社会主义早产论有人说,我国建国后经过三年恢复时期,1953年就走上了不成样子的社会主义道路,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早产儿,接着是经济停滞,直到改革开放这里说的“社会主义早产”论,与前述社会主义搞早了,搞糟了,是一个意思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前面对“民粹主义"论的批评在这里也是适用的但这里说的“早产”论,把我国1952年以后直到改革开放前的整个历史阶段都说得一无是处,就走得更远了.前述,我们党在1952年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之后,立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化三改造"的总路线,这是完全合乎客观规律要求的,到1956年基本上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巨大的1958年秋季,在“左”思潮影响下,一度在全国范围刮起的“浮夸风”、“共产风",也及时得到纠正早在1958年11月,中央政治局在武汉举行扩大会议就着重讨论了纠正“浮夸风"、“共产风”及相关的高指标问题毛泽东同志在会上明确要求,把根据不足的高指标压下来,并提醒大家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要相信假话.接着1959年2月郑州会议上,毛泽东针对农村“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强调指出,等价交换在社会主义时期是一个不能违反的经济法则.1959年3月上海会议上,毛泽东又说,“价值法则是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

尽管庐山会议“反右倾”但会后,毛泽东在1959年11月29日“给生产队长的一封信”中仍强调,要纠正“浮夸风”、“共产风"的问题,提倡讲真话他说:“包产能包多少,就讲能包多少不讲经过努力实在做不到而又勉强讲做得到的假话收获多少,就讲多少,不可以讲不合实际的假话,……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结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根据这一系列会议和讲话的精神1959年以后,党在政策措施上逐步作了一系列调整,1961年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做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及其后一系列对公社的整顿措施,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巩固和发展,从而迅速地克服了经济困难,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1965年经济得到恢复.尽管爆发了“文化大革命",使生产受到相当影响和损失,但因为有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保证,经济依然以比资本主义国家高得多的速度向前发展如前所述,社会总产值在“文革”期间(1966—1976年),前半期(1966—1970年)年均增长9.3%,后半期(1971—1976)年均增长73%;国内生产总值(GDP)1966—1978年间,年均增长662%;在整个1952—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7。

3%,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都远远高出资本主义世界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年均增长速度,丝毫谈不是“经济停滞”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当然,如果我们没有“大跃进”和“文革”中政策失误,经济发展还会更快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请看,我们党对那段历史是怎样评价的吧.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总的说来,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我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江泽民同志在1991年庆祝“七·一”的讲话中说:在经过三年经济恢复的基础上,“我们采取符合中国特色的步骤和措施,不失时机地创造性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几千年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党的十五大的政治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又重申了这一精神可见,“社会主义早产儿”论与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完全格格不入的。

如何理解卡茨基的社会主义早产论卡茨基的社会主义早产论是针对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最终没有成功而鼓吹的理论.是不很科学的理论《通往廉洁之路》有这样一段话: 像考茨基等人早就鼓吹的那样——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是活不成的早产儿吗?不是,如果一切都按“规律"和人们的所谓科学设计所规定,那岂不是“命定论",如果一切都没有偶然性和主观能动性,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花大力气强调不仅要解释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显然,历史之树毕竟不依自然而春华秋实,它还要靠人们的热情和奋斗,否则对正义社会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岂不是可以不请自来?历史既是决定的,也是选择的退一步讲,抛开十月革命的主客观条件的成熟性,即使是早产儿,只要肌体基本正常,也可以用后天补先天不足列宁曾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论我国革命》等文中十分精彩而系统地论述过这个问题.被列宁称为“革命之鹰”的罗莎?卢森堡也曾说过:“一个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在勇气、魄力、革命远见和彻底性方面能做到的事,列宁、托洛茨基等同志们完全做到了.西方社会民主党缺乏的全部革命荣誉和革命行动能力都在布尔什维克身上体现出来了。

他们的十月起义不仅确实挽救了俄国革命,而且也挽救了国际社会主义的荣誉 此段话很明确的做出了解释 驳社会主义早产论的一篇论文社会主义是否早产,自俄国十月革命起,九十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尤其是苏东剧变后,一些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其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搞早了;而资本主义经济以及生产力远远落后于俄国的中国则更没有条件搞社会主义因而中国应该先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这个观点是极端错误也是极其有害的.正确认识20世纪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是一个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对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社会主义“早产"——争论仍在延续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分析,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无产阶级革命则是推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强大动力和杠杆马克思恩格斯还预测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生产力比较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像俄国等落后的东方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但这种可能性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必须有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引发、推动和积极支持。

而十月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则是发生在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俄国,也无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援助于是,十月革命的条件是否成熟,是否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物质条件,其胜利是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对于这些问题,九十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 早在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准备把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时,就遭到了普列汉诺夫的攻击普列汉诺夫认为只有到生产力高度发展时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搞社会主义,只会给俄国带来历史性的灾难此外,加米涅夫、李可夫等人也认为俄国不具备搞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社会主义革命的阳光只能从西欧射出,首创社会主义革命的荣誉不该属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考茨基又提出社会主义早产论,说十月革命好比是“一个怀孕的妇女,为了缩短她所不堪忍受的妊娠期,竟然极其愚蠢地剧烈运动,以致早产”,其结果“是生下一个没有生命力的孩子"对于这些责难,列宁不仅从理论上进行了批判,而且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行了驳斥 苏东剧变以后,反对十月革命的人又把“早产论”搬上了台面,认为苏东社会主义制度遭到颠覆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不具备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物质条件,超越了资本主义高度发达这一阶段,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补资本主义的课,主动退回到资本主义去。

于是,“早产论”演变成了“补课论” 无论是“早产论”,还是其变种“补课论”,其观点都是极端错误和极其有害的社会主义在20世纪由理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必然 二、社会主义在20世纪成为现实是历史的必然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自身的规律.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①这段话说明,旧社会形态的灭亡和新社会形态的产生,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不能容纳进一步发展的生产力时,就必然会灭亡;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在其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后,也必然会出现.但是,这种新旧社会形态的更替,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实现而“革命不是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②.在20世纪初的俄国,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具有“成熟了的危机”. 首先,俄国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具备变革生产关系的基本条件.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活跃易变的生产力则是它的终极动因.马克思说过:“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③这段话揭示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改变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的基本条件就已经具备了20世纪初的俄国,尽管经济技术比较落后,但已是一个中等发展程度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浓厚的农奴制残余也成为社会化生产发展的严重障碍此外,作为社会主义入口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客观的物质基础这样,俄国就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物质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已经成熟,俄国具备实现变革的社会力量.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造就了相当数量的产业工人队伍;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又产生了布尔什维克作为俄国先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布尔什维克在列宁的领导下,代表俄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十月革命前夕,已成为一个能顺应时势变化、反映和代表工农兵政治诉求的坚强而成熟的革命组织在党的建设方面,列宁高度重视革命理论对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认为“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④,并系统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组织原理.在理论创新方面,列宁深入研究帝国主义,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并由此得出社会主义将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有力地回答了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可能性,为十月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革命纲领方面,早在二月革命时,布尔什维克就明确提出了八小时工作制、没收地主土地、建立民主共和国和结束帝国主义战争的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并指出实行这个纲领的道路,让俄罗斯人民看到了俄国走出困境的希望 第三,当时的俄国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已经具备了成熟的革命形势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与先进生产力之间的严重冲突,在社会生活领域具体表现为各种社会矛盾的异常尖锐复杂,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矛盾的集合点20世纪初,俄国既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又有农民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既有大俄罗斯民族与国内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还有俄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等等各种社会矛盾的交织使俄国陷入了灾难,使俄国的“‘下层。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