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 技术规程及操作方法 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 2011年03月21日教学提纲l国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 l国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操作方法 国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 l术语和定义–数字正射影像图 (简称DOM):利用数字高程模 型对扫描数字化的(或直接以数字方式获取的) 遥感影像,经正射纠正、融合、增强、镶嵌处理 ,再根据标准地形图图幅范围裁切生成的影像数 据集–林地图斑:按照林地落界基本条件,在地形图或 遥感图像上划分的林地单元(或地块)–林地落界:依据现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公 益林区划界定等成果,以DOM为基础,通过遥感 判读核实,辅以适当的现地调查,按照林地落界 基本条件和精度要求,落实现有林地和依法可用 于林业发展的其他土地的边界和图斑国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目的:将林地及其利用状况落实到山头地块(小班 ),为各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提供基础数据l任务:以县域单位为总体,完成林地落界工作 l落界范围 :县域内的所有林地,包括现有林地和依 法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其他土 l落界工作内容 :1)核对县域内的乡(镇)、村、林 班界线;2)林地图斑划分;3)林地图斑属性因子 调查。
图形功能、查询功能、统计功能、数据维护 更新功能国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技术标准与要求–林地分类系统:土地类型分为林地和非林地两大类其中 林地划分为8个地类,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和林业辅助生产用地林地相关概念及划分标准按照《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 查主要技术规定》执行,具体分类编码见附录A –平面坐标系统:北京54坐标系–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1:10 000比例尺按3º分带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国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技术标准与要求–最小上图面积:根据落界采用的遥感底图比例尺 ,以及相应比例尺的图上最小面积,确定最小上 图现地面积最小上图面积确定方法按照《森林 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技术》执行 –精度要求:在相应遥感底图的比例尺上,明显界 线与DOM 上同名地物的偏移不得大于图上 0.5mm,不明显界线不得大于图上1.0mm–计量单位 :成果数据统一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 数据单位要求应符合本规定附录A的规定国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林地落界区划体系–县级行政单位区划系统 :县→乡→村 或 县→乡 →村→林班。
–经营单位区划系统l林业局(场):林业(管理)局→林场(管理站)→林 班 或 林业(管理)局→林场(管理站)→营林区(作业 区、工区、功能区)→林班 l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管理局(处)→管理站(所 )→功能区(景区)→林班 过去已区划的界线,宜保持相对稳定,无特殊情 况不宜更改国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落界条件:图斑(小班)是林地落界的基本 单位,图斑划分以明显地形地物界线(如山 脊线、山沟线、道路等)为界其落界条件 :–地类不同 –土地权属不同 –森林类别不同 –林种不同 –起源不同 国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落界方法要综合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等技术,将林地及森林界线、范围落实到DOM底图 上l具体方法为:在林地落界底图上,依据现有森林资 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结合 森林经营活动档案等资料,按照林地落界基本条件 和精度要求,勾绘林地边界两年以内的森林资源 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可以直接应用,辅助确定林地 边界;两年以上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须 结合必要的补充调查,勾绘林地边界;没有开展森 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采用遥感判读勾绘和现地 核实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林地边界。
国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落界要求–宜保持原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林班界线稳定,小班界 线相对稳定;–重新区划图斑与原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相比,林 缘发生后退的,二者中间地带作为宜林地处理;–地类划分至少到二级地类,具体见附录A;–对于满足最小上图面积要求的图斑落实边界;–对于宽度大于等于图上2mm,且连续面积大于最小上图面 积的林带,按面状图斑落实界线;–对宽度小于图上2mm,但连续面积大于最小上图面积的林 带,用单线符号表示,并标注林带平均宽度和长度,精确 至0.1m;当宽度变化大于20%时,应分段标注;–对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等地栽植的达不到有林地标 准的各种竹丛、林木,包括平原农区达不到有林地标准的 农田林网树,暂不落界,也不计入林地落界面积国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操作方法 l遥感基础知识l落界操作方法–判读标志建立–林地界线核实–林地因子核实遥感基础知识l遥感概念–遥感一词来自英语Remote Sensing,即“遥远的 感知”,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 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 ,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 技术。
–本次林地落界所使用数据,为法国SPOT5卫星数 据与日本ALOS卫星数据,精度为2.5米,可分辨 地面2.5米*2.5米的物体–时相指遥感影像的拍摄时间 遥感基础知识l彩色影像 :根据彩色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 像的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三种 原色,就可以合成彩色影像–真彩色:遥感影像上地物颜色能够真实反映实际 地物的颜色特征,符合人的认识习惯–假彩色:遥感影像上地物颜色与实际地物颜色不 一致,如植被为红色因为传感器获取的影像种 类远多于人眼视觉,所以使用假彩色可使人类看 到看不见的辐射、或者突出某种特征近红外波 段可识别植被特征,因此在本次林地落界中,选 择使用假彩色影像遥感影像目视判读 l遥感影像判读:是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 物信息的过程l目视判读:是指专业人员直接观察或借助辅 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象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 信息的过程l判读标志有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直接标志 是地物本身的有关属性在图像上的直接反映 如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等间接标志 是指与地物的属性有内在联系,通过相关分析 能够推断其性质的影像特征遥感影像目视判读标志l形状 :指地物外部轮廓的形状在影像上的反 映。
不同类型的地面目标有其特定的形状, 因此地物影像的形状是目标识别的重要依据 l大小 :指地物在像片上的尺寸,如长、宽、 面积、体积等地物的大小特征主要取决于 影像比例尺有了影像的比例尺,就能够建 立物体和影像的大小联系l颜色 :是彩色遥感影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 本标志,在假彩色影像中植被为红色,水体 为蓝色、深蓝或暗黑色,道路为灰白色,建 筑物位灰白或浅蓝色 遥感影像目视判读标志l阴影:分本影和落影两种–本影:指物体本身没有被光线直接照射到的部分,在像片 上呈暗色调它有助于建立像片的立体感–落影:地物经光线照射投影于地面的物体阴影,在像片上 呈暗色调,它有助于观察地物的侧面形态及一些细微特征 l纹理 :很小的物体,在图像上是很难个别地详细表 达的,但是一群很小的物体可以给图像上的影像色调造成有规律的重复,即影像的纹理特征如树冠在 影像图上可区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遥感影像目视判读标志l位置:指地物的环境位置以及地物间的空间 位置关系在像片中的反映,也称为相关特征 ,它是重要的间接判读特征 l图型 :指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 结构例如住宅区建筑群在图像上呈现的图 型,以这种图型为线索可以容易判别出目标 物。
遥感影像目视判读l在判读时应注意:在假彩色图像上–植物的叶子因反射红外线而呈现为红色,但各种植被类型 或植物处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或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其光谱 特性不同,因而在假彩色影像中红色的深浅程度不同,如 正常生长的针叶林颜色为红色到品红色,枯萎的植被呈现 暗红色,即将枯死的植被呈现青色–水体污染、泥沙和水深等因素都对像片的颜色也会产生影 响,例如富营养化的水体呈现棕褐色至暗红色,含有泥沙 或淤泥的水体呈现青色至浅蓝色,清洁的浅水呈青蓝色, 水体很深并且洁净时呈现深蓝到暗黑色–因此,必须根据地面实际调查建立各种地物的判读标志, 在判读中要考虑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林地落界使用的遥感影像说明 l本次林地落界所使用数据,为购买的SOPT5 或ALOS原始影像经过正射纠正、融合、增 强、镶嵌处理,再根据1:1万标准地形图图幅 范围裁切生成的影像数据集,简称DOMl影像时相为2007年--2010年落界操作方法——判读标志建立–以影像景幅为单位,每景选择若干条能覆盖调查 区域内所有地类、色调齐全且有代表性的勘察线 路;–将卫星影像特征与实地进行对照,记录各地类影 像的色调、纹理、大小、几何形状、地形地貌及 地理位置(包括地名)等因素,拍摄地面实况照 片;–通过野外勘察和室内分析,建立判读类型与现地 实况的对应关系,形成目视判读标志。
落界操作方法——林地界线核实l我省各县利用2009年二类资源调查成果,按照林地落界条件和要求,综合利用遥感影像特征和各种参考信息,对与遥感影像不吻合 的林地界线在Forstar中使用修改工具进行修改,使小班界线与遥感影像吻合一致落界操作方法——林地界线核实l在加载遥感DOM图时,先在图下方查看影像 的时相,再进行目视判读,由于二类调查使 用的地图为1980年左右的地形图,因此河流 、道路等变化较大,在叠加时相较新的高分 辨率遥感影像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地形发生变化,如下图河流中的边滩受水流冲刷 及泥沙沉淀造成位置发生变化,林地界线需进行 修改 落界操作方法——林地界线核实–道路发生变化,如下图新建的高速公路,应对小 班进行区划,所以林地界线需进行修改 落界操作方法——林地界线核实将水库等区 划入小班的 ,应对界线 进行修改, 如下图小班 内包含了水 库,应剔除 落界操作方法——林地界线核实l小班区划界 线出现偏离 的,如下图 小班界线与 山脊线发生 偏离,需进 行修正 落界操作方法——林地界线核实l未按地形进 行区划如 下图小班界 线没有按山 脊、山谷进 行区划的, 需进行修正 。
落界操作方法——林地界线核实l未按地类进行区划如下图小班内含有多种 地类,需进行修正 落界操作方法——林地因子核实l根据遥感影像判读标志,判别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 查小班地类是否发生变化、现状地类等信息;结合 现地验证核实,确定填写图斑地类等属性因子l属性因子记载–基础因子:记载省(区、市)、县(区、旗、林业局)、 乡(林场)、村(林班)、图斑号、地貌、坡度、坡向、 坡位等空间位置因子,以及土壤类型(名称)、土层厚度 、交通区位、图斑面积、林带宽度、林带长度落界操作方法——林地因子核实l属性因子记载–地类:林地地类要求至少记载到二级地类各地 可根据当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情况记载 到三级地类具体见附录A–林种:林种划分技术标准执行《国家森林资源连 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记载到亚林种–森林类别:按生态区位、主导功能的不同将林地 分为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两个大类别 公益林(地)按事权等级划分为国家级公益林( 地)和地方公益林(地),按保护等级划分为重 点公益林(地)和一般公益林地其中,重点公 益林地包括国家级公益林(地)和其他重点公益 林(地)商品林地分为重点商品林地和一般商 品林地。
落界操作方法——林地因子核实l属性因子记载–土地权属:分别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查记载–工程类别:根据不同时期,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 程划分–起源、优势树种(组)、郁闭度(覆盖度)、龄 组、每公顷蓄积量、平均胸径、每公顷株数等林 分因子按照《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 定》的要求调查记载–林地质量等级:分为Ⅰ、Ⅱ、Ⅲ、Ⅳ、Ⅴ5个等级 具体等级划分标准见附录Bl技术支持群:145466383。